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早期饮食护理对39例剖宫产产妇母乳哺乳率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饮食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哺乳率的影响。策略:选取行剖腹产术的产妇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实施相同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六小时后就开始实施早期饮食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通气时间、术后12h内乳液分泌率以及完全母乳喂养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后通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研究组在术后12h内分泌乳液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完全母乳喂养率研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在手术六小时后,实施早期饮食干预,给予适当的进食,能有效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哺乳率,对促进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剖腹产术;早期饮食护理;母乳喂养
1007-8517(2014)06-0109-01
剖宫产术是产科中处理无法正常自然分娩的主要策略,是维护分娩异常孕产妇及胎儿性命的有效保障。然而有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分娩的胎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比自然分娩的胎儿明显要低[1],究其理由,与剖宫术后产妇不能及时进食、喂养,切口疼痛,心理情绪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不能及时进食、喂养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率的主要因素[2]。因此,我院产科通过转变传统术后进食护理,以达到提高剖腹产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的目的,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行剖腹产术的产妇78例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27.3±4.2)岁;胎位不正36例,头盆不称32例,剖宫产史5例,胎儿窘迫3例。剔除机体营养供给不良、有消化道类疾病史、妊娠合并症、分娩中发生肠胀气的产妇。将入组的78例产妇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具有可比性。
1.2 策略 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后基础护理策略相同,包括产后母乳喂养指导、护理、术后疼痛护理等,两组产妇生产后均实行母婴同房,进行早期。对照组手术后饮食方案为:机体通气后才允许食用些流质的食物,肠胃无明显不适后再过渡到半固质食物、常规膳食。观察组术后饮食方案为:产妇在手术六小时后,给予容易被消化的少油流质食物(禁食豆制品、萝卜、土豆等易引起胀气的食物),每次少量,一天多次。在机体通气后,可从半固食物开始,若不适即可常规膳食。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机体通气时间、术后12h内乳液分泌率以及完全母乳喂养率。
1.3 统计学策略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手术后通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研究组在术后12h内分泌乳液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完全母乳喂养率研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体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中,行腹部手术通常在机体通气后才能供给食物,目的是防止肠梗阻,然而,剖腹产术相对其他腹部的手术而言,手术时间较短,产妇无腹部脏器病变,机体恢复较快,因此,在手术6小时后,给予产妇少量流食,并不会增加肠梗阻率[3,4],反而能使产妇的胃肠加快蠕动,推动机体尽早通气,尽早能进食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使乳液分泌提前,对提高产妇哺乳信心有很大帮助。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的通气时间比对照组提前(P<0.05),完全母乳哺乳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说明对剖宫产产妇在手术六小时后,实施早期饮食干预,给予适当的进食,能有效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哺乳率,对促进产后恢复、新生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食材上考虑选择新鲜的鱼、蔬菜等制做的汤,在恢复常规膳食后,可多提供优质蛋白,以促进乳液的分泌量,但对于有胃肠道性疾病的产妇不适合早期膳食干预。
参考文献
[1]章月潇,王晓南,梅勇,等.中国产妇分娩方式与全母乳喂养率关联性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893-894.
[2]周旋.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1154-1155.
[3]朱爱乐,郑晓秋.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肠道排气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419-420.
[4]庞尔莲.抚触腹部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肛门排气及早泌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8):1382-1383.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5830 浏览:1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