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察中意义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青藏高原脆弱的地质环境制约着其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开发。面对着千疮百孔的地质环境,为了更好地推动该地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地质环境,需要更好地发挥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中的作用。本文从青藏高原矿产资源总述入手,简要探讨了地质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策略。
[关键词]青藏高原 探矿工程 地质资源勘察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128-2
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资源大都位于高寒高海拔地区,地质环境脆弱,资源开发难免伴随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地质环境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因此,在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中,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就极为重要。
1青藏高原地质资源概况
1.1矿产资源丰富
青藏高原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区域,成矿作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是世界找矿潜力最好地区之一。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初步确定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柴北缘、西南三江、班公湖-怒江、东昆仑、祁连构造成矿带等6个重要成矿带资源潜力最大,并确定22个重点勘查规范区,面积192万km2。柴达木盆地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都较丰富,其中钾盐、石棉、铅锌、石油和天然气等最有价值,察尔汗盐湖已建成我国最大钾肥生产基地。
1.2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一来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工业基础较薄弱,交通不便,开发以粗放型为主,即便为优势矿产,也仅限于选矿和采掘。另一方面,可设计规划利用及暂难利用储量比重大,地质资源储量多,但富矿少,贫矿多,且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选矿难度大。如铜矿平均矿产品位只有1.87%,单一型铜矿只占27.1%,而综合型共伴生铜矿占72.8%,以共伴生矿形式的汞、锑、钼储量占各资源总储量的20%-30%。
1.3开发潜力大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潜力大,青藏高原优势矿产有铜、铅、锌、金、铬铁、银、盐湖矿产、地热、矿泉水等,锑、钼、稀有金属、钾盐及水泥用灰岩、花岗石等建筑非金属矿产有潜在优势。铬铁矿床已查明矿床资源储量519.6万吨,保有364.5万吨,品位富,多为冶金级矿石。玉龙斑岩铜矿带内已查明矿产储量906.05万吨,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产1处,位于川藏公路两侧,交通条件好。
2探矿工程面对的地质环境理由
2.1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
开发地质资源对土地的破坏主要为挖损、占压等方面。青藏高原土地利用类型为山地,开采中大量的地表剥离和土、石堆放占用大面积土地。青藏高原矿业开发较为滞后,矿山企业少,据不完全统计,只有200多个矿山企业。露天矿山多,特别是砂金矿,占压、破坏了大量土地面积。如昌都地区矿山企业8个,大型矿山1个(玉龙铜矿),中型矿山2个,小型矿山5个,主要为铜、锡、煤、铅锌、砂金矿产。8个矿山共占用破坏土地239.87km2,采场占用面积89.23km2,35堆矿山废碴占用土地150.64km2,严重破坏了地质环境。
2.2矿山开采引发地质灾害
2.2.1采空区地面塌陷
采出固体矿产后,破坏周围岩体原始地应力平衡,采空范围的增大,地应力重新分布导致的顶板塌落或沉陷是井工开采中较为常见的地质环境理由。据调查,青藏高原地区矿山开采形成的地面塌陷多为冒落式塌陷,常形成于顶板为坚硬岩石的采空区,当采空区顶板岩层达到极限单向抗压强度时,发生断裂而冒落塌陷,具有突发性,伴随塌陷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2地裂缝
矿山地下采空、过量开采地下水或排水疏干造成地面沉降中岩土变形开裂成为地裂缝。据调查,地裂缝主要分布在罗布莎铬铁矿区和朗县铬铁矿,前者10条,后者5条,长3m-20m,宽0.1m-0.5m,深0.4m-1.0m,形态上宽下窄,呈“V”字形或漏斗形,成因与采空区塌陷拉张应力有关。
2.2.3崩塌
