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对领导者评价的若干标准里,我挺看重其中一个,就是“在你手下比你有本事的人是否工作得很愉快”。
这样一个看上去似乎很简单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简单。因为这些比管理者还要有本事的人常常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又一般不会被人们所理解,尤其是他们的这些想法和领导的想法发生冲突时,到底该如何处置?尤其这些有本事的人常常有自己的个性,当他们“恃才傲物,不把领导放在眼里”的时候,领导又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他们?
其实,在每一位领导者的内心,首先要打破一个神话:我们没有“三头六臂”,我们不是“神仙皇帝”,我们不能包打天下,我们不过仅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更多的发言权罢了。在任何一个组织里,尤其是一些知识型组织里,都有着许多领导者并不熟知的专业领域,如果我们把自己假扮为无所不知的“救世主”,让自己的指令在许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里横行,带来的后果远不仅是当下的事情受损,最大的损失可能是伤害了那些比我们更有本事的专业人士。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的专业被糟蹋、得不到尊重更让他们寒心了。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领导者很容易被推到一个包打天下的位置,也很容易被下属期待成为能解决所有理由的领袖。尽管你可以比别人更有能力,却不应该让大家产生如此的误解。因为如此下去,在许多理由的解决上必定在组织里会出现对领导者的等待。等待带来的损害可能远不仅仅是时间,而是领导手下的人们的平庸,是思维的停滞和创新的泯灭。
“最优秀的领导者常常是看上去很平庸。”在这句话的背后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我们看到的常常是领导者对专业的尊重,他们凡事与专业人士商讨,处处尊重专业人员的意见,不会在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上随意拍板,甚至把“我是外行,这种事情要请专业人士研究”挂在嘴边。这样的领导者确实看上去很平庸,但恰恰是这种“看上去很平庸”的背后,让我们领略了他们不同一般的智慧,那种点燃别人思想、凝聚大家智慧的韬略。
一位领导者不要把自己举到天上。因为一旦没有那么多台阶搭设起来,自己就有可能回不到地上,一直在天上的滋味并不好受。把自己清醒地定位为一位与众人一样平凡的人,虽然很困难,却十分必要。我们只有把自己和岗位放在一个组织的各个岗位之中,认定自己是诸多同事中的一员,我们才可以心平气和,从容淡定,我们才可以去做能够做的和必须做的,而避开去涉足那些本该由专业人士去做和那些需要本事比自己大的人去做的事情。
“三顾茅庐”“礼贤下士”之所以经久传世而不衰,是因为这些故事里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期冀,也说明其中的主人公难能可贵。今天这个分工愈来愈细、信息来源愈来愈多元立体的时代,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其中之一便是任何一位领导者都会面对越来越多比自己有本事的人,在自己身边甚至在自己手下工作。因而,把自己变得“平庸”一些,已经不是一种领导态度和领导策略,而已经成为必须的领导原则。
为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增加学生获取信息、解决理由的渠道,我们把电脑放到了教室里和楼道上。可是理由接踵而至,个别学生借机玩起了游戏,损坏电脑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于是,忧心忡忡的老师们建言,还是把电脑搬走吧,不然的话,还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电脑搬进教室,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搬出教室,却是轻而易举的。如此,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必定会出现退步,这样的事情多了,校园里就不再有勃勃生机。
几乎所有研究组织变革的专家都坦言,尽管大部分组织都在尝试着变革,但成功的变革可谓凤毛麟角。
于是,研究变革失败的理由,又成为大量管理专家的重要课题。尽管人们对失败可以列出海量的理由,但其中有一项却屡屡出现在大家的共识里,就是当改革出现理由的时候,人们往往习惯于回到改革前的老路上,而不是选择用改革的新思路、新策略去应对改革的挑战,解决改革的难题。
学校实施体育课程由学生选修之后,一度由于场地、师资等理由,个别学生的选择没有得到全面满足,又因为选择后的教学班不再是过去的行政班,而是由许多班级的同学组成,考勤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有个别学生私自跑到自己感兴趣的另外的班里上课,一时间考勤成了体育课程的难题。这时候,一个传统的声音冒出来:“回去!过去每节体育课都是一个行政班的学生,检查考勤特别方便,同学之间的监督也很容易。”可是,我们上体育课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方便考勤吗?显然,我们必须寻找改革的思路来研究遇到的新理由。其实,这个新理由还是老理由的变异,就是我们仍然没有提供可以完全满足学生选择的多样化课程,或者我们在学生选课方式上仍有许多可以改善的地方。还有,即使我们不可能在每个学科里全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们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在中学三年的每一个学程里,他们未来还有哪些可以选择的机会,而不必仅仅为了当下课程的选择不如意而苦恼,甚至以违反纪律的方式来满足自己暂时的兴趣。当我们以这样的思路解决理由的时候,理由自然会越来越少。
当我们建设学科教室,将每个学科教室都变成图书馆的一个分馆时,教室里的开架图书管理却成了一个新理由。方便师生阅读使用的目标实现了,但图书丢失和损坏的理由却接踵而至。传统的思维当然是给教室里的书柜上锁,然后让学生的每一次借阅都像图书馆里一样履行严格的借阅手续。可是,改革的思路不能容忍这样的繁琐,学生们也不再愿意忍受如此的麻烦。于是,将教室里的图书管理岗位,开发为学校的管理课程,让师生在课程的实施完善中凝聚解决理由的智慧。
学校取消“三好”学生评选初期,由于个别学生和家长的功利之心,一时间有同学不太关注学科间的平衡发展。于是有人耐不住性子了,希望重新回到过去的思路上。但是,长期的管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那种始终限定比例的“三好”学生评选,总是把学生一分为二,而且连家长也介入其中,这种愈演愈烈的同伴竞争已经严重伤害到我们的育人目标。其实,我们用改革的思路,仅仅调整一个学分获取的权重,出现的理由就可得到有效解决。改革的大方向,改革代表的潮流,必须让团队的每一个人埋在心底;改革过程会出现理由,也应该让参与其中的人们心知肚明;必须用改革的思路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理由,也必须成为大家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改革才会走向可持续的成功。
在成为优秀的道路上,许多人十分顺畅,但在从优秀攀登卓越的高峰上,大多数人却败下阵来。
为什么?
