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遥感技术在电力工程勘测中应用

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传统工程勘测中设计人员需要反复调查、奔波进行野外考察。遥感技术可以消除传统勘测手法中的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及勘测时可能遭遇不测等诸多艰难险阻。遥感图像丰富、直观、逼真、宏观的信息对电力工程线路的地质情况、工程选线有极大的作用,提高了工程勘测的效率。
关键词:遥感技术;工程勘测;电力线路

一、遥感技术的优点

1.1 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手段和获取较大的信息量
采用不同的遥感器及不同的波段,遥感技术能获取较大的信息量。它不但采用可见波段来勘探物体,而且可以利用视力所不及的微波、红外线及紫外线进行探测。它不但能探查到目标物的特质,而且能深入地物的内部,利用微波对目标物的穿透能力,能采集、分析目标物内部的基本信息,如冰川下的水体、沙漠下的物体、地下水的纯度、地表内层等等。微段还具备全天候探测的工作能力,能排除恶劣天气的干扰,如桂林市政府推出的无人机遥感技术将制约平台的制约传输半径由原来 20 公里提高到 150 公里,有效地增强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能在狂风大雨、打雷、大雪、冰雹等恶劣天气下工作而基本不受影响。
1.2 所获取的数据具有综合性
遥感仪器能探测到覆盖大范围、同一时段的遥感数据。这类数据整体性地呈现了地球表面上的诸多人文和自然现象,宏观地映射出地球上各类物体的分布及特征,它完整而真实地展现了人工建筑、水文、植被、土壤、地貌、地质等地物的形态及特征,从各个角度全面地揭示地物间的关系。比如在电力工程线路的选择上,应用遥感可以分析不良地质、水文地质、地质构造等地貌的基本信息。判断其是否有对电力线路较大影响的地震地质、人工坑洞、冲沟、水库坍塌、河岸冲刷、盐渍土、沼泽地、沙丘、岩溶、泥石流、岩堆、错层、滑坡等,通过遥感器对目标物周围地貌条件的分析,如植被覆盖率、土质、地下水等情况,并对之做综合的分析,以便判断该地区是否会出现上述各种不良地质情况,防止日后工程出现各种事故。
1.3 能动态地探测到地物的变化
遥感探测能重复地、周期性地探测同一地区的目标物,这就有利于工作人员在分析不同时期的数据变化基础上,动态性地掌握目标物所表面及内部所发生的变化,这就避开了传统勘测手法的弊端,从而为工程的选址和维护提供理论基础。另外,通过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特别在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情况下,遥感的作用又能得到凸显。
1.4 收集数据迅速,勘探范围广阔
航天飞机在高达 10 千米左右的高度探测,陆地卫星的轨道可达 910km 左右。而一张陆地卫星图所覆盖的范围达到三万多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海南岛的面积。并且遥感技术还具有获取信息周期短、速度快的优点,传统的实地测绘地图和野外勘测,往往要花几个月,几年乃至十几年才能重复一次,而陆地卫星每十六条就可覆盖地球一遍。通过遥感技术,不仅能迅速地获得公路干线的数据,而且又能勘测到公路周围的地质地形条件。

二、遥感技术在电力工程勘测中的运用

2.1 采用遥感图像技术获取电力线路的基本信息
(1)阶段的电力工程线路地质勘测是基于 1:10-1:20万的 TM 图像为数据基础的,在采集相关区域的地质文字报告、图像、资料,并做整理与分析,在对电力干线的地质情况有大概性的了解的基础上,做路线踏勘及小、中比例测绘,并结合轻型山地工程和钻探获得典型的勘探剖面,以摸清干线的地质情况,并就工点构造物与制约性工程地段进行定性的地质环境评估,并提出方案。
(2)在可行性阶段,要做到如下要求。①遥感图像的分析、破译工作应当同此阶段的电力工程路线地质测绘同步或提前进行,并要在调查的整个过程一以贯之,让它成为报告编写、资料整理、野外调查、设计编写的组成部分,以尽量缩减野外调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②要尽量采用不同波段、不同种类如(IRSCI、SPOT、TM和中巴卫星资源图像)、不同时相的图像。③要在室内仔细破译图像的条件下做全野外的验证及检查,把破译工作同遥感技术在电力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面地质勘测密切结合,使用单张航片做实地布点,结合 GPS 及地形图做定位。
2.2 搭建工程线路信息平台
建立电力工程线路信息处理平台是为了及时地分析、处理、更新并输出所获取的数据,获得最新数据能在工程的施工阶段提供理论依据和正确决策。并且它还能在搭建地质地貌的三维立体模型,确定工程线路方向的地图查询及三维漫游信息系统。搭建电力工程线路的信息平台要重点结合 GPS 技术,在利用航测手段,分析遥感图像,并且要融合 GPS 动态、静态数字高程数据和三维数据,同时要将当前获取的工程线路数据及同工程线路有关的数据信息输入,搭建实际的电力工程线路的信息处理和应用平台。要利用精度在米级以下的Ikonos(1m)和 Quickbird(0.61m)的传感卫星,以提高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及清晰度。为了提高电力信息平台的精度,还可采用多面函数拟合法及多项式拟合法进行高程拟合。
2.3 优化电力工程线路并进行杆塔位的预排杆
搭建工程线路信息处理平台是固然是遥感图像处理的进一步延伸。通过输出平台数据结合遥感图像信息,使得选择电路工程线路更加有迹可循。在信息平台上对电力线路如村庄城镇、水文地质和电力线路的跨越交叉等的遥感图像数据。首要考虑安全因素及经济费用,选择线路的路径,并对几种到多种可能线路路径做比照,得出最优线路路径。如遇到复杂的地质地貌或者密集建筑区,也可进一步结合GPS RTK 做实地考察,尽量避开线路穿过建筑密集区、军事区、城市规划区等延长路线或绕线而增加工程的成本,进而达到工程勘察与设计一体化,以实现缩短工程路径、减少工期,起到节约工程成本的效果。在利用线路信息处理平台分析遥感图像数据信息后,设计出工程线路图和平断画图。就可由工程测绘专员协调地质、结构专员做线路杆塔位的预排杆。并初步确立线路全部杆塔的具体位置,选定地线、导线种类和长度。如在施工时发现大大超过预期工程费用,则要考虑重新预排杆,乃至重新设计线路。
三、结语
遥感技术能让电力工程勘探人员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高效而迅速地处理工程中的地质勘测难题。值得一提的是,它同 GPS 及 GIS 的日益集成与综合,让工程勘测设计逐渐实现智能化、集成化。随着遥感信息的类型的日益多样化,遥感数据的分辨率也日益增高,信息破译能力也日益增强。在计算机对大量的遥感数据分析、运算、贮存能力日益变强的情况下,特别是空间定位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对地物做多光谱、多波段、多平台进行综合处理让遥感技术成为当前电力工程勘测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简介:马本言(1986-),男,助理工程师,现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黑龙江省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工作。

点赞:31549 浏览:1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