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高职《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目前状况与完善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财政与金融》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做好该门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好高职会计、财务人才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分析《财政与金融》课程特征和课程目前状况的基础上,对其教学中存在的理由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期望为该门课程教学的不断完善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财政与金融》 特征 课程目前状况 理由 策略
《财政与金融》是我国高职院校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管理等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该门课程对财政、金融两大部门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有效帮助相关专业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同时,该门课程中涵盖了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财政与金融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对于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经济理由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因而,该门课程在会计、财务、金融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该门课程的教学始终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老师所必须面对的难题,虽该门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但学生对其积极性普遍不高,课程教学成效也有待提升,本文将分析该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财政与金融》课程特征及教学目前状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金融的地位、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财政金融制度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这门课正是为财经、经管类专业学生了解掌握财政金融的需要而开设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财政金融的认知理由,培养学生对学习财政金融知识的兴趣,了解财政金融在社会生活、专业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使学生能够运用有关财政与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对现实经济运转中出现的相关理由进行分析解释,具有独立深思理由的能力和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基于以上教学目的,《财政与金融》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内容复杂、涵盖范围广

《财政与金融》课程主要包含财政、金融、宏观调控三大部分,内容涉及财政概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国家预算和政府投资、金融概论、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国际收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等,几乎涵盖了财政与金融领域的所有重要理由,课程跨度十分大,涉及的研究对象和所研究的理由都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二)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

《财政与金融》课程内容主要以财政、金融相关理论知识为主,课程内容相对较为枯燥,且抽象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需高度集中,积极深思,否则恐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到位。
(三)实践性
该门课程虽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如税收、银行理财产品、政府收入和支出、通货膨胀等课题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未来在工作岗位上将面对的业务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财政与金融》在专业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和实际业务的作用。面对一轮又一轮的骨干、师范专业建设浪潮,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都已经完成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现了项目教学、模块教学等策略改革。但是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改革相对滞后,无论是教材、教学策略还是实践教学上都存在很多理由,《财政与金融》课程尤其如此。笔者曾多次担任本校《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明显感受到了以上理由的存在。认为当前教学目前状况会影响整个专业的建设,使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此同时,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学习积极性不足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此,笔者曾在课堂进行过数次现场调查,在一次调查中,问及“你对《财政与金融课程》感兴趣吗?”时,仅有8%的学生表示感兴趣。而在某次合堂教学中,对《财政与金融》课程兴趣缺失的理由进行调查(共三个班接受调查,人数共计119人,理由为选择题形式,可多选。)得到以下结果:

二、《财政与金融》教学现有理由

结合《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的基本目前状况,以及学生对该门课程兴趣缺失的理由,认为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理由:

(一)课程结构与内容不科学

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大连理工学院出版的经济管理类课程规划教材,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财政知识,主要有财政基础知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其中包含税收、公债、预算等内容。第二部分是金融知识,包括金融范畴、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货币需求与供给、通货膨胀以及国际金融。第三部分是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理论,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内容。教材大多偏重于理论知识,侧重某一方面的阐述,部分内容过多过深。观点权威、内容新颖又具有实践性,适合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优秀教材太少,课程每部分内容复杂,重点不突出,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

(二)教学策略单调

目前,《财政与金融》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基本按照教材体系以章节目的形式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没有做大的调整,至多是把学生不易理解、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做一简单删简,大多情况下是教师一枝粉笔一堂课。本就较为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加上如此单一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的情况十分普遍。此外,这种教学策略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即使学生认真听讲,也多是对知识一知半解,能背得出却不会运用,最终导致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

(三)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仍然是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构成,对实践教学改革一般只是在学时比例上的要求,内容形式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线,对应各知识点设置实训项目,实践课程的内容是围绕理论课,服务理论课的。这种改革只能流于表面,是浅层次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技能训练的要求,但没有突破旧的课程框架。《财政与金融》课程也是如此,虽然有实训教材,但不能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基本上是一实训对应一个知识点,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一个理论解决一个理由,遇到综合性理由时仍旧不会分析解决,难以形成系统的实践性思维,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点赞:5391 浏览:1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