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由及改善措施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向公益事业方向发展,财政政策也逐步向公益事业倾斜。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其所面对的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逐步转变其原有性质被推向市场。同时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逐步向协调、管理、监督及决策等方面转化,财务管理的预测、制约和分析职能逐步强化。面对新的形势和市场条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以现代组织理论为指导,积极转变观念,创新财务管理机制,不断改善完善,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绩效,保障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但是在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及范围调整过程中,其在预算编制、资产管理、财务内部制约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理由。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理由,并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提出了强化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紧密结合预算管理,加强资产的有效制约、全面提升主要人员素质、建立完整规范的内部制约机制等方面的改善措施,以期能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改善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

(一)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理由

1、单位管理层对于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要求逐步推行零基预算法,目的是逐步整合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形成综合性预算编制。但由于零基预算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做基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预算单位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因此并未得到全部单位的认可。多数事业单位依然沿用基数增长法的预算编制策略,在上一年度单位预算基础上进行增减调整。这种方式下预算数据过于粗犷,欠缺准确性和详细性。往往造成事业单位做大预算金额,实际支出时计划流于形式,预算数据与执行数据产生较大差异,出现年底突击花钱、转变资金用途等情况,影响资金的正常使用效益。
2、预算编制与单位整体发展战略结合不紧密
从公司财务战略角度来说财务战略目标是公司战略目标中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资本配置与使用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实现价值的过程。财务预算实际上是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的核心,因此预算的编制应该按照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当年的具体战略部署,在合理测算资金需求量的基础上,在对组织机构、人员投入、技术支持、成本费用、财务、预期社会效益等多方面数据后分析产生。同时由于年度预算工作早于单位下一年度发展战略制定,造成预算编制与单位整体发展战略不同步,一方面容易高估预算数据,导致结余资金过多,不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另一方面容易漏估或少估预算数据,使单位总是期望通过追加预算来争取更多资金,而不是通过调整现有资源配置,更合理的安排预算。
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缺失
单位管理者通常只注重预算经费是否增加和增加多少,忽略了对预算支出情况的分析,更没有设立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机制,对于预算超支和节约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容易造成下属部门及员工忽视预算编制的初衷,资本的配置与使用不能为事业单位创造价值。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理由

1、资产购置预算参考数据不准确,存在重复购置现象
事业单位快速发展,大量投入财力购置国有资产,但是一大部分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仅仅流于形式,资产情况不实,无法准确预估资产增量和资产存量之间的关系,导致资产购置预算失真,不可避开出现从基本支出及项目支出中多头重复购置的情况,资产购置预算发挥不出有效的约束作用。
2、资产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已实现信息化管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没有严格照章执行,就会出现资产盘点不清,实物丢失损坏等现象。首先,一般单位资产采购都采用先借款买设备进行试运转,后验收报销完成正式入库手续,并领取资产标签的策略。此时,如果报销人员不及时粘贴标签,人员流动时就容易造成资产流失情况。其次,部门间资产移交、责任人变动时,如资产管理部门不在系统中及时变更,就会导致资产责任人不符,在员工调离变动时,容易遗漏归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最后,部分单位资产清查不彻底,报废设备不及时相关手续,导致闲置资产越来越多,严重影响资产可利用率。

(三)主要人员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1、事业单位管理层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工作内容及风险认识缺乏专业性了解,在财务决策时也是凭工作经验进行判断,官本位思想严重,不习惯受到监督,认为事业单位完成工作目标,取得好的业绩,就不存在财务风险。有些管理者认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就是资金支付风险,没有把长期战略发展的经营风险与之相联系。事实上,管理者的风险识别与防范不足就是一种潜在的重大财务风险。
2、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长期在收付实现制大环境下,工作局限于日常会计核算、预算编制、项目管理等内容,缺乏市场风险、税务规划、资金理财、国际交易等层面的业务接触,所以财务风险意识、财务管理能力和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都较低。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结构简单,政策改革缓慢,加之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少,所以财务人员专业知识趋于老化,工作缺乏创新意识。最后,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中,全面完整分析财务报表,深入研究专项业务成本测算等内容尤其重要。但是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经费都来源于财政拨款,财务人员没有利润的概念,向管理者提供的财务报表也是对过去工作的简单描述,不具有预见性,为管理者提供单位自身经营活动中实际财务状况的分析能力显得更加薄弱。

(四)财务内部制约中存在的理由

内审机构和专业人才缺失
一些事业单位为顺应改革,精简人员与机构,本应设立的内审机构被精简;或者直接设立在财务部门下,审计工作直接由财务人员兼任,完全忽略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重要原则,财务监督制度形同虚设。一些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独立审计机构,但是担任此项工作的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审计专业知识和从业经历,对于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制约点把握不准确,达不到有效监督。

点赞:23954 浏览:10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