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制约

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制约的作用及目的,从混凝土施工的前期准备到施工进行中的质量制约以及后期保养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制约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制约;研究
1 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制约的作用及目的
混凝土材料在当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材料工程主要包括混凝土、添加剂和钢筋。作为施工的主体,混凝土直接负载着楼体所受到的各种荷载,从而为楼体的建设起着重大作用,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制约的目的和作用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施工完毕的质量养护等中的质量制约,来保证项目主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2 混凝土施工制约措施
2.1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原材的制约。普通混凝土是由碎石(卵石)、水泥、砂子、水、掺加剂和外加剂拌合均匀,经过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砂、石在混凝土形成中起框架作用,其遏制了水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碎石或卵石表面并填充了框架的空隙。水泥浆在混凝土硬化前起了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稳固的整体。
在混凝土配置前要进行骨料颗粒级配,计算出适宜的骨料投入比重。碎石的选择中不得含有杂质,要按进场批次对碎石进行质量检验并进行复验,只有经过检验合格后的碎石才可用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于碎石大小的选择,依据颗粒级配进行,好的颗粒级配不仅能减少水泥和砂子的使用量还能增加混凝土的质量提高整体稳定性,规范规定混凝土所用粗骨料,它的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25%,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75%。水泥浆的形成过程是通过水和水泥的水化反应形成一层液态填充材料,从而起到对混凝土骨料的嵌固作用。水泥浆中的水可以选择地下水或者纯净水,不得使用含碱性物质的水源。对于水泥的选择要符合国家标准,对进场水泥进行质量检验,配置混凝土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水泥品种及厂家。添加剂与外加剂要进行合理规划,他们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施工或在特殊环境下保证混凝土的凝结,不得因添加剂而转变了混凝土的强度。
钢筋初到现场要对钢筋进行外观检测,要求进场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痕,钢筋表面无锈蚀,端角切断整齐,且表面的凸起和其他的高低缺陷必须符合钢筋的允许范围。进场后按重量批次对钢筋进行力学实验,检验钢筋的极限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冷弯性能,当对以上项目的检验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则判断该批次钢筋不合格。钢筋的存放宜有专门的仓库,当必须露天存放时需要做好防雨准备,并将钢筋放在地势稳固并且较高的位置。但是不论放在什么位置都要求钢筋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不得直接放置于土地上,同时钢筋要远离酸性、碱性、油脂类物质,以免钢筋收到感染。
模板的选择主要考虑模板的硬度稳定性,保证模板在使用期间内的质量。钢模板还要考虑模板的养护,以及多次使用。模板每次使用前均要涂匀涂膜剂。同样,模板也需要专用场地存放既避开受到损坏又方便模板的循环再利用。
2.2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制约。混凝土施工前要合理设计模板搭设形式,以保证模板施工方便、结构稳定、便于拆卸为原则。在浇注混凝土前检查模板稳定性,包括模板位置、尺寸、接缝量、标高、垂直度、方正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检验钢筋绑扎是否牢固、钢筋位置间距是否正确、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有无缺筋少筋等,还要注意浇注层预埋件是否牢固、有无缺少等。
当模板、钢筋、预埋件均无任何理由后即可对浇注层进行清洁,使模板上不含有任何杂质即可进行浇注。在浇注前要预先浇注和混凝土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进行润管,混凝土到场后要立即进行浇注,为了避开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分层离析,浇注高度宜低于2米,当浇注高度超过2米后要设置串桶、溜槽以便对浇注高度进行缓冲减少离析。浇注时自低处向高处浇注,当高度过大时要分层浇注,浇注高度依据现场钢筋绑扎情况及振捣情况决定。浇注过程中注意混凝土的塌落度变化一旦发现混凝土的稠度放生转变要立即做出处理。在混凝土浇注的过程中要有专业看模人及看筋人,一旦发现模板及钢筋发现转变,要立即调整混凝土的浇注情况,并对模板或钢筋进行修复。
混凝土浇注宜一次完成,但由于现场施工及实际情况导致混凝土施工出现停顿,且停顿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就要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要在施工前按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确定。由于施工缝位置常出现混凝土酥松、骨料集中、沿缝隙处渗漏水、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等,理论上施工缝的位置宜选择过程受剪力较小且便于后期施工的位置。在混凝土初凝后对施工缝位置进行再次振捣,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剔除混凝土交界面200mm~300mm,彻底清除松散石子及浮动混凝土后,用调直工具调正钢筋后再次进行清理。在再次浇筑前于施工缝处铺设10mm~15mm厚同混凝土配比水泥砂浆一层,浇注后对混凝土进行细密振捣,已使新旧混凝土充分结合。
混凝土的振捣,应依据振捣棒的长度和振动作用有效半径,有次序地分层振捣,振动棒移动距离一般可在50cm左右(小截面结构和钢筋密集节点以振实为度)。振捣棒插入下层已振混凝土深度应不小于5cm,严格制约振捣时间,一般在20秒左右,严防漏振或过振。并应随时检查钢筋保护层和预留孔洞、预埋件及外露钢筋位置,确保预埋件和预应力筋承压板底部混凝土密实,外露面层平整。施工缝符合要求。封闭性模板可增设附着式振捣器辅助振捣。振捣过程中要覆盖已振捣部位的边缘,振捣过程中尽量避开碰触钢筋、模板或其他预埋件,避开造成混凝土施工中的隐患。
2.3 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混凝土振捣完成后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1~2遍收面处理,用铁抹子等工具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反复碾压达到初步光滑,直到混凝土初凝后再进行1~2遍磨压来达到工程要求的光滑程度。好的收面可以避开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规范要求混凝土模板跨度小于2米的其强度需达到50%,跨度在2米~8米的其强度需达到75%,跨度在8米以上的其强度达到100%以后方可进行拆模。提早的拆模容易造成混凝土缺棱掉角,严重的甚至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破坏其结构稳定性。
混凝土浇注完成并且收完面后,混凝土中水泥会发生水化反应从而逐渐凝结硬化,水化作用需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条件才能进行,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施工工艺规定混凝土自浇注12个小时后开始进行养护,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低于7天,而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当前施工常用的养护策略有自然养护、蒸汽养护、养生液养护、满水法养护、节水保湿养护模养护等。
3 结束语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制约在施工的不同阶段策略不同,所以只有通过施工中原材料的把关、中间的质量管理、后期合理养护三方面共同制约才能达到工程的质量标准,从而建造出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规定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黎怀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底板基础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3,(06).
[2]白宗太.大体积抗渗抗冻混凝土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11,(07).
[3]尤晓勇.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制约[M].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9.
[4]杨玉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J].山西建筑,2011(09).

点赞:13634 浏览:57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