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完善路径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对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自然成为其主阵地,如在教学中出现理由,势必影响到课程设立价值的实现,因此,及时反思出现的理由并就理由的解决提出若干探索性倡议,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程开设的最初目的。
关键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课程内容从当代大学生面对和关心的实际理由出发,帮助大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引下,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基本的法律素养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完善路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以更好的成长、成熟、成才,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达成这一初衷最根本的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但是,就目前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目前状况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立初衷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以实现其开设的真正价值。

一、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理由

1、扎实落实和讲解教材内容,偏离学生关心和面对理由的实际
这一理由突出的表现为怎么处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理由,思政教师普遍有这样一种共识“思政课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是否对大学生成长中所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理由,或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给予理论和实践指导”[1],但也正因为此出现了一种操作上的错误倾向,即绞尽脑汁地寻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来说明理由,如讲解“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的内容时,操作上的错误倾向是寻找各种平凡人感人事迹以求贴近学生生活,对于事例的感染力我是深信不疑的,但是在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行为方面不足以产生较大的推动力,究其理由,还是没有让“高尚”这个词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其本质上还是从教材出发,陷入一种教学内容看似贴近学生而实际远离学生实际的困境。给学生这种印象的思修课堂教学,教材内容远离学生实际,自然也就影响了学生听课的兴趣,同时也引起学生对课程本身认识上的偏差,大部分学生思修课上下来的感受是思修课是讲大道理的课程,跟中小学的政治类课程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并且也因为这种实质上的相同而衍生出对课程本身的厌烦情绪,于是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走神。正确的操作倾向我想应该是一切从学生出发,回到“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这个理由上,贴近学生实际的讲解思路是对“高尚”一词进行重新的定义,抹去其高高在上的色彩,赋予高尚即丰富、充实、快乐的大学生活的作用,把高尚变得更为生活化,易触及,学生就知道追求丰富、充实、快乐的大学生活就是在追求高尚,这样对学生的行为也就更具有一种推动力。
2合班教学弊端成为课堂难于管理的合理化借口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通常采用合班教学模式,合班教学模式最初出现的时候是为了缓解了师资短缺、教室不足的理由,与此同时也不断地有研究指出该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理由,如合班教学模式下由于人数众多,教师通常采用讲授法教学,师生互动差、学生参与面狭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睡觉等违纪现象司空见惯,课堂秩序较差;学生内心深层体验得不到重视,学习动机弱化等等,并成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难于管理的合理化借口。诚然,这些弊端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这些弊端的存在不足以成为课堂难于管理的必定理由。所以,得出合班课堂教学的弊端是引起课堂难于管理而放弃管理也是不合理的。对于这些弊端的研究忽视了两个重要方面:一忽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能动作用;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能动性。一方面,忽视了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弱化了教师关于合班课教学效果不佳的自我分析,简单的把人数众多作为教学效果不佳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被给予这样一种认知,在维持课堂纪律时主要依靠言语威慑,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停止学生的外显违纪行为,无法转变学生内心的态度,从而使教师行为被动,陷入负面的教学情绪,影响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弱化了对激发学生在听课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的分析,对学生的违纪行为给予简单的定论,教师被给予这样一种认知,在面对大班授课的时候会对学生出现的违纪反应采取消极的处理态度,并逐渐作为一种合理化的借口来认识合班教学,从而影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管理的进行。
3、课堂气氛的活跃重形式大于重内容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师生互动来活跃课堂气氛,互动的形式很多,如提问,理由讨论,参与游戏等等,存在的理由是,出现“活不动”或者“假活动”的情况。“活不动”通常出现在提问或是讨论理由的时刻,大家对提问的理由或讨论的理由不感兴趣,究其理由,教师为了打破“一言堂”的局面而迫使自己提出一些理由与学生讨论,而非从学生实际出发去研究和设计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理由,致使互动流于形式,甚而造成一种鸟鸣山更幽的尴尬。“假活动”通常出现在看似热烈的理由讨论和看似兴趣十足的游戏参与中,这主要是指,在讨论理由时学生对一些理由很随意很情绪地表达,虽然参与讨论的人很多,但言语缺乏深思;参与游戏的时候亦是,并没有在参与的过程中深思理由,游戏结束深思也就结束了,没有回到教学的核心内容上。使得课堂气氛的活跃只是具有了一种势,缺乏本质的力量。究其理由,是教师把活跃气氛当成教学的重点,把把握教学的内容作为一种补充,本末倒置。

