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浪潮渐隐与文学危机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而在21世纪初年蔚为大观的军旅长篇小说,继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繁荣之后再创辉煌,掀起了中国当代军旅文学的“第四次浪潮”;然而,进入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这股主潮已经显出了疲态,有些后劲不足,其目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

一、审美的俗化与文学性的弱化

大众文化在“”之后重新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年以来的文化产业化,则强烈地助推其成漫卷之势,并且成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影视剧无疑是这一思潮中的巨浪。当然不能简单地将大众文化指认为低俗与庸俗;但它的娱乐性与民间趣味及当下的文化消费背景,决定了它的品质。影视剧就其形式而言,本来就是大众文化,加之文化产业化后的利益原则,娱乐消费便成其为主要美学及社会价值取向,世俗化,甚至于庸俗化是其必定的逻辑与策略。
在21世纪初蔚为大观的军旅长篇小说,本来极有可能继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繁荣之后再创辉煌;但影视剧创作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诱惑使得军旅作家在大众文化场域中迷失了写作方向,成为文化产业的工具与影视剧的。电视剧《亮剑》与《历史的天空》因主人公的草莽英雄个性及故事的传奇色彩,为21世纪初年的社会思潮的萎靡与人的理想价值的虚妄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唤醒了人们对军旅题材的巨大热情,继而再度引发了“红色经典”改编浪潮。军旅题材影视剧的巨大成功,无疑深刻影响了军旅作家长篇小说创作的美学价值与作用指向,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与充满戏剧性及悬念的好看的故事成为军旅长篇小说的艺术圭臬,最终,适应影视剧改编诱惑了作家创作的走向。当红的十几位军旅作家的数十部长篇小说在大众文化消费中一路高奏凯歌,却离优秀长篇小说渐行渐远,更遑论“伟大的小说了”。
影视剧的诱惑也许可以看作是一种表象,那么其本质又是什么呢?我觉得,一方面是作家缺乏伟大文学的理想,另一方面则是缺乏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也就是“精英文化”思想。
在大众消费文化勃兴的时代里,纯文学写作的美学向度一再发生偏移;而军旅作家们本来就缺少自觉的艺术探索的维度,于是,在娱乐化、商品化的汹涌浪潮间随波逐流也就在所难免。与军旅作家形成鲜明对照,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五位得主,均无人触电,刘震云甚至极力地表白他并没有介入影视,只不过是他的作品介入了影视,他说他清楚地知道小说和影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无疑是作家的肺腑之言。并非是说军旅作家都不要去写影视剧,而是说作为一种集体性的对文学的放弃和对影视剧的迷恋,已经严重影响或者说转变了军旅文学的生态环境;而失去平衡并且严重恶化的军旅文学生态,最终将影响甚至是扼杀军旅文学的未来,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毕竟,文学性的弱化,不仅直接损害了当代军旅文学经过几代作家建构起来的美学品格和文学品质,长此以往,也会降低读者的关注度和忠诚度,最终损害的还是军旅文学自身。
雅各布森说:“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说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艾亨鲍姆也说,俄国形式主义者最初是通过“把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相互对照”来把握文学性的,并由此意识到,“艺术的特殊差异不是在构成作品的要素中表现出来的,而是人们具体利用这些要素时表现出来的”。文学性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而是泛指文学最本体的诸如叙述、结构、视角、时空、故事、人物等元素。近年来军旅长篇小说文学性的弱化指的便是包括语言在内的上述这些本体性元素。21世纪初年以来军旅长篇小说似乎整体性地被一股追求“好看”和“写实”的风潮所笼罩。军旅作家们、书商们、电视剧投资方们似乎抓到了拯救军旅小说阅读危机的救命稻草,要求军旅长篇小说编织传奇性的故事,塑造传奇的英雄,取悦于大众的世俗化审美心理。如此一来,军旅长篇小说确实更多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也更多地被改编成了电视剧,作家们拥有了更多的读者,聚积了人气,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的繁荣在某种作用上成了军事题材电视剧的繁荣。写实也好,好看也罢,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将“好看的故事”无限制地拔高到小说写作的第一要义,将“写实性要求”内化为小说的本质属性,理由就变得十分可疑了。对小说的文学性探索,永远都应该成为作家的终极目标追求。当前的军旅长篇小说在对故事的无限推崇中,逐渐丧失了对文学性的经营和对艺术形式的探索。
21世纪初年,项小米的《英雄无语》、朱秀海的《音乐会》、庞天舒的《白桦树小屋》等一批作品为追求军旅长篇小说文体自觉和形式探索做出了可贵而有益的尝试,遗憾的是,这种对“纯文学”信念的坚守和对小说本体性的追求在当前的军旅长篇小说中已经难得一见。张卫明的《城门》可以算作异数,作家执着甚至执拗地进行着小说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探索,三大卷一百多万字的作品考验着作家的艺术功力和叙述耐心。张卫明的努力在这股军旅长篇小说通俗化浪潮中颇有一种异类的味道;但是,他对长篇小说文体的高度自觉和纯粹的文学立场是异常宝贵的,也是值得尊敬的。

二、生命体验日渐稀薄

一个作家也好,一部作品也好,其所以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他所描绘的生活的质地。是否真实,是否厚重,是否艺术化地还原了人存活的本真状态,这对作家是一种最根本性的检验。当前的一些军旅长篇小说越写越轻,越写越粗糙,自我重复和模式化的倾向严重。缺乏亲身的经历和痛切的体验,仅凭过去的经验、当行的观念和想象,熟练的写作状态之下掩盖的是作品生活质地和生命体验的稀薄。
近年来的军旅长篇小说创作已经可以不必再依靠对军旅现实生活的考察与体验,而仅仅依靠想象和虚构就可以编织一个很好看的传奇故事、一组很复杂纠结的人物和情感关系、一系列很浪潮的渐隐与文学的危机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吸引眼球的矛盾冲突。有了这些元素,似乎就可以满足一般读者的快餐化阅读消费,就可以满足电视剧的大众化审美趣味和改编要求,就可以满足作家自身的利益诉求。一些专业军旅作家却早已远离了部队现实生活,对当下正在进行中的部队变革不但不熟悉,甚至还有些隔膜,对转型期广大基层官兵看似平淡、实则驳杂多元的存活状态、个人理想、思想情感、前途命运、家庭关系、社会地位等等现实理由疏于观察、深思,似乎也提不起兴趣。军旅作家们的目光或“向后看”(表现战争历史),或“向外看”(书写非军旅生活),而无法聚焦到“当下”部队现实生活中来。部分军旅小说,从题材上看似乎表现或涉及了部队现实生活,却远未能深入到军旅生活的深部、细部,未能切中时代精神的脉搏,未能对新一代军人的生活、情感、思想、命运构成有效的关照。军旅长篇小说正在逐渐远离现实生活、远离时代主潮,沦为一种不及物的、没有难度的写作。浪潮的渐隐与文学的危机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点赞:20292 浏览:9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