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贵州安龙:扶贫工程托起苗家“安居梦”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14年初春,贵州省安龙县德卧镇大水井村沙厂组苗寨集中安置点,一排排布局整齐的砖混结构平房格外醒目,勾勒出一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这是安龙县德卧镇“以人为本”实施易地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大水井村地处德卧镇东南面,距镇政府4公里,东与白水河村毗邻,南与南盘江接壤,西连毛杉树村,北靠德卧村,辖泡木冲、水井、沙厂、核桃坪4个村民小组286户1016人,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群众,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5%。全村国土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亩,其中水田102亩,旱地218亩,森林覆盖率为90%,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区。
该村大多数农户居住分散、环境差,生态环境脆弱,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科技含量低,农业生产要素极度缺乏,这里的人们曾经传唱着“家住山窝窝,出门就爬坡”和“八山一水一分田,辛苦一年敷半年”的歌谣。其中沙厂组是该村的苗族寨子,至今不通公路,属于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被科学家称为“地球癌症”,被人视为“存活绝境”。
政策配套 确保“搬得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贵州省近几年为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发展理由的重大民生工程。地处石漠化地区的沙厂组,生态环境脆弱、增收渠道狭窄、扶贫开发难度大,仅靠传统的种植业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理由。早日把地处恶劣环境中的38户沙厂群众尽快搬迁出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成为德卧镇党委、政府一项高度重视的工作。
为办好这桩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2012年以来,安龙县、德卧镇相关部门根据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林业厅《关于抓紧编制201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和《贵州省地质灾害农户搬迁实施意见(暂行)》关于搬迁农户对象确选原则,安龙县2012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建设项目的搬迁对象经组织论证,确定德卧镇大水井村第一期生态移民搬迁工程选址在德卧村上坝丫口安置点,投入资金147万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49万元,惠及农户21户98人,2012年底竣工,2013年初通过验收投入使用;第二期选址在该镇盘龙社区烂田湾安置点,投入资金280万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60万元,自筹资金220万元,惠及农户28户120人。
为使生态移民建设项目有效实施,安龙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指导方针,成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协调、检查和监督工程建设。同时,德卧镇人民政府抽专人组成项目实施小组,成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德卧镇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中,坚持“统筹安排、政策保障“的原则,将搬迁与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迁出地的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先易后难、配套建设、长期受益,注意统筹协调和解决土地、户籍、计生、教育、卫生、民族等方面理由,切实搞好政策配套,保障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县镇政府、林业、国土等各单位部门协作配合,强化政府行为,加强综合规划,搞好组织动员,加强工程管理,搞好政策配套,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把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大水井村贫困农户迁移出来,推动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自愿搬迁。
在具体流程方面,按照“农户自愿申请、层层审核、申报、审批”的程序,以大水井村为单位填写《安龙县生态移民安置申报表》,由镇人民政府。首先由农户提出申请,由村民小组依照搬迁农户确选的原则及条件筛选后编报村委;其次由村委根据村民小组的申报表组织复核后编报镇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根据村委申报表组织计生、派出所等审核后报县生态移民项目领导小组;再次由县领导小组在征求迁入地镇人民政府和相关村委会意见后审定,并将所审定的搬迁对象名单实施张榜公布。
德卧镇把生态移民搬迁项目纳贵州安龙:扶贫工程托起苗家“安居梦”论文资料由论文网{#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入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抽调政治素质好、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有一定业务能力的机关干部,在挂点联系村领导的组织和带领下,深入村、组、户开展生态移民宣传、动员工作,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生态移民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坚持异地搬迁、分期进行、分步实施。根据迁出地、迁入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灵活选择搬迁形式,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防止出现“贫困迁移”情况,确保安置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移民熊光周家建起的新房里增添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还购了摩托车、微型客车等交通运输工具,新生活渐渐充满“阳光”。75岁的大水井村沙厂组苗族同胞张国民站在自家建好的房前说:“得到国家政策帮扶,我家7口人才顺利搬迁,孩子上学读书、出行赶场买卖东西、用水电、看电视都方便多了,太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喽!原来我家住的是三间瓦房,搬出来修建了三层大平房,又宽敞又明亮,真是要感谢领导们的关心和帮助。”
资金扶持 实现“安居梦”
“2013年5月15日,我家领到了3.5万元生态移民搬迁补助金,搬进了面积112.8平方米的新房,这都靠国家扶贫资金帮一把,终于圆了我们家的‘安居梦’。”38岁的德卧镇大水井村沙厂组苗族同胞张朝书,通过“一折通”领到生态移民工程补助资金,告别深山,搬进了新居。在实施生态移民建设项目中,德卧镇按照“政府指导、群众自愿”的原则,把移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统筹安排,加大资金投入,达到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的“四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居住环境,解决沙厂苗胞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安居梦”。
由镇政府做好批准农户的搬迁组织工作,为搬迁农户提供援助,并结合安置规划及工程进度编制搬迁计划方案,有组织、有保障、有计划、有秩序地搬迁。充分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住房、道路、电力、医疗、教育、供水、燃料统一考虑,努力为搬迁农户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同时,该镇制定了《德卧镇2012年生态移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按照“搬迁是手段,致富是目的”工作策略,为移民存活、发展做好充足的规划工作,确保生态移民“搬得出来、稳得下来、富得起来”。
2013年5月15日,德卧镇财政分局划拨49万元第一期生态移民专项资金,并委托德卧信用社以“一折通”的方式发放到熊光周、何国金等21户生态移民搬迁农户手中。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以扶贫资金为“黏合剂”,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下,将各种资源有效地引导到扶贫开发上来。
在项目实施中,该镇成立安置工作组、土地协调组、工程实施宣传动员组、生产发展组、财务组、土建质检管理组等,其成员由乡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村支部、村委会人员组成。并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完善村民组织,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扶贫工程档案,实行跟踪管理,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在项目资金管理中,该镇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核算跟着项目走。设立安龙县财政局德卧分局专项资金专户,开立专账,实行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封闭高效运转。
在推进易地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同时,大水井村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让喀斯特地区开满金银花,从而把金银花产业推广上升到“生态建设、贵州安龙:扶贫工程托起苗家“安居梦”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生态扶贫”的高度。镇党委、政府从科学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引导移民种植金银花、发展养殖业、外出务工等增加收入,由搬迁时的“供血式”帮扶向现在的“造血式”帮扶发展。
该镇多渠道推动移民增收,以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文明村寨建设为突破口,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生态经济带、新产业带,抓住旧村改造、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法制建设和文化建设“四个关键”,推动环境生态化、产业现代化、服务社会化、农民知识化。
大水井村移民在第二故乡实现“安居乐业”,新居水、电、路、电视四通,基础设施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该镇加强对搬迁农户的教育和培训,使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科技兴农意识,以市场为导向,用科技致富。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龙县德卧镇财政分局)

点赞:32354 浏览:14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