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静脉滴注与静推青霉素不良反应对比及护理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对比静脉滴注、静脉推注青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类型以及分级评分,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策略:回顾性既往静脉滴注、推注青霉素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两种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8.33%高于静脉推注5.30%,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推注,静脉滴注青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反应类型更复杂,可能增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应做好皮试等检验工作,做好静脉滴注管理,对门诊静推者做好留置观察。
【关键词】青霉素;不良反应;静脉滴注;静脉推注;临床护理
药品因药理作用,具有与生俱来的使用风险,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有报道称约有1/7死亡例与用药差错有关,约有1/3患者死亡与药物有关而非疾病本身,药物不良反应监督管理是医院重要管理内容[1]。青霉素应用历史悠久,且仍为临床常用药,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高达0.7%~10%,严重者可致死亡,成为医院不良反应管理重点关注对象[2]。青霉素主要通过静脉给药,又可分为静脉推注、静脉滴注,本次研究就两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探讨,总结护理策略。
1资料及策略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静脉滴注青霉素820例次,静脉推注青霉素353例次,调取不良反应发生报告。
1.2策略
采用回顾性分析策略,调取患者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严重程度,并进行对比分析。
1.3判定标准
药品不良反应分级评分标准:①轻度:,轻微药品不良反应症状或疾病,停药后好转,1分;②中度:2级,短暂损害,但无需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需要治疗或干预,易恢复,2分;③重度:3级,短暂损害,门诊患者需住院,住院患者需延长住院时间(7d以上),3分;4级,永久性伤害,包括系统或器官永久性伤害,“三致”、残疾等,4分;5级,威胁生命,如休克、紫绀,需急救,5分;6级,死亡,6分[2]。
1.5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良反应类型
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静脉推注,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静脉滴注不良反应部位较多,各个系统均可见,相对集中在皮肤及其附属器官、全身性损害,静脉推注不良反应集中在皮肤及其附属器官、全身性损害、心血管系统(见表1)。
表1 不同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例数分布[n(%)]
给药方式
例数
不良反应
皮肤及其附属器官
全身性损害
消化系统
心血管系统
其它
静脉滴注
1020
85(8.33)
48
21
6
6
4
静脉推注
453
24(5.30)*
11
10
0
3
0
合计
1473
109(7.40)
59
31
6
9
4
注:与静脉滴注相比,*P<0.05。
2.2 不良反应评分
未见重度反应,静脉滴注、静脉推注不良反应均集中在轻度,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静脉滴注中度不良反应包中肠炎1例、喉水肿1例、皮疹2例,静脉推注中度不良反应为发热。
表2 不同给药方式所致不良反应评分[n(%)]
给药方式
例数
轻度
中度
重度
静脉滴注
85
81(95.29)
4(4.71)
0(0.00)
静脉推注
24
23(95.65)
1(4.35)
0(0.00)
3讨论
不良反应发生率达0.7%~10%[1],本次研究排除皮射、口服、皮内注射、肌注等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要观察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0%,属正常水平。静脉给药是一种全身性给药策略,药物随血液循环可迅速抵达致全身各系统组织器官,且部分药物具有靶点聚集效果,故易引起不良反应,静脉给药也是医院不良反应监测重点关注对象[3]。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①静脉滴注青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静脉推注,理由可能包括,输液反应、给药量较大、溶媒选择不当、患者病情相对更重,我国是静脉输液比重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不合理应用静脉输液理由较严重,亟待改善;②不良反应多见皮肤及其附属器官、全身性损害,理由可能为全身给药、输液反应、渗漏有关,常见皮疹、瘙痒、荨麻疹等;③不良反应多为轻度,青霉素所致休克、紫绀、肺水肿、血尿、肝肾功能异常等并不少见,但本院青霉素应用较少,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也不应放松警惕。
主要护理措施:①做好皮试、病史问询工作,针对伴有器质性疾病、基础系统性疾病、老年人、儿童应提高警惕;②做好滴注管理,进行宣教,指导患者自我检测,若发现异常及时通报;③做好留置观察,对于多次用药正常者也不应放松警惕,临床上亦不乏既往无不良反应病史,而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④做好宣教,若出院后出现血尿、肝肾不适、胸闷、头痛等不良反应,及时返院复查;⑤积极处理已发生的不良反应,不应推诿责任,更不应瞒报,及时发现、处置,以防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客观的讲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能存在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红安.青霉素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安全性对比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7):62-64.
[2]刘劲威.青霉素不良反应50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A):41-42.
[3]方丽.静脉滴注与静推青霉素不良反应的对比及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2):38-39.
10):240-241.
5(06):1279-1280.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ycyzx200602062.aspx">重返高原致高原性肺水肿35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6,(02):77.

点赞:31994 浏览:14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