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统账结合”养老保险体制动态经济效应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在两期世代交叠模型中引入“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研究了当养老保险体系通过政府发行债务维持收支平衡时,经济系统的动态一般均衡性质,并通过数值模拟策略估算了不同养老保险政策具有怎样的经济效应。在理论上,本文证明:第一,如果允许政府通过发行债务来弥补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那么经济系统可能存在多个动态无效率的稳态均衡;第二,虽然可以通过养老保险政策来减少这种效率损失,但是在不同的稳态均衡点上,采取同样的改革措施,其经济效果有可能恰好是完全相反的。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说明,当推行养老保险改革时,需要考虑其对动态效率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养老保险;“统账结合”;一般均衡;动态效率
1000176X(2014)04006807
一、引 言
养老保险体系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居民在其退休阶段提供了生活保障,同时也是影响资本积累、平滑居民跨期消费以及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工具。
我国于20世纪90年始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改革,其目标是要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也称为“统账结合”模式),这一改革方向也在2010年10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得到了进一步确认。由于我国此次养老保险体制转型涉及面广、困难大、牵扯的理由多,因此也引起了国内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的学者认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完全基金制比现收现付制具有更高的平均消费水平以及更低的税率扭曲[1];同时,在考虑了父母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后,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制降低了居民储蓄率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占居民收入的比重,不利于经济增长[2];与上述观点相反,另有学者认为,从经济动态效率的角度看,现收现付制仍然是适合当前中国实际情况的一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3]。这些学者的研究无疑丰富了我们对于养老保险体制的理解,但是他们的研究工作都或明或暗地假定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是能够实现财务平衡的,因此并未进一步讨论如果养老保险体制入不敷出、需要体制外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收支平衡时,现行的“统账结合”养老保险模式又将具有怎样的经济效应?
本文与现有研究文献的重要不同之处在于,本文从研究背景方面拓展了之前学者的工作。在分析经济系统的均衡性质和养老保险政策效应时,本文突出考虑了由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体制转型等因素所造成的养老保险财务赤字理由,全篇文章的讨论基础就是养老保险体系是通过政府发行债务来实现收支平衡的,这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保体系收不抵支的现实情况,也是未来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必须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期的一般均衡代际交叠模型(简称为OLG模型),并在其中引入 “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扩展了Pecchenino和Pollard[4]与Tetsuo[5]的分析框架,详细研究了当政府通过发债为养老保险提供财务支持时,系统一般均衡的动态效率含义,并且讨论了养老保险政策对资本积累、养老金替代率以及家庭储蓄率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模型结构

本文中的经济系统由居民、企业、政府以及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共同组成。下面我们将分别研究各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均衡条件。
1居民
再次,基础养老金替代率ζ的提高会首先降低人均资本存量,然后一方面拉升利率,另一方面降低工资。这是因为,随着基础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如果单纯地依靠企业缴费不足以支撑“统账结合”体系中现收现付制的运转,那么政府需要通过发行债务来筹措资金,正是由于未来偿还这些政府债务(如发新债还旧债或增加税收)影响了可贷资金供给,从而导致了长期中资本积累出现下降趋势。
最后,表2的模拟结果还表明,无论是调整统筹账户的缴费率还是基础养老金替代率,都不会对总养老金替代率(γ)产生明显的影响,其数值基本维持在45%左右。这意味着如果政策制定者希望提高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水平(即增加γ),可能需要从养老保险制度之外寻找更加有效的途径,比如,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人力资本等方式提高社会的总产出能力。

六、主要结论和扩展深思

本文中,我们采用一个离散的两期世代交叠模型作为基本框架,分析了当政府通过发行债务来弥补养老保险体系的财务赤字时,经济系统的动态一般均衡性质以及均衡状态下养老保险政策的经济效应。通过模型推演和比较静态分析,我们主要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当实行“统账结合”制度时,如果政府通过发行债务来弥补养老保险体系出现的资金缺口,以维持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转,那么理论上经济系统可能存在多个动态无效率的稳态均衡点。
第二,养老保险政策的转变对社会福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取决于经济系统究竟处于哪个稳态均衡点。因为在不同的均衡点上,采取同样的制度改革措施,其经济效果可能恰好是相反的。这一理论性质的政策含义说明,当推行养老保险改革时,需要考虑其对动态效率的影响效应。
第三,当整个养老保险体系通过政府发行债务实现收支平衡时,在稳态下,提高工人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但是转变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则是无法确定的,这就意味着那种笼统地寄希望于通过养老保险改革来降低家庭储蓄、推动居民消费的想法是值得商榷的。
在政策效应研究层面,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策略,分析了“统账结合”模式在负债运转的情况下,养老保险改革对经济系统中的资本积累、利率、工资、总养老金替代率等变量的影响。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扩展至以下方面:(1)养老保险改革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同的养老保险体制对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的退休决策产生的影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视角,如Feldstein[7]、Momota[8]、Koman[9]等。在我国现阶段统筹层次较低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关系跨统筹地区转续十分困难,这就在无形中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设置了制度障碍,因此,研究我国 “统账结合”养老保险模式对劳动力市场运转效率的影响,就成为一个很有作用的课题。(2)养老保险改革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Lindbeck和Persson[10]指出,很多国家在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时,除了强调个人积累、加强缴费和收益之间的联系外,也非常注重依靠社会保障来解决老年人的贫困理由。结合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较大的现实,无论是养老保险制度的代际内再分配效应,还是代际“统账结合”养老保险体制的动态经济效应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间再分配效应,在调节收入公平、消除老年贫困方面的作用都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点赞:32293 浏览:14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