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艺术类二级教学管理深思

更新时间:2023-12-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本文概述了高校二级教学管理的基本内涵,分析了艺术类专业二级教学管理模式运转中在教学计划、排课方式、教学考评、人员管理和奖惩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理由,并提出了改善倡议: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发挥教学基层组织职能作用;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同时尊重艺术发展规律。
【关键词】 高校;艺术类;二级教学管理;存在理由;改善倡议

一、高校二级教学管理的基本内涵

二级教学管理是指高等院校在学校、学院二级建制的基础上,由学校教务处赋予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一定的职责,并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将部分管理系统权限下放,使学院成为一个独立责任中心的一种管理模式。校级教学管理职能机构——教务处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组织教学改革和建设,保证教学工作稳定运转,协调好各部门工作关系,提供教学工作的咨询和指导。在院级教学管理机构中,由主管教学的院长全面负责系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等工作,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学院教学秘书和教务秘书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

二、艺术类专业二级教学管理模式运转中存在的理由

艺术类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各专业知识,能从事各专业门类教育和实践的人才。我国现在有本科艺术类院校40余所,并且在各类师范类院校、综合类大学中多设置音乐、美术、传媒等学院(系、科),例如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设有中文系、新闻系、音乐系、艺术系,而音乐系专业包括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下设声乐、器乐、理论教研室,艺术系包括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设环艺、平面、数字、造型工作室等。近年来艺术类专业二级教学管理模式运转中,因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造成很大的工作难度,同时在教学计划、教学考评、人员管理等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理由。
1、教学计划、排课方式不灵活
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目前艺术类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个别课程已不能适应当今的人才培养需求。艺术类专业因其特殊的授课形式,如小组课、小班课、“一对一”上课等,教室不同于普通公共基础课程教室,如画室、工作室、语音室、录播室、机房、琴房、排练厅,且有的课程需要外出调研,有的课程需要舞台实践等,在规定的授课时间内师生可能不在教室上课。艺术类专业的授课方式类似于“师傅带徒”,学习内容及过程极具个性化,大课、小课,讲解、技能训练、作品展演、采风实习等授课方式,需要科学而灵活的二级教学管理运转模式与之相适应。如今虽然实现了对艺术类专业部分课程的系统排课,按照各专业课程的特殊性指定教学周次和上课学时,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冲突。
2、教学考评不建全面
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分析教学质量,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艺术教育的灵魂是创造性,有较高的技能技巧要求,是一种没有严格标准答案的教育,不同专业对基本技能技巧的要求和表现方式不一样。虽然在专业基础课中有比较量化的对与错的标准,但更多的则是高下、好差之分;而统一的制卷考试或者规定技能考试,不利于培固学生的自身能力,没有因材施教,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类专业自身的教学质量监控不够到位,专业课小班制教学存在随意性。艺术类专业部分课程因其授课形式特殊,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师生可能不在教室上课,比如有的课程需要外出写生,有的课程需要舞台实践等,难以监控与评价。加之艺术类专业的一些课程考核为规定作业或现场表演形式,如:《摄影》、《声乐》等,没有统一的命题,评分标准不便掌握,成绩档案也难以保存,不能规范归档备查。
3、人员管理和奖惩机制不到位
教务部门对于二级教学单位的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完成的时效及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情况缺少必要的考核与评价,做好做坏一个样,缺少保护先进,鞭策落后的有效奖惩机制。久而久之,一等二看三催要的理由成为二级教学单位工作的普通现象。在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下,作为二级教学单位的系部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工作领域和管理权限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在人员配备方面有较原模式相比有较高的要求;另外,又由于在岗位设置中,对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人员设定为管理岗位,个人收益低,职业发展路径狭窄,挫伤一些人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加强艺术类专业二级教学管理的倡议

1、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发挥教学基层组织职能作用
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专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干部队伍,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梯队,校、系、教研室、教学办层层负责,抓好落实。尤其要是教研室作为艺术类专业二级教学理的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其主要职能作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及其它环节的教学任务。各二级教学单位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管理干部的培训学习,掌握教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提高管理素质和水平。有组织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交流和研修,以便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
2、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同时尊重艺术发展规律
针对艺术类专业教务管理的特殊性,建立健全常规性的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委员会听课制度、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制度,出台一系列关于考试质量的管理与分析、强化考务过程的制度,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创作、设计、展览、音乐会的规范管理和质量制约。建立符合各校艺术类专业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备教学基本文件和必要的工作制度以及学生管理制度。在遵循综合性大学分级教学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下,艺术类专业采取相对松散式管理模式,激发师生热情。近年来,西南科技大学相继新建美术画室、音乐演播厅、摄影工作室、舞蹈练功房等教学设施,排课时允许个别艺术类课程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人工排课,尽可能地减少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时间、教室、教师冲突,使之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遵循艺术类专业课程结构呈现开放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展示《声乐》、《器乐》、《平面设计》、《动画造型》、《舞蹈》、《表演》等课程的特色和亮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增加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时间。
此外,高校艺术类专业还应特别重视学风、教风与考风、考纪建设,坚决制止等错误行为,纠正不良风气;学校、院系应定期进行优秀教材、优秀教学成果的评比,建立院青年教师课程教学竞赛制度,鼓励申报品牌课程和特色专业,有效推动教学资源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明确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点是全校协同,上下协调,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转,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职能作用势在必行,特别需要不断加强和切实提高艺术类专业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使学校、学院的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工作向更高的水平迈进,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施爱平,姜银方.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浅析[J].江苏高教,2003.2.
[2] 洪放.教学秘书在高校艺术类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深思[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5.
[3] 刘凤云.浅谈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
[4] 罗明喜,胡晖,彭晔.高职院校教学二级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07.03.166-167.
[5] 杨文士.管理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陈晶瑞,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及古筝教学.

点赞:5787 浏览:19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