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高职《文学欣赏》课理念与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文学欣赏》课是适合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在于介绍中外各历史时期的文学著作、文学名家与文学流派及思潮,并通过对优秀篇目的欣赏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达到完善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作为新时期的高等教育,文学欣赏课程应顺应新时代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与需求,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基于对文学欣赏理念与基本特征的分析,探讨高职文学欣赏课程改革创新的基本策略,以期推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发展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 文学欣赏 教学理念 改革
:A
文学欣赏是读者在理解文学著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解读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与精神满足的活动。文学欣赏课程的开展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手段,高职院校通过对此课程进行一定形式的教学实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对文学的理解能力,并丰富学生的文学体验与情感感悟。因市场经济变革及不平等现象影响,部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出现较多理由,而文学欣赏对净化学生心灵并推动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文学欣赏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策略及完善评价机制等文学欣赏课程的改革策略。
1高职文学欣赏的理念与特征
1.1文学欣赏的组成要素
文学欣赏以教师、学生及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组成要素。教师是文学欣赏的教学者,其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课程的开展,并通过对文学欣赏基本理论与基本策略的讲授,推动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并有效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文学欣赏需欣赏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文学欣赏课程的主体,应及时参与教学讨论与课堂发言,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新性,从而切实扩展自身的个性思维与文学认识;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媒介,在文学欣赏课堂中其多指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并将三要素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师生互动选择、课堂互动赏析及课后互动创作为一体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有效发挥文学欣赏课程的重要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
1.2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文学是以审美的态度及艺术的方式对待并审视世界,其属于社会基本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拥有一致的意识形态共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质。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提出,文学欣赏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其对欣赏对象进行感受、体验与想象,并通过作品中的感性形象推动对社会的认识。由此可知,文学欣赏的特征主要包括对生活富于感情的把握、对社会富于审美的感受及对世界富于形象的审视。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毛诗序》中提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谈的就是文学艺术中的生活情感;文学艺术欣赏多唤醒欣赏者兴奋、愉悦、怜悯或悲哀等情感活动,其可引导读者对社会现实进行审美性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者对美的鉴赏力;文学的创作和欣赏都与艺术形象紧密相关,通过一系列艺术手法表现世间百态,丰富欣赏者对世界的认识。
2高职文学欣赏的发展与改革策略
2.1丰富教学内容
文学欣赏课程包含各式各类的文学著作,不同文学形式具有不同的素材处理方式、语言表达策略及艺术加工特征,因而在文学欣赏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依据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尽可能选择多样的文学欣赏文本,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突出文学语言的审美性、文学体验的情感性,同时为合高职学生的情感生活,可选用贴近其日常生活的教学文本,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欣赏的主动性。由此可知,高职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经典著作及新时期具有积极作用与广泛影响的文学作品,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与接轨时代潮流的目的。同时还可通过以具体的文学文本进行知识扩展,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通过对《离骚》的赏析,学生不但可以学习楚辞的基本知识并感受爱国情感,而且可以了解战国历史、屈原的抱负及端午节的由来等多方面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文学欣赏还可以对新晋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进行赏析,如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其作品充满时代气息,学生可在感受女性作家细腻文笔的同时,了解加拿大的民俗风情从而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
2.2创新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运用课堂说教式的教学策略,其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新式的教学理念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从而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与学生状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思维较为活跃的特点,文学欣赏教师可采用更具新意的教学方式,如理由讨论法:学生自主提出阅读中遇到的理由,之后选择高频理由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深思,从而推动理由的高效解决;又如角色扮演法:多适用于戏剧与小说,引导学生选择有趣的作品进行改编和表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品内涵。
例如:在欣赏画面感较强的宋词《雨霖铃》时,教师可采用分组驱动法,提出为《雨霖铃》配画外音或配图的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在学生阐释时,对其表述进行错误纠正,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诗词欣赏策略;在欣赏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及《雷雨》时,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将全班同学按学号的单双数分为两个组,两组分别改编并表演一出戏剧,从而帮助学生贴近作品生活与作品任务,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与作品内涵。
2.3完善评价机制
在丰富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策略的同时,也需要建立与之相应的评价机制,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文学欣赏课程评价一般采用考卷形式,考卷的最终分数决定学生课程成绩,而考试内容也多以硬性背诵内容为主。此类评价机制不但难以体现学生能力,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需要注重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的多样化。完善后的评价机制应包括上课考勤情况、课堂纪律、教学实践参与度、读书笔记完成情况及期末考卷分数等五部分,以多样化考核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习环节并终有所获,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对于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高职文学欣赏课程教师可参照以下做法:教师在学期伊始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册,同时对积极学生学期整体的课堂表现进行奖励加分;对评价机制的组成部分进行适当的比例分配,课堂考勤与课堂纪律各占百分之五,活动参与度与读书笔记完成情况各占百分之二十,而期末成绩占百分之五十,从而有效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表现。
3结束语
高职文学欣赏理念与改革探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文学欣赏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与高职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高职教师在进行文学欣赏的教学时,应注重选择经典性与时代感兼具的文学文本,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应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其教学参与度;并通过改革课程的评价机制,以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学有所获,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伊彩霞.学前教育专业文学欣赏课教学改革初探[J].文学教育,2013,5(12).
[2] 王丁.文学欣赏课教学理念与改革初探[J].新西部,2013,2(3).
[3] 佟永波.高职《文学欣赏》可教学策略改革初探[J].科技咨询导报,2011,3(11).

点赞:18968 浏览: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