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完善倡议

1、以学生为本进行教材内容选择
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避开错误操作倾向,首要处理的就是教材与学生的关系理由。首先,不唯教材是从。思修课的教材是统一的,但是教材的内容以及内容的解释是灵活的,完全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重新定义,需要把握的原则是这种重新定义在本质上与教材内容传达的作用是统一的;其次,不唯学生的实际是从。根据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一个人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即为最近发展区,并被认为是发展教学最佳期限,即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推动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同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是说学生的一切现实都是教学的依据,学生的实际如果说是现有的水平的话,教材的要求就是潜在的水平,在两者之间就是教师要进行教学深思的范围,即基于现实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提出超越现实但合理的要求,超越的尺度在于提出的超越性的要求确实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太容易或是太高都会使课堂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最后,不唯解释是从。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发展虽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总体上已经相对成熟,具有独立的逻辑深思的能力。因此,像思修这种强调思想上的交流与共鸣的课程,在思想性理由的学习上,重要的是悟性,与年龄和阅历不绝对相关。所以,以学生为本是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引起学生对现阶段重要理由的关注和引导学生去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自我追问和探索上,而不是以教师个人对理由的理解给学生一个定性的解释。2、摒除合班偏见,通过提升教学效率来管理课堂
提高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课堂管理效率,需要合理分析合班教学模式中被忽视的两个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完善路径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重要方面:教师的能动性和学生的能动性。对于教师而言,言语威慑性的管理是中小学教师较多采用的管理课堂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对于中小学生更为有效,学生不仅会停止违纪的行为,而且内心还会有畏惧感;但是大学生完全不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公共课,其重要性远远低于主课,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因此,对老师的重视度也会随之降低,再采用言语威慑起到的反作用远远大于正面作用。大学教师有自己的利器,即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是一个不因班级规模变化而变化的因素,也是教师可以通过努力适应任何规模的班级的利器,因此,与其抱怨合班的弊端,不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吸引力,通过优良的教学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这样的管理对于成熟的大学生个体而言,无疑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对于学生而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远比照顾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更重要,学生一旦被教学内容吸引,就会有参与教学的愿望,即使班级规模庞大教师没有关注到他的内心体验,他也会被内心的愿望驱动主动跟教师交流,这才是教学的根本的目的,那种要求完全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学只有在一对一的教学中才有可能实现,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校教育,对于教师而言都是不现实的。让学生等待被关注,被引导,被转变否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这是弱化学生能力的一种教育,在大学,给学生的应该是强化自身能力的一种教育,相信他有能力主动去表达,有能力主动去交流,有能力主动去转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合班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生主动进行的学习才是有作用的学习,而非压制或阻碍。
3、活跃课堂气氛的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
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但是,形式只是对内容的一种辅助,而不是根本。做到形式服务于内容,本文认为有两点比较重要:一是在学生讨论理由或是参与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策略指导,比如要想把讨论的内容讨论的充分而有深度,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深思,简单随意的言语不是深思,真正的深思首先要成逻辑,其次要有理有据,最起码有事实佐证,基于此的深思才是深思,讨论才有作用;参与活动的时候要理解活动的特点,规则,参与过程中要做的事情,参与之后要做的事情,有的放矢的参与,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体验的分享,教师最后进行活动总结,只有这样,理由的讨论才不会是看似激烈,游戏活动的参与才不是看似兴趣十足,而是真正作用上的形式服务于内容。二是活跃课堂气氛不一定非要丰富的教学策略做辅助,“一言堂”也可以使课堂气氛很活跃。讲授法是比较传统的教学策略,但是讲授不是讲念,会利用语言的排列组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松紧结合的教学节奏,同时结合多媒体的使用,即使没有讨论和提问的课堂也可以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雷动,这也是活跃的课堂,没有直接的言语性的交流,但是可以感受到师生之间,思想之间的一种潜在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气氛也应该是活跃的。
三、结语
总之,教无定法,但是思路对了,才可以探索各种纷繁的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对这些存在理由的必要反思,是寻找改善的具体策略的前提,通过更新一些有关该门课程课堂教学方面的观念,进一步落实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中,以提高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其开设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邹丽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合班教学中存在的理由及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
[2]张弛 张斌贤. 美国大学与学院的生师比和班级规模[J].教育发展研究,2002,(1).
[3]范哗. 大众化进程中的生师比与大学质量关系世界一流大学生师比研究的启迪[J].教育发展研究,2012,(23).
[4]彭瑾.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存在的理由及理由分析[W]. 新西部,2010,(6):179.

点赞:6846 浏览:1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