除了优秀往往是卓越的大敌,优秀之后常带来骄傲自满等诸多理由之外,有些人没能及时地更新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常常也是停滞甚至失败的理由。
我上初中的时候一直很苦恼。尽管自己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可体育成绩特别是篮球成绩一直位次很差,而高中时期正好赶上“开门办学”,修路挖河的工地成为中学课堂。面对比自己年长四五岁的同伴,拼体力的业绩自然相去甚远。为此,自己常常陷入苦闷之中。幸好家人、老师的安慰,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才使我逐渐明白,由于年龄理由,在许多与体力相关的方面不要给自己订下与同伴相同的标准。
“”时期,家乡有位颇有名气的县委书记,经常在大田里上班,县里的许多会议也常常在田间地头召开,以避开影响他下田劳动。因为他是从农村干部一步一步走上县委领导岗位的,当村大队长时,衡量这级领导是否“以身作则”“带头实干”的重要标准,就是看他们是不是随时手上拿着锄头。一直到当上县委书记,他仍然以此为戒,始终用同一个标准评价自己。于是,他这个县委书记不仅自己当得很累,把其他领导也折腾得够呛。当然,他这个县委书记也肯定当得不伦不类。
由此可知,许多人之所以屡屡应验“彼得原理”,不再能够胜任上一级岗位,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没有在岗位变化的同时转变自我评价的标准。
其实,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由,还需要从更高层面重新定义成功。许多优秀人士由于对成功的理解不够实际,也不够专业,硬是把别人的成功标准和其他行业的成功标准挪到自己名下,结果,当循着这样的评价标准孜孜以求时,原来的成功、本来的优秀都烟消云散了。
前些年,曾经发现有网友给小品大王赵本山支招,希望他放弃做大公司做强实业的宏大理想,保重身体、养精蓄锐,每年能够给央视春晚磨出一个全国电视观众喜欢的小品,如此再持续10年,本山哥功莫大焉。
我们无法评价赵本山的追求和网友的建言孰对孰错,但赵本山最后决定怎么做,最终还是取决于他内心深处的自我评价标准。如果一个人自己没有想清楚,这是任何别人没有办法转变的。
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一些国家政要作秀的新闻,他们似乎要把自己包装成无所不能的明星。其实,这些政治家们已经没有了自己,他们是在按照不同类型选民的评价标准塑造自己,做秀的背后不过是为了选票而已。当然,成熟的政治家们可能会适可而止,把自己内心的那个政治家的标准和选民心目中那个政治家的标准分开来,拿到选票之后清醒地找回自己,按照那个本来的标准成就自身的政治伟业。如果真有昏了头的家伙,一味迎合着众多各类选民的标准而不加分析地走下去的话,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样的闹剧。
我们学校每年有一个教代会对干部的满意度评价,我和我的同事们都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放弃百分之百,必须超过一定比例即可。在这样一个实事求是又可望可及的范围里,大家既可以放开手脚做事,又不至于违反民意翻船,如此而已。
在一次针对美国中小学校长的培训班上,我曾要求一些美国同行用三句话概括自己,其中一些答案很是耐人寻味。有一位校长写道,他是学生权益的保护者,科学课程的指导者,数学课程的帮助者,篮球的顶级教练。但最后他还说了一句,语言课程无论如何也不敢插手,因为,他在语言学习方面没有任何天赋,也没有任何发言的权利。
把自己想清楚了,可能就有了一个好的管理工作的开始。
(责任编辑 梁伟国 李 帆)

点赞:3023 浏览: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