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导致边坡失稳,破坏山体斜坡稳定,发生崩塌灾害。有露天采矿场边坡崩塌,也有地下采矿形成采空区造成地表崩塌。在可能崩塌地段不适当弃碴、堆碴、填土,等于给可能崩塌体增加荷载,破坏坡体稳定,诱发坡体崩塌。同时,剥采也会产生新临空面,加之爆破产生的震动和松动,增大了崩塌致灾的可能性。据调查,青藏高原地区的崩塌大多与采矿有直接关系,均为基岩崩塌,规模不大,造成崩塌的矿山有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区、羊八井高岭土矿区。
2.2.4泥石流
开采初,修建矿山道路等基础设施产生的弃土场一般顺斜坡坡面弃下,矿产开发中产生的废石碴、废弃物、尾矿废弃土石等松散物,通常会堆积在低洼地或沟谷中,这些未经处理的斜坡在雨水作用下容易坍滑造成大规模水土流失,暴雨时还会形成泥石流。一旦爆发大规模泥石流对下游村庄、矿山、生态环境等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如区内贡觉县玛曲河一带砂金矿,沿河堆放废碴,形成众多的土丘,采矿又形成众多深坑,破坏草场,遇强降雨造成水土流失,汛期易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2.5尾矿库溃坝
青藏高原已开采金属矿中,尾矿库大多依沟谷地围坝而建,或沿沟谷河道砌坝而筑。尾矿库高远超设计库容,坝体承受压力大,如果不能及时地做到对隐患的排查,加固坝体,暴雨季节若溃坝,沉淀池和尾矿内尾矿碴和泥水俱下,下游水体严重受污染,还造成巨大的泥石流灾害。根调查,林周县某矿尾矿库建在澎波曲边,尾矿坝不坚固,一旦溃坝,尾砂和废水将流入澎波曲污染水体,大量固体物质冲至澎波曲和拉萨河汇合处,占用河道。
3探矿工程在地质环境中的应用
3.1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3.1.1合理布局矿山
重点勘查规划区内矿产资源开发规划需作资源开发的环境敏感性评价,从评价结果出发分为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适宜开采区。新矿山应建在适宜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内。按“禁采区关停,限采区收缩,开采区集取”要求,加快调整,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在青藏高原环境承载力范围内。
3.1.2协调基础设施与矿产资源开发
建好矿产资源接续基地和大型矿山配套基础设施,按科学合理布局,完善区域内交通、通讯、能源建设,特别是交通建设,减小环境破坏。矿山开采不仅要编制科学开发方案,还要有合理详细的开采计划及土地功能定位,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禁止开采没有开发利用方案和环评报告的矿山。
3.1.3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及预测预报
矿产开发所引发的一系列诸如水土流失、崩塌、滑坡、地面沉陷、泥石流等环境地质理由对环境危害很大。必须加强矿山环境调查、监测和预测预报,掌握矿山环境动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3.1.4切实进行矿山环境治理
依法建立和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细则,明确采矿权人是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责任主体。在领取采矿许可证时,依法与国土部门签订治理责任书,交纳治理备用金,落实治理责任。同时,国土部门要督促采矿权人按责任书要求,在开采中做好局部土地复垦规划和土地整治复垦,改善矿山生态。
3.2做好“绿色矿区”示范工程
一定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下,矿区都有一个开采强度极限,称为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如果实际开采强度超过这一极限,矿区的地质环境会受到损害,诱发地质灾害。通过对大型矿山“产业布局的场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可为大型矿山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绿色矿区”建设,弄清科学合理矿区布局是怎样保护环境、推动资源开发,不合理布局又是怎样破坏环境、制约开矿的。通过分析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区布局间的相互关系,为“绿色矿区”示范工程提供依据。如果“绿色矿区”示范工程效果较好,可进行大范围推广。
4结论
分析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保护脆弱地质环境,避开严重地质环境理由,开发前做好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机制和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环境承载力研究,开发中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
参考文献
[1]李静,张金昌,陈晓琳.地质勘探钻孔轨迹计算新模型[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1(01).
[2]汪龙武.某矿区地质找矿概括及成效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

点赞:4846 浏览:1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