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对隧洞塌方原因分析,提出隧洞塌方处理施工经验,保证了施工进度,可为以后类似工程塌方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隧道;塌方;原因;处理措施
1. 工程概况
某电站枢纽工程由拦河坝、引水系统、地下厂房等建筑物组成。拦河坝为重力坝,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在右岸,由塔式进水口、有压隧洞、压力钢管等建筑物组成,地下厂房位于电站库尾凹河左岸。电站装机3台,总装机容量18MW,引用流量10.26m3/s,额定水头207m。
地下厂房布置在凹河左岸山体内,为地下厂房,埋深150~170m,距岸最短距离为260m,主厂房轴线方向N17.5°E,开挖外形轮廓尺寸为50.1×13.2×19.85m(长×宽×高),出线系统位于进厂交通洞出口▽975.0高程平台,包括主变场、中控楼和开关站,总尺寸为41.5×21.9m(长×宽)。引水系统从桩号引3+628.687m以90°竖井变向为N57.5°E经“卜”形分岔进入地下厂房,竖井至厂房段长约238m,压力钢管主管内径1.8m。三条尾水洞合并成一条尾水洞进入下游河道,尾水洞总长约268.26m,其中尾水主洞长218.26m,城门洞形,开挖断面尺寸5.6m×5.3m(宽×高),一期支护根据围岩类别,支护厚度分别为10cm、20cm,混凝土衬砌厚度50cm。开挖采用导洞先行,扩挖跟进的方式进行。开挖过程中出现5次大的塌方,其中尾主0+115.3至尾主0+130.0桩号段在开挖及一期支护完成后,在进行底板清理,准备钢筋混凝土永久衬砌的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的失稳破坏,长度约15m,塌方量约2950m3,顶部塌空高度约32m。
2. 工程地质
尾水主洞全长218.26m,隧洞穿越地层为P2c+d厚层灰岩、T1y3泥岩和泥灰岩,岩层倾角8°,地层分界线多在隧洞顶部附近起伏变化。由于缓倾角软质岩层间结合差、节理裂隙较发育,在施工中极易发生顶拱失稳坍塌,危害性很大。
尾水主洞尾主0+000~0+093段围岩以Ⅲ~Ⅳ类为主,开挖较顺利;尾主0+093至出口地质条件复杂,以Ⅴ类或不良地质洞段为主,围岩稳定性差,该部分洞段均采取了较强的一期支护(超前锚杆、系统锚杆、钢支撑、挂网喷混凝土等)。根据开挖隧洞揭露的地质情况,在桩号尾主0+093、尾主0+165分别发育f2、f3断层,受两断层夹持及P2c+d厚层灰岩限制,致使该部位发育宽度较大的风化深槽,开挖揭露该风化深槽以第四系粘土夹风化残留泥岩为主,结构松散,呈碎裂~散体结构,洞室围岩基本无自稳能力。
3.塌方经过及前期处理情况
尾水主洞开挖从2010年2月开始至2010年9月结束,开挖方向从进口与出口两个工作面同时进行。在前期洞挖过程中,由于地质勘探未查明断层和破碎带的存在,施工当中事先没有采取得力开挖、支护措施,类似小规模的塌方在该洞室开挖中时有发生,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自2010年2月开始至同年5月,一直采用常规施工方法,即喷混凝土、挂钢筋网、超前锚杆和常规锚杆,架钢支撑等治理塌方的方案,边塌方边出渣。
2010年6月5日尾水主洞在开挖至尾主0+153m桩号段时,左侧顶拱出现塌方,垮塌高度约23m,垮塌方量约850 m3,造成已开挖洞段全部堵死约12m,由于塌方位置仍在不断向下掉块,为保证人员设备安全,出现垮塌后,工作面马上暂停施工。
2010年7月29日尾水主洞在进行尾主0+115.3~0+130段(该段已按设计要求架设了钢支撑、超前锚杆、喷混凝土一期支护)底板清理为永久混凝土衬砌作准备时,于上午10点左右突然在尾主0+117桩号段发生垮塌,原一期支护的钢支撑全部被挤压变形、破环,后随着二次开挖的进行,发现本次大规模的失稳破环塌方共计沿洞长有15m,塌方量约2950m3,顶部塌空形成一个约32m的空腔。
4. 塌方原因分析
经现场考察和综合分析,两次主要大的塌方,主要是由于受不良地质影响,再加上前期支护不到位、爆破控制不严,致使塌方形成。其中尾主0+153m桩号段掌子面全部为P2c+d厚层灰岩,岩质坚硬,必须爆破开挖,其上部为第四系粘土夹风化残留泥岩,形成上软下硬的不利结构,其分界线正好在隧洞顶拱位置,覆盖层开挖暴露后失稳造成严重塌方。尾主0+117桩号段开挖及一期支护完成后,未及时进行永久钢筋混凝土的衬砌,加之雨季降水量多造成粘土夹风化残留泥岩软化坍塌。
