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语言能力缺乏是幼儿的常见理由,家长和教师急功近利的策略往往事半功倍。本文试图从生理、心理及教育学理论出发,探讨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1672-1578(2014)23-0321-01
有些家长发现别人的孩子伶牙利齿,能说会道,可是自家的孩子却词汇贫乏,常常用词不当;有的东一句,西一句,语言缺乏连贯性;有的干脆"徐庶进曹营"―――整天一言不发。为此,家长心中非常焦急,却感觉无能为力。那怎么才能培养孩子的语言才能呢?
孩子的语言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最重要的因素是不重视或不懂如何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的语言发展经过几个明显的质变。2 岁以内是学习本国语言的关键期;2~3 岁是口语发展的质变;4~5 岁是口语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也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5~6 岁是掌握词汇能力的关键期。语言能力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十分重要,家长和教师都十分关注。
1.语言环境的创设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基础
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发展。幼儿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还比较差,具体表现在不善于主动地与人交谈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态度,也不善于根据不同情景运用恰当的词、句向对方作出应答,解决矛盾。
1.1 创设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语言能力在交往中得到发展。 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这样,幼儿就可以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例如,参观名胜古迹,到公园游玩、在马路上看来往的车辆,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交谈,畅谈自己的感受等,激发幼儿说的,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2 鼓励幼儿多进行自由交谈。 谈话是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活动。经常开展谈话活动能较好地推动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自由交谈令幼儿讲话无拘无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间、时间、人物的限制,特别有益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幼儿教师可以在课间向幼儿提出话题,让幼儿自由交谈。
2.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语言培养的重要内容
语言,可以使幼儿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需求,幼儿期则是人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2.1 教师通过与幼儿单独谈话发展其口语表达。 在教师与单个幼儿的谈话中,可以比较清晰的掌握幼儿的口语发展水平,进而增加指导幼儿练习说话的机会,有效的发现幼儿口语中存在的错误并给予纠正。如:有一个4岁的幼儿对我说"我有新笔,妈妈买的,昨天,老师。"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出现的频率较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教幼儿学习说话时应先想好,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顺序来讲述一件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逐渐会讲较短的完整的一句话了。
2.2 注意方言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影响。 普通话是一张名片,一张好的名片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在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今后会很难矫正。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在日常保教活动中一定要引导孩子学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
3.充分发挥幼儿的语言天赋
讲故事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常常进行的,非常有效的,很有必要的一项教学活动。给幼儿讲故事,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丰富幼儿的词汇量,而且精彩有意思的故事,可以迁移默化的在孩子的心里构起对未来生活美好辉煌,那些有趣的童话故事,哲学故事,神话故事,科幻故事都可以在丰富好幼儿的词汇量的同时都像白衣天使打进孩子静脉中的沾滴一样,净化着幼儿的灵魂,塑造着幼儿的个性,引领孩子奔向美好未来。儿时的天空是一片湛蓝的,不含任何尘埃的天空,儿时听的故事,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塑造幼儿的个性,也可以使幼儿理想,帮助幼儿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然而,只是采取给幼儿讲故事的策略,也许以上教学目的并不能得到更深的体现。当幼儿的词汇量有了一定的积累的时候他会有能力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师及朋友口中听到的故事复述出来讲给别人听的的愿望。如果教师采取让幼儿讲故事的策略,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幼儿会学着爷爷奶奶或是老师的样子,声情并茂地描述故事情节,有的孩子也许表情动作会更加夸张,再加上自己的口头语及书面语知识加以描述,不但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幼儿对故事所包含的深刻的理解。同时也给幼儿创造了自我表现能力的机会,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4.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幼儿的礼貌言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育孩子尊敬长辈、成人。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教育孩子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会说:"请您帮我……"受到帮助后,会说:"谢谢"。 教育孩子当自己不注意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地道歉,而当别人影响了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 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谈话时,应不插嘴、不妨碍;成人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地听,不打断别人讲话,不离开,不嫌烦。有急事需要及时谈时,要打招呼。别人向自己提出理由时,要认真地回答。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语言习惯,讲话时声音要大,让大家能听见;速度要适中,不快不慢;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不骂人。 进行这些文明礼貌的言行规范教育时,我们应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与具体行为相结合,"使孩子直观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会正确使用。如称呼理由,我们教给孩子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场合,会用礼貌语言称呼别人。看见老年人,知道称呼:"爷爷、奶奶;"看见像学生一样的人,知道称呼:"大哥哥、大姐姐"班上来了参观、看课的人时,知道问:"客人老师好"等。通过反复的教育,孩子们掌握了许多人称名词,他们逐渐会合乎情理地称呼人了。
总之,我们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形式地进行教育,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点赞:20465 浏览:9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