分析文学,从未曾离我们远去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惊叹,在困扰,孔方兄已经侵占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学已经从过去的一品正堂沦落为当今生活中从三品的位置。但是在翻阅了长达164页的非虚构散文四十家专辑之后,作为编者,我们欣喜地看到:尽管家庭的压力、经济的压力、存活的压力,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我们每个人的上空,但在我们的社会还有这样一群人,于工作之余,于休息之余,在读书,在观察,在奋写。他们散布于农村、田野、企业、工厂、机关、单位,在四面八方,在五行八作,这其中有50后,60后到80后群体,更有90后的赶超和加入,他们汇聚成一道奔腾不息的生命潜流,蔚然成为当下经济大漠中一片文学的绿洲。
北芳,一个来自栖霞山区的农村中年妇女,尽管遭受着种种打击,甚至家庭的不解,但她始终未曾放下手中的笔。你看她的非虚构散文——《奈何——住院记》写得是何其生动,观察得是何其深刻,与其说这是一篇文章,不如说北芳拿着摄像机对生活进行了一通毫无保留的扫描,她带给我们的是长叹,更是思索,这也正是非虚构散文主张的题旨在作者文章中的体现。
侯盼盼,一个80后的公务员,尽管年轻是她的资本,但从她的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先后奔波于大连、泰安、烟台多地,是“蓝色牟平,一见钟情”的魅力在吸引着她,使她放弃了优厚的工作条件,融入到了烟台东部海洋经济区——牟平这个海滨小城的大家庭。她从一个外乡人的视角,把烟台的秋天,从感觉、体验、风俗、人情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观察和描写。作者甚至把烟台和家乡鲁西南进行了比较,最后写出了深刻的一笔:“烟台的秋丰富了我对秋天的记忆。她是奔放热情的苹果红,她是明亮纯净的天空蓝,她是阳光清新的大海绿,她也是温和饱满的玉米金。”她的创作谈《写作让我看见更多》,更是把文学的作用说到了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杨红涛,这是一个工作在企业一线的老文学青年了,不管是工作在车间,还是在管理的一线,他始终未曾放下手中的笔,即使是生病住院,他的床头摆放的还是《昆嵛》《散文》等他心爱的文学杂志。这一次他又交上了《故乡树魂》这篇非虚构散文佳作,与其说是在写树,莫如说是在写人,写正在消失的村庄,写永不磨灭的人性……
还有胡兴法,这是一个生活在长江三峡地带的湖北籍作者,他在家乡创办了一个新作文写作学校,以教授当地学生作文为业,并以此为探索,他的写作总是不拘一格,总是让人觉得那么真实,那么坦诚。你看他的参赛散文题目就叫《狗的舌头是一把锅铲》,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但就是这种怪怪的感觉,显示出胡兴法的创作实力和写作视角的与众不同,这正是《昆嵛》·非虚构散文一贯倡导的“源自生活、关注现实、言之有物、体现真性情、传递正能量”主张的最好体现。
还有牟民的文章《莫背负名利这块海绵过河》,且不说文章,就看这一个契合非虚构现实的题目,在当今“官不聊生”的“习时代”,应该给多少人以警醒!
距今一千多年前,唐朝的一个无名尼写下了一首禅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对于文学,其实我们不用寻找,更不用悲观,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昆嵛》所倡导的“源自生活、关注现实、言之有物、体现真性情、传递正能量”非虚构散文的蓓蕾,已然开始孕育,并生根、开花和结果,在齐鲁、在胶东、在昆嵛的这片热土上……实力和写作视角的与众不同,这正是《昆嵛》·非虚构散文一贯倡导的“源自生活、关注现实、言之有物、体现真性情、传递正能量”主张的最好体现。还有牟民的文章《莫背负名利这块海绵过河》,且不说文章,就看这一个契合非虚构现实的题目,在当今“官不聊生”的“习时代”,应该给多少人以警醒!距今一千多年前,唐朝的一个无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33459 浏览:156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