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巨灾保险制度构想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基本完成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的转变,并针对该目标的实现从十个方面提出32条具体意见。其中第10条专门就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阐述,表明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保险服务业深化发展的一大战略任务。
巨灾保险之国际经验比较
巨灾保险,是现代保险服务业的一个特定领域,专指针对因突发性的、无法预料、无法避开且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的,诸如地震、飓风、海啸、洪水、冰雪等所引发的灾难性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给予保险保障的风险分散制度。此类巨灾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避开的,并能够带来巨大的、广泛的灾难性后果,与此相对应,需要保险业实施较大甚至巨大数额的保险赔偿。例如,按国际风险评估机构预测,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可能导致最高2.8万亿日元(约合350亿美元)的保险损失,几乎相当于2010年全年全球保险行业360亿美元的保险赔偿额。
巨灾保险在各国的运转模式各不相同,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1.政府主导型,也称强制保险模式。采取该运转类型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其特色在于政府起主导作用的非盈利性的巨灾运转模式。美国是当前设立巨灾保险项目最多的国家,涉及地震、洪水、飓风等各类自然灾害,以及战争、恐怖袭击等人为灾害,并且,可以分为联邦政府的巨灾保险项目和各州政府的巨灾保险项目。仅以大家常常谈及的美国洪水保险为例,它是开始于1956年,经过几番调整后的全国性、强制性保险。依据美国国会1968年的《全国洪水保险法》而拟定的“国家洪水保险计划”(NFIP)确立的内容,政府在此类巨灾保险的适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表现在政府负责洪水保险的管理和资金运用,直接对巨灾保险实施保险费补贴,并统一采取强制投保形式,为洪水保险的运转提供了强制性保护和有力的财政支持。同时,经营洪水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从事巨灾保险运营,其中,商业保险公司负责巨灾保险的销售,所得全部保险费用于集聚保险基金,向众多投保人提供保险服务,社会公众因洪水灾害遭受的损失可从保险公司那里获取保险赔付,而政府则是最终的巨灾风险承担者。
2.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管理类型,也称综合保险模式。它的突出特点是政府与保险公司在巨灾保险运转中地位并重,各司其职,各有各的作用。日本便是较为成功的实例。因其属于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保险十分发达,并体现出较强的公益性。其地震保险的运作情况是,居民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商业保险公司再向地震再保险公司分保。而再保险公司向政府再次分保,由政府提供再保险责任的分担和支持。其中,政府承担的风险责任大多超过商业保险公司。
3.商业化运作类型,也称纯商业保险模式。英国的巨灾保险可为例证,其特点是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商业化经营,因采取自愿保险模式而由投保人自愿选择投保。政府不参与巨灾保险的运作,也不提供财政补贴。不过,因英国的保险市场和再保险市场较为发达,尤其是其成熟的再保险市场能够进一步分散巨灾风险,而政府又集中社会资源进行洪水等防御设施的兴建来降低巨灾风险,使得巨灾具有了相应的可保性,因此,英国巨灾保险的参保率仍然很高。
巨灾保险的制度设计和运转模式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理念、保险传统相适应。同时,各国运用巨灾保险制度的经验也表明,巨灾保险制度大多出现在经济发达或者较为发达而其保险市场又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使其成为分散巨灾风险、处置巨灾损害的重要手段。此外,各国政府普遍参与巨灾保险活动,通过提供财政支持,或者承担再保险责任。上述有益经验都应当是中国建立和运用巨灾保险制度过程中予以借鉴的。
就中国目前状况而言,基本表现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对巨灾保险保障存在的急切需求与相应的巨灾保险体系滞后导致巨灾风险的保险赔偿能力低下的矛盾状态。一方面,中国是公认的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在处置灾害损失的手段上,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的政府主导型的巨灾风险管理模式,政府承担了基本的灾后补偿救济责任,甚至形成了社会公众在处置巨灾损害时对政府的依赖性,而保险所发挥的作用却微乎其微。虽然,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其行业规模、市场结构、服务质量和监管水平都实现了大进步、大提升。不过,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根据中国保险监管机关立足于制约和防范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而发布的一系列规章,各保险公司分别对巨灾风险采取停保、或者限制承保的策略,比如将洪水灾害作为特约附加险予以承保,对地震、海啸、台风等则不予单独承保。相应地,保险业就重大自然灾害的保险赔付率极低,可说是杯水车薪的效果。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而保险赔偿仅占损失的1%,远低于36%的全球平均水平。显而易见,作为一个新兴的保险大国,缺少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巨灾保险制度是明显的制度漏洞。
构建中国巨灾保险制度的设想
鉴于此,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就成为完善中国防灾减灾体系的必要课题。需要借助巨灾保险特有的事先科学地集聚保险基金而事后实现灾害补偿的机制来弥补单纯性灾后救济的不足,充实中国防灾减灾体系。实务中,中国保监会历经近十年的研究,先后批准深圳、云南地区开展巨灾保险试点,探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需要的完善的巨灾保险制度体系。
1.完善巨灾保险立法体系,为巨灾保险制度的适用提供直接的立法依据。各国运用巨灾保险的共性经验表明,有关巨灾保险的立法依据是必不可少的。巨灾保险属于保险市场上的特定领域,除了应当接受一般保险立法的约束,还需要有涉及巨灾保险的专门立法加以规范调整。
中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同样需要在《保险法》基础之上的巨灾保险立法作为其构建和运转的依据,这成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首要工作。不过,不宜采取综合立法来统一规定中国的巨灾保险制度,而应当针对发生较为频繁、造成损害后果比较重大、影响程度巨大的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各项巨灾,分别制定各个巨灾保险法。

点赞:7990 浏览: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