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刍议

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物是先人留下的不可再生珍贵资源,是历史的见证和再现,是人类文明的物化成果。目前,随着基层博物馆藏品、陈展品数量不断增加,文物保护与原有管理模式的矛盾日益凸显,加强文物藏品管理已成为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藏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讨。
关键词:藏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文物是遗落在历史河床上的鹅卵石,是窥映历史的古镜。而博物馆是对文物标本进行收集、保藏、研究、陈列、传播文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类博物馆约2000多座,其中大多数是基层的。基层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拥有一定的数量,不过,与国家、省级的博物馆相比,无论是藏品的数量、质量,还是人才、文物保护与利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着诸多理由以待解决。

一、藏品的保护目前状况

(一)库房条件的限制。一般基层博物馆多属改建或古旧建筑,由于馆舍的限制,文物库房和展厅的面积不大,空气也不流通。各类文物也很难像大型博物馆那样分门别类安放。往往是几种文物混合着摆放,因而给文物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也不利于不同质地文物的保护。
(二)设备陈旧,资金缺乏。不少基层博物馆由于资金的缺乏,设备陈旧落后,科技保护能力差,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防腐、防湿等设备,更谈不上装备现代化的完善的空气调节系统。
(三)管理人才配置不合理。基层博物馆一般编制只有十多个,人员的配置也不建全,缺乏文物鉴定、修复、保护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博物馆藏品保护的具体措施

加强文物保护,是文物工作的基础。文物藏品是国家的珍贵文化财富,是博物馆开展陈列宣传、科学研究和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物质基础。针对当前藏品保护的目前状况,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急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硬件管理水平

博物馆库房环境是关系其藏品是否安全和保管好坏的重要条件。文物长期贮存会发生各种变化,要使文物藏品保存长久、延年益寿,必须使它得到妥善的保管。影响文物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污染、光线幅射、昆虫危害、微生物繁殖等。所以,基层博物馆应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争取上级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努力改善文物库房的环境。在文物库房安装空调系统和抽湿机,对库房的空气进行粗过滤、配备温度计、湿度计、密封合适的文物柜、红木书画柜、消毒杀菌药品等,尽力做到:防虫、防菌、防污染、防潮、防尘、防光、防震、防盗、防火、防破坏。同时,由于文物藏品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一般博物馆展出的藏品只占馆藏极小的一部分。“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展出文物不足 1 万件,占藏品总量的 1%,受各种因素制约,大多数藏品都只能湮没于库房[1]。有些珍品连在本馆工作的人员都很难鉴赏它的庐山真面目。如何把博物馆的绝大部分藏品对外开放,最大限度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呢?于是网上博物馆应运而生,通过数字化处理将这些藏品及有关知识数字化,就可以使保存在库房内的文物藏品让国内外观众有机会了解和利用,让全世界的人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信息资源,这样难免有一些盗用者在不告知博物馆的情况下,下载、盗用网上博物馆的作品,出书或从事营利活动,这些行为侵犯了数字博物馆的知识产权,属于侵权行为。因此,既要通过互联网展示信息、提供资料信息的服务,又不能让人非法使用,这就要有一种专门的信息隐藏与保护系统,来确认博物馆的知识产权。中山大学的数字博物馆在建设中就采用了数字水印技术系统,IBM 公司在其“数字图书馆”软件中提供了数字水印功能,Adobe 公司也在其著名的 Photoshop 软件中集成了 Digimarc公司的数字水印插件[2]。此外,在安保方面可以添置各项高科技手段如视频监视系统,温度、湿度变化情况监测系统,红外线警报系统等,从而使安保工作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文物库房和展厅的文物才能得到妥善的保护,才能有个安全的“家”。

(二)落实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完善规章制度

库房和展厅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尤其是经过历年的征集和考古发掘,藏品、陈展品数量不断增加,急需根据基层馆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使藏品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为此,我们可以对文物库房和展厅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重心的管理方案。要求保管组在管理上达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检方便。首先,领导要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是法定代表人要对馆藏文物的安全负责,建立文物保护情况报告制度,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藏品的保护保管情况,要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到自身担负的历史责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文物保护工作。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身积极参与到文物的保护队伍中来,积极检查督促藏品保护保管工作及宣传藏品保护的作用,鼓励和培养一批热爱文博事业的从业人员,赏罚分明,发现理由及时解决。其次,对保管员实行分工负责。每人按分类承担部分藏品管理和保养工作,保证藏品不受人为和自然损失,并明确奖罚办法,以调动了保管员的积极性,每个同志通过积极钻研业务知识,自觉主动整理好自己管理的藏品。为确保藏品的安全,根据《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基层馆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藏品征集入藏、藏品出入库、藏品提取使用、非库房人员入库、藏品安全操作、钥匙管理等规章制度,并由保卫科监督执行。做到每件藏品都制定专属日志,由相关管理人员详细记录藏品的流通、保养程序等内容;在对场馆的设备管理上,明确哪些设备归哪些人管理,增设展馆的设备如应急照明系统、导示牌、触摸屏、滚动式电子显示屏、电视机等由谁具体负责等,从而使全体员工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达到“群防群治”的效果。其三,建立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协作联动机制。为保证藏品的流通、保养等工作的正常运转,博物馆应制订安防、消防、中心制约室、保安、等各个环节的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协作联动机制。建立防火、防盗保卫包保合同书,安全防犯工作包保责任合同书等。提高对安全保护工作的认识,做到居安思危,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实际操作培训,防患于未然。如为防范由于游客过多给文物造成损坏,建立“免费不免票”规则,游客仍需要凭票进馆参观;设定游客上限,制约入馆人数,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馆内游客数量不超过最高目标,做好高峰期游客的分流工作等。

(三)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文物藏品保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为不仅藏品本身具有研究价值,而且工作本身也是一项研究工作。要真正科学地做好藏品保护,使藏品管理工作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必须有一支素质高的队伍。首先是思想素质。保管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有一定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专业工作技能。为了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队伍,适应保管工作的需要,对保管员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必不可少,使他们认识到:文物藏品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若保管不善,就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那将是对历史、对人民的犯罪。使每个保管员都有一种压力感和工作责任感。在业务技术上,可以通过参加有关专题培训班培训,请省馆专家现场指导等策略,不断提高保管人员的专业水平。经过反复学习和培训,使每个保管员能够掌握馆藏文物征集、鉴选、划级、登记、分类编目和建档等一系列基本知识。尘埃、微生物、虫卵等这类物质称为空气污染物,有害气体对文物的不利影响也就日趋突出:室内有害气体或粉尘颗粒会与彩绘颜料反应造成文物的风化;破坏有机物的纤维素,使金属锈蚀,纸张、纺织物变色变酥;皮革的纤维断裂。因此,建立一支专门从事文物环境研究的队伍,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成为库房管理的骨干力量,为逐步实现基层馆藏品的科学有序管理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作为人类历史凭证和创新新文化的殿堂,要以藏品管理工作为基点,竭力提高管理者的各项业务技能,为逐步实现基层馆藏品的科学有序管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经,余超,等.博物馆:你可以做的更好[N].中国文化报,2007-5-29
[2]水印技术简介 2008-1-29. 参见http://hi.baidu.com/sam306/blog/item/b0bbb7d3ecfedba8ec9a5c.html.

点赞:10931 浏览:4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