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新体系构建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后勤服务于教学、科研,在学校正常运转中担任重要角色,创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对于提高后勤服务效益,推动高校后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后勤社会化过渡时期,存在财务制度不完善、管理缺位的现象,本文从目前高校后勤财务工作目前状况中存在的理由入手,提出了创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倡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创新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的目前状况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了十几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财务管理目标并没有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到底是以“公益性”为目标,还是以“盈利”为目标,争论不休。有些高校以“公益性”为经营目标,即以服务于教学和科研为目标;有些高校以“盈利”为经营目标;有些高校则把以上二者同时作为经营目标。

(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主体的管理已经不适应高校后勤的改革发展

高校后勤企业门类多、专业性强,需要有完善的监管体系监督和管理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工作。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的监督机构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属于粗放型管理,大都采取行政管理的办法,只能做到一般要求和行政性检查、指导,不能实现高水平的专业化管理。又由于后勤集团仍然是学校的组成部分,其从事的经营活动要受到学校财务的监督,仍然是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已成为制约高校后勤改革深入下去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收据的管理方面,后勤的业务经营范围比较广,内容很复杂,但不管是什么业务按规定只能写水电费、餐卡费、取暖费,这给会计业务处理带来很大的困扰,这也直接违背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原则。

(三)财务管理理念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

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资金管理,还包括核算、预测、分析等管理职能。目前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职能主要是资金管理等粗浅的核算,后勤集团领导没有成本意识、风险意识及预算意识,轻视甚至忽视财产和财务管理,对后勤财务管理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绝大部分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不高,大部分高校后勤都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但到目前为止还有一少部分后勤实体进行手工账务处理,部分财务人员的能力不能适应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需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十分缺乏。

(四)进行高校后勤财务核算的会计制度不健全

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后勤实体与高校间的商务往来发生了变化,许多业务超出了高校会计制度的范畴,会计核算内容和对象的新发展,迫切要求高校会计核算体系进行革新,充实新的内容,以满足新业务的需要,满足后勤发展的需要,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后勤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人员在处理实际经营中的各种理由时没有具体的准则为依据,加之会计人员本身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同一理由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出现了不同的财务核算策略,尤其对一些特殊理由的处理更不一致,最终造成高校之间同样的理由计算口径不一致,采用的会计科目不尽相同,财务指标之间差异较大,缺乏可比性。

(五)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复杂性与差异性

我国高校是“一校一户办后勤”,后勤的社会化程度不高。高校后勤集团是集众多服务行业于一身,几乎囊括了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面广且复杂,其财务核算要涉及多个行业的会计准则及税收制度,各种管理对象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决定了后勤集团财务核算方式、管理方式的复杂性与不一致性,不同的服务经营类型也存在不同的核算方式。由于历史的理由,各个高校核算管理方式不尽相同,有的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分散在各实体中心,各自独立核算,有的高校后勤集中核算,又有的部分集中核算、部分独立核算,各行其是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一)采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

“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是对后勤实体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将财务人员、资金、核算、管理进行集中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所有财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均由后勤集团统一发放。该模式的优点主要有:首先,有利于后勤集团整体资金的统一调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集团能够及时掌握各实体的资金状况,并对其进行调控。其次,有利于优化财务人力资源,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同时可以减少财务人员数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再次,在统一核算模式下,集团可以对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强化会计制度,严格财务审核,做到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总结,降低集团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明确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

高校后勤集团区别其他类型企业,同时兼具有公益性、服务性、微利性三个特点,其特殊性决定了要福利性与市场性并重,既要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又要最大限度地获取经营收益。财务人员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促使高校后勤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纵观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后勤服务部门的经验,并非完全以盈利为目的,比如,英、德两国,政府对高校后勤的投入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对高校后勤给予较多的投入,保障了高校后勤的福利性与公益性,政府采取的主要政策包括:实行基建投入、餐饮差价补贴、项目免税政策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兼顾到后勤服务的市场性与福利性。

(三)建立健全内部制约制度

高校后勤涉及的服务行业众多,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后勤的服务能力,防范不确定因素的出现,建立健全内部制约制度非常必要。通过建立内部制约能够制约好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回报对高校后勤来说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多的是社会效益,是一种公众的服务能力。
在建立健全内部制约制度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理由要特别注意:(1)单位负责人是建立健全内部制约的第一责任人,领导的操守和价值观具有杠杆作用。(2)内部制约制度的制定要符合适应性原则,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量身打造一套适合本单位的内部制约制度,才能取得更好的内部制约效果。(3)内部制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套死板的制度,内部制约重要的是实施的程序,仅仅挂在墙上的制度只会流于形式。(4)有人认为内部制约只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财务方面的制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部制约是整个单位的事情,需要全员参与。(5)内部制约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互通信息,并要采取跟踪措施以便及时发现内部制约制度在设计与运转方面的缺陷并找出理由,同时要进行内部监督。

点赞:28635 浏览:13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