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加强语言文字教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引领学生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文字 感悟能力 运用能力
2095-3089(2013)12-0036-01加强语言文字教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对于“语文”的界定,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是: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语文教学,首先就应该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有些语文教师却偏偏忽视了语言文字的教学,总是在内容上兜圈子,这就出现了费时多、功效低的被动局面。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理由。因此,进一步改革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素养,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为目的的训练过程,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
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一种基本功。有了这种高层次的感悟能力,就能较准确地把握语言的要点,领会语言的感彩和言外之意。
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多读。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习更多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比较和区别各种表达式的不同含义;另一个含义就是反复诵读名篇佳作,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更好地体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过来体悟某些表达式的特殊作用和特殊价值,才能从语音、词汇、语法的不同角度综合地体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和奥妙。我们语文教师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要让学生读得书声琅琅,读得痛快淋漓。
培养感悟能力的另一种好策略就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赏析课文。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的一篇课文时,既要知道文章写什么,又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作为语文教师,则要善于抓住那些有感触性的文字,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沿辞探情,使文章表达的作用得以“还原”,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比如,在朱自清《背影》一文的教学中,我就着重抓住了文章描写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那段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其中“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以及“穿”“爬”“攀”“缩”“倾”等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体会其中伟大的父爱。又如,学到《周庄水韵》、《小巷深处》等文章时,我们会发现自己与作者心心相印,能够随着作者的“足迹”踏入文本,一起领略水之韵,爱之切……文章的思路在这些足迹中,慢慢地得到呈现,步步得到提升。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大有裨益。
除此之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能随时地引导学生解词造句、比较近义词和反义词、训练关联词语的使用、体会一些修辞手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背诵等等,都不失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有效策略。
实践证明,知识越渊博,阅历越深厚,经验越丰富,其语感就越强。因此,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及社会经验的积累,要多引导学生实践,扩大视野。这样,学生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就会一点一滴的培养起来,对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要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首先要进行说的训练。对于在学的学生,提高说话表达,交流沟通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还能活跃思维,提高深思的敏捷度和应变能力。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抱怨学生不会说。笔者认为,“不会说”体现学生思维不敏捷,说时心赶不上口;语言积累不丰富,说时口赶不上心。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缺乏自信和怯场造成的,再加上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注意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学生缺乏锻炼使这种情况更加严重。目前的语文教学既要赶进度,又要应付各种考试,很难在课堂上专门去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要转变这种局面,首先应端正思想,把说的训练与其他三大基本功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是分析学生不会说的理由,对症下药,多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回答理由时,自己不能灵活运用语言,只会照搬文中原话。要解决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的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中的某段某句的意思,从而使文段中的语言迁移到学生自己的言语中来。平时还必须要求学生多读多背课文中的名篇、佳句,这样既有益于增强语感,又积累了语言,对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好处。
学生有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实现由说向写的过渡,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坚持读写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写法,教会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该策略;其次,强调字斟句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和标点,根据不同的内容及场合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第三,要倡导真实情感,写真人,写真事,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杜绝大段抄袭,将平日积累的好片断与自己富有个性的语言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风格的语言特色;最后,语文教师在教学用语上应作出表率,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除通过手势和表情作辅助手段外,教学用语要做到:其一,板书时不生造简化字,除特殊情况外,不写繁体字;其二,力避诸如“这个”、“那么”、“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口头禅;其三,语言准确、简洁、流畅、生动,节奏感强,最好有一点幽默感。
张志公先生在《掌握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一文中指出“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引领学生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点赞:7172 浏览:2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