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家助学贷款法律路径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的助学贷款概况,分析了存在的相关理由,提出了规避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路径。要完善毕业生还贷政策;政府应合理负担风险,填补制度缺陷;银行要实行灵活贷款,加强贷款后续监管;高校要主动承担责任,督促学生积极还贷。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困境;规避措施

一、我国的助学贷款概况

国家助学贷款是指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向在校的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生、第二学位学生、研究生发放的无需抵押的,在校期间政府给予全额贴息的个人信用贷款,以期帮助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而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推行,解决了贷款贫困学生在校学费以及相关日常开销费用,使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权得以保障。同时,助学贷款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贫困生的升学率,对推动社会公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缩小了城镇和农村、贫困家庭和非贫困家庭的孩子入读高校的差距。

二、我国助学贷款的相关理由

在我国,作为新生事物的助学贷款,普及时间短,且有其先天的不足,人们的认识也尚不完全。因此,助学贷款政策在运转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理由。
1、学生毕业还贷违约理由
目前因为学生毕业后工作困难、流动性大、工资较低、各种消费开支很大,加上有些学生信誉意识较差,已经出现有的学生拖欠贷款现象。究其理由,主要是就业难和薪酬过低。很多毕业生并非不想偿还贷款,而是实际的负担能力有限,工资待遇低,生活成本大,使得他们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偿还贷款。
2、助学贷款的发放缺乏严格的条件审核
发放对象量化尺度的缺失,是我国助学贷款理由迭出的起因。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的规定,贷款要发放给那些“经济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但是,怎样界定“经济确实困难”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而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条件是具有本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盖章的贫困证明即可,这让贷款银行很难把握经济困难的具体情况。这样,在运转过程中便出现了现象。这种情况主要是指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许多非贫困家庭的学生也一样申请到了助学贷款。因为申请助学贷款最关键的就是居委会或村委会盖章的贫困证明。只要稍稍走动,取得这份证明材料并非难事。这样,使得原本就僧多粥少的贷款名额凸显出不公平现象。因此,助学贷款审核条件和程序的规范操作,加以有效风控措施的施行,已然成为推动国家助学贷款进程的重要理由。
3、贷款各主体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良性互动机制
目前我国助学贷款运转机制过程中,政府、银行、高校、学生在完成助学贷款必备的手续和过程之后,相互之间基本独立,毫无联系。
(1)商业银行深受政府的影响在助学贷款中得以深刻体现,商业银行迫于政府的施压,风控体系形同虚设,并且贷款银行无法对信用等级不同的大学生设定不同的利率。
(2)在当前贷款运转机制中,我国的高校只扮演一个组织、协调的角色,很多工作都停留在政策导向、材料发放、信息记录上,在整个贷款过程中却不承担真正的责任。同时,高校也没有起到很好的媒介作用,对接受助学贷款的学生贷后指导和监管不够,对偿还贷款的方式和按时还款的作用宣传不够。
(3)很多学生贷款信用意识淡薄,贷款心态不端正。主要体现在:资金使用不当;学习不踏实;综合素质难以达到要求。
由于贷款各主体相互独立,基本无互动、交换信息环节,这就导致主体之间常常会发生信息断裂,在这种情况下,必定会引发许多潜在危机。

三、规避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路径

1、完善毕业生还贷政策
根据我国国情,将还款期限再延长2—4年。同时采用阶梯式还款模式,即随着毕业生工作年限的延长,以增长下的收入,提取固定的比例,应为各商业银行予以吸收借鉴。
要丰富我国现有单一的偿还贷方式。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还款方式,并且时间不局限于学生毕业之后,学生在校期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按条件偿还贷款。
2、政府应合理负担风险,填补制度缺陷
完善的制度是国家助学贷款得以运转的根本,政府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主导者,为推进助学贷款的合法有序运转,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首先,政府应该合理的负担贷款损失风险。政府与银行分担风险,银行在政府作为后盾的大背景下,银行也更愿意进行贷款。
其次,政府应严格贷款申请条件。在学生申请贷款时,应该加强对学生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办)所出具的证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材料的监督管理。并委派相关工作人员到学生家庭所在地的居委会、村委会走访、调查,保证贷款资金合理发放。
3、银行要实行灵活贷款,加强贷款后续监管
校方单一审查的贷款形式对于困难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和经济收入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真实性难以保证。对此,应增加生源地贷款政策的实施,以此能够让贷款银行切实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操作管理较便利,并且学生在开学前就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也避开了学生入学后冗长的申请程序;同时银行也能够做到适时的催讨贷款。
银行在学生毕业以后要加强对学生经济状况的监督。完备、规范、统一的大学生信用查询体系的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有效国家助学贷款的法律路径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监督体系的构建,以此良性的互动机制降低风险。
4、高校主动承担责任,防患于未然
高校应当主动出击,使贷款风险在源头上降到最低。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助学贷款发放后,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严格处分非贫困生套取助学贷款的行为并由银行采取强制措施。第二,学校对于在校的贷款学生提供一些帮助,例如课余。第三,学生对贷款的使用,学校要起到监督作用。同时,银行和学校之间要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状况、成绩、事迹等归入档案,定期的反映给银行,确保银行及时掌握贷款学生的信息。
四、结语
公平和机会均等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作为中国教育改革保障性措施的国家助学贷款,是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使政府、银行、高校都能站在未来发展的立场上,合理分配他们之间的风险,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只有如此,更多渴望通过高等教育转变命运的人才能依靠助学贷款制度实现梦想,才能在公平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悦仙,郭桂环.美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风险防范机制及对我国的启迪[J].邢台学院报,2008.12.55-62.
[2] 肖顺武,赵吟.国家助学贷款的困境及策略[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3] 刘新林.国家助学贷款道德风险防范的法律策略[J].天津市教科学院报,2008.1.
【作者简介】
黄立娇(1989-)女,汉族,吉林财经大学民商法研究生在读.

点赞:20514 浏览:9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