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批准号:12A630039)的部分成果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所面对的养老保障理由也日益突出,实现每个社会成员老有所养的目标成为一大丞待解决的理由。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城乡二元制等不少弊端,其严重制约着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水平,难以满足农村老人的基本养老需要。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和实施和谐社会的理念,确保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事业蓬勃发展,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体化发展就显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二元结构体制
养老保险与民生息息相关,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定要求,对于实现老有所养的社会目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许多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加入了城市发展的洪流中。然而,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差异性明显,城乡养老保险发展不平衡,进城农民工也难以享受到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养老保险,严重损害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发展的公平性。因此,为了保障农村人口公平地享有养老保障权益,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体化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

一、 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实施,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在我国基本形成,这对于保障城乡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的民生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也存在许多弊端,特别是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发展不平衡,进城务工的农民也难以公平地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公平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运转。因此,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定要求。
(一)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是推进社会现代化的必定要求。我国正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既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同时也为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必定要求。它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打破制约城乡之间统筹发展的藩篱,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包括养老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发展。但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城乡的统筹发展,其弊端也日已显现。其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深受影响,这使得城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二元化社会结构对农村、农民的歧视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理由源,各地不断出现的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农民工的歧视现象,都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带来的不利后果。特别是随着我国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日渐频繁,越来越需要制定出现代化的符合并适应流动人口的一系列制度体系,以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老年生活。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做出了一些变革,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之间存在的二元结构。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等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
(二)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公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城乡之间严重失衡,农民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远低于城市居民,不公平现象突出。据卫生部数据显示, 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246.2元,平均每人次补偿受益130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均筹资 450.94 元,人均领取养老金658.7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即替代率仅为9.44%,远不如城镇社会保险水平。如2011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1170 元,人均补偿受益936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均筹资7834.31 元,人均领取养老金 18699.86元,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比例即替代率为44.74%。而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已达2.09万元,新农保为859.15元,两者养老金水平相差24倍之多。目前,中国新农保的养老金中位数为每年720元,而城镇及其他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中位数为每年1200元,前者仅及后者的60%。同时,城市靠离退休金生活的人占2/3,而农村只有4.6%。之所以如此,其关键是在于不合理的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要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公平,必须推进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
(三)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是应对农村社会老龄化的必要手段。目前,中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也不例外,并且我国老龄理由的重心和难点都在农村。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到2009年底,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已达到1100万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11.3%。此外,还有部分失能老人1894万人。预计到2045年,我国农村80岁以上老年人占农村老年人的比例将超过22%。由于农村地区物质基础比较薄弱,大多处于先老未富的状态,甚至是先老仍穷的状态,农村老人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待遇也普遍较低,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面对的理由更为严峻。要想转变这一目前状况,仅仅靠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以全新的模式来打破这个牢笼。从这个作用上说,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为农村老龄人口提供有效的养老保障,是应对农村社会老龄化的重要手段。
二、实现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和障碍就目前来看,推进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利因素。

(一)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障碍

1.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阻碍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人口占据着中国人口的大份,但是却掌握着少数的财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城乡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而农村居民是8896元。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这一利益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户籍管理制度的制约。城乡二元制的户籍管理制度将我国社会区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不同社会,不同的户籍代表着一个人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相应地就享有不同的福利待遇。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针对城市和农村不同身份的居民也有不同的制度,而每个制度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因此,如何消除户籍制度对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影响,这是推进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面对的一个重要理由。
3.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合理。目前,由于我国对城市和农村实行的是不同的养老保障政策,因而在管理上也是城乡分离,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这种二元结构的管理体制形成后又进一步强化了城乡养老保障的差距,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城乡养老保障的一体化进程。

(二)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有利因素

1.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这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公共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2009年至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40903亿元增加到568845亿元,公共财政收入68518亿元增长到129143亿元。快速的经济发展为我国在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我国土地政策的改革为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实现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农村土地保障功能的日益弱化,农民目前的生活和养老保障越来越来依靠于农作物生产之外的收入来源。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都相继出台了加快土地流转、发展效益农业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农民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更多的农民可以向工商业转移,使农民的收入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为实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可能。
3.农村养老观念逐步转变。随着土地保障功能的减弱、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也开始转变,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养老社会保险方面的投入,而不是单纯依靠