5. 综合处理方案
5.1 技术要求
5.1.1 测量放线要求
采用TCR305型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用红漆标注开挖轮廓线和锚杆位置点。
5.1.2 爆破控制
在处理塌方时,最担心的是爆破振动,破坏塌方体内部结构,使之失稳。爆破时,必须视具体情况和具体部位考虑药量及爆破方式,一般在顶拱靠近塌方体的特殊部位,采用单孔电起爆,药量控制在0.2kg左右。一次开挖进尺控制在0.4~0.7m。
5.1.3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1)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C25混凝土实测抗压强度为26、27、30MPa。
(2)锚杆拉拨测试。设计每根不小于320kN,实测为350、330、370kN。
(3)喷射混凝土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
5.2 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流程
经过对塌方段现场多次考察、深入分析及反复论证后处理方案如下。
5.2.1尾主洞0+153桩号垮塌段施工方案
尾主洞0+153桩号垮塌段,将塌方渣体清除完毕后,在掌子面安装模板,混凝土泵管伸入塌方洞内充填砼,连同垮塌空腔及掌子面全部充填,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按设计开挖断面尺寸将掌子面砼爆破清除,开挖成型后,立即架设钢支撑,然后对该部位进行永久钢筋混凝土衬砌。混凝土衬砌时在垮塌位置预埋3至4根灌浆管,在衬砌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对垮塌部位进行回填灌浆充填密实。处理方案见图1。

图1 尾主0+153桩号段塌方处理示意图
5.2.2尾主洞0+117桩号垮塌段施工方案
尾主洞0+117桩号垮塌段为Ⅴ类围岩,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稳定性差,该部分洞段开挖时均采取了较强的一期支护(超前锚杆、系统锚杆、钢支撑、挂网喷砼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因垮塌范围不详,为避免盲目出渣、强行掘进再次扰动造成更大的塌方或冒顶塌方,对垮塌区采取固结灌浆,使塌方渣体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岩体的强度级别。
施工工艺流程:封闭坍塌面→注浆封闭坍塌岩渣→超前锚杆→塌方体开挖→喷C25混凝土封闭→自钻式锚杆锚固→钢拱架支护→网片制安→喷锚施工→混凝土衬砌→回填混凝土→回填灌浆。
5.3 施工方法
5.3.1封闭坍塌面
对塌方段尾水主洞0+177洞内渣体表面喷射C25细石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喷射厚度20~30cm。使其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已可减少顶拱固结灌浆时向下渗漏。
5.3.2注浆固结坍塌岩渣
对坍塌段顶拱进行固结,注浆管采用3~6米长φ40钢花管,注浆孔深2~4米,0.1~0.6MPa的压力进行固结灌浆,孔深逐渐增加,压力随孔深逐渐增大,直至穿越塌方段。灌浆时可适当掺加水玻璃或速凝剂,灌浆时严格按照相应技术规范进行施工。通过灌浆提高塌方渣体的整体强度。
5.3.3 开挖施工
(1)塌方段考虑到地质条件很差,经常性发生塌方掉块,为减少爆破施工对围岩稳定的影响,采用强支护、小药量、短进尺方法依次进行。一次开挖进尺为1~1.5m。采用钻孔台车,手风钻造水平孔,边墙布置光爆孔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808so.com
一次性开挖。

点赞:3199 浏览:7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