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课程体系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围绕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重构模块化递阶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探索多种教育模式完成专业课程习题的优化设计,建立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技能型型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课题来源: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技能训练研究,常德市科技局,项目编号:2012ZD08
一、引言
本文针对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进行模块化递阶式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研究。重点将本专业的大学课程分成三个特征阶段,包括每阶段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相关课程标准的设计,解构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架构课程,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架构课程,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现实的职业资格基础上,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职业资格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要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策略,对旧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对行动体系进行重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是: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调研,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召开专业工作分析会,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形成专业课程门类,再按照课程性质和相互关系进行组合排列,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二、建立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制度,推动高职教育贯通

(一)专业技能模块化职业能力逐级递阶。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三阶段分析法”,采用“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专家归并行动领域→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专家论证行动领域→学校专家开发学习领域→校企专家论证课程体系”的“五步工作机制”,获得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方案“三项主要成果”。
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重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在普通机电设备和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模块,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修模块,引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实施第三方考核, 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 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二)重构模块化递阶式课程体系。由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由“中心”完成区域经济调研、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任务的实施等工作,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由中心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根据机电设备不同领域的技术差异和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层次高低要求,把专业知识技能分为普通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和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修三个核心模块,通过分段式工学交替,逐级递进,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递阶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吉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一汽大众等企业联合开发+机械结构与机械传动+电气制约系统的运转与维护+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自动线的装调实训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三、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强化实践育人

本专业的培养方式中,主要采用虚实结合,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项目进阶、真情实景,现场实做、技能竞赛,激发潜能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水平。其构成如图1所示。
(一)建立维修服务站“校中厂”。包括普通机电设备维修服务站,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服务站,自动线装调与维修服务站,能提供多个工位。服务站按工厂企业常规要求布置设备设施,规划功能分区,严格按企业工作规范要求进行实训各环节的管理。如统一着装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等,营造企业化的工作环境。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技术规范安全操作和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
(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厂中校”。与行业企业,如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司等,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校企深度融合的“厂中校”共享企业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并按照企业生产周期,人员需要#实施生产与教学节奏同步的灵活学期。现企业与教学空间人员和内容的融合。将部分教学环节的教室搬到校外实训基地,理论教学主要由学院教师负责。实践教学主要由企业教师承担,采用“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模式,使实践教学始终贴近生产实际,提高动手能力,获取职业经验





图1 “双主体”教学模式结构图

四、探索多种教学模式

本专业的培养方式中主要采用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水平。
(一)虚实结合项目驱动。在电子技术应用和机械传动等学习领域可运用虚拟仿真软件,以项目驱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并穿插一定数量的实际动手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做一体项目进阶。对维修电工变频器应用等技能应用型学习领域,将项目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依托双主体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通过专教学团队引入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的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项目进阶的教学模式。
(三)真情实景现场实做。在机械装配与检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等岗位特色鲜明的学习领域,在双主体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下设的相应服务站,构造职场氛围。按工厂企业常规要求布置设备设施,规划功能分区,重现工厂实际工作情景,以师徒制开展教学工作。配置真实的机电设备,设计相应设备检修与维护的工艺,制定符合工厂实际的管理制度。通过真情实景,现场实做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四)技能竞赛激发潜。开展维修电工数控机床安装调试,自动线安装调试与维修等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技能,举办机械创新设计,机电应用创意设计,选题来自于合作企业的实际理由或校内研究所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时提炼的项目。通过这类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水平。
五、结语
通过推进校企对接、探索系统培养、转变培养方式、强化实践育人、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等举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成高水平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先进制造业培养急需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詹先明.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及其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0(4):21-23.
[2] 孟坤,潘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深思[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1(13):77-78.
[3] 张兴辉,王克太,张伏龙.高职化工类专业五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
[4] 滕宏春.基于综合实训为核心的课程群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1(7)
[5] 余静.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点赞:21435 浏览:95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