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长江流域养殖业气象指数保险购买意愿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长江流域生猪养殖户为例,选取流域内、外对照组,实证分析不同规模养殖户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研究结果表明,散户和小规模的养殖户脆弱性越高,适应性越低,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越低;中大规模农户的脆弱性低、适应性较强,购买意愿也较强,已进入良性循环的经营状态。由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小农户仍将决定中国畜产品供给稳定的基本面,因此,偏向于小农户的差异化的气象指数保险补贴政策应具备较强的社会安全网功能。
关键词:长江流域;气候变化;气象指数保险;脆弱性;适应性;购买意愿
1002-1302(2014)10-0430-04
收稿日期:2014-09-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20309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1&ZD155、10ZD&031);南京农业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编号:SKCX2014007)。
作者简介:陈嘉烨,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学。E-mail:84783208。
通信作者:周力,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E-mail:zhouli@njau.edu.cn。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正威胁着目前的农业和粮食系统,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农民而言,气候变化会对其营养摄取、劳动生产率乃至长期贫困构成系列影响[1]。对于拥有约 75亿农民的世界农业大国——中国而言,对气候变化同样非常敏感。在过去的100年中,中国已经经历了明显的气候变暖和一些灾难性的极端气候[2]。一方面,以变暖为主的温和型气候变化已经导致了中国植物生育期的缩短与早熟、有效养分减少、产量降低[3]。另一方面,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每年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多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3%~6%。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旱灾[4],中国每年因旱灾而造成的粮食产量损失达1 400多万t(占同期全国粮食产量的4.7%)。可见,无论是温和型的气候变暖还是极端型的气象灾害,都严重威胁着中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乃至国家层面的粮食安全,基于此,抵御农业领域气象风险的“新型”农业保险制度亟待健全与完善。
“新型”,暗含之意在于“传统”保险制度的失灵。理由有二:(1)依据保险承保原则,理赔对象之间应该是独立或低度相关的;但是,农业领域气象风险的典型特征却是高度相关性(即同一个地区的农户会面对同样的气象风险并可能遭受损失),此时,保险公司简单通过大量销售保单平均分散风险的策略已经失效。(2)中国农业仍是“小农经济”,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分散的中小规模农业生产者仍将是中国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在此背景下,传统农业保险的实施,必将意味着保险公司与“小农户”逐一定损时的高额交易费用[5]。可见,传统农业保险在抵御区域协同性气象灾害时的“低风险分摊”与“高交易费用”机制,正催生着农业保险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正是“气象指数保险”(weather index insurance)[6]。气象保险指数是指把气候因子(比如气温、降水、风速等)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都有相应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并对农产品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气象指数保险给予农户的补偿不是基于政策制定者的经验,而是依据气象数据。近年来,气象指数保险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2007年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率先推出西瓜梅雨期间降雨指数保险业务;2008年4月,我国农业部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共同启动“农村脆弱地区天气指数农业保险”合作项目,该项目选取安徽省长丰县、怀远县分别作为旱、涝灾产品的研发基地;2009年9月,中德“气象指数保险项目”启动;2009年和2010年,安徽试点的“农村脆弱地区天气指数农业保险”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并推出了“水稻种植天气指数保险”及“小麦种植天气指数保险”试点,目前,已惠及1 471 户农户,参保面积达854 hm2,保险总金额211.2万元,2011年5月,安徽国元农业保险公司进行了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业务的首例赔付。
依据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新型的“气象指数保险”能否有效推广普及,应在于农业生产者的自愿购买意愿。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长江流域(四川、江西、江苏)生猪养猪户调研数据展开实证分析。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往研究多数假定生产者行为是同质的,而本研究认为农户行为存在异质性特征,并按规模分类展开相应分析;此外,现有关于气象指数保险的研究多数选择种植业展开分析(笔者不否定种植业的脆弱性相对更高),本研究特别考察了以生猪养殖业为代表的养殖业农户行为及其意愿,这对该领域研究是有益补充。若可以验明养殖业对气象指数保险存在一定需求,则可以推论,受气候风险冲击更大的种植业更可能存在类似需求。就笔者所知,本研究所进行的气象指数保险的实证分析,应是国内学界对气象指数保险领域中国理由的首次实证尝试,相关研究结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1研究方案
“全球气候变暖下的灾难性极端气象事件频发”——这是气候变化研究论文的常用开篇语,但它并非总能适用。与众人感知相左,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除了西南地区之外,中国的气象灾害实际上趋于减少而非增加(无论从“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还是“成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来看)。明晰这一研究背景,方能有利于课题组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不难发现,源于遭受长期、连续的气象灾害,地处中国长江流域的四川省生猪养殖户样本,为气象风险应策略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鲜活实例,合理选择四川及其长江流域内部对照组(江西、江苏)、长江流域外部对照组(福建、山东)的农户样本展开研究,则有利于回答长期气候变化对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影响。

点赞:19037 浏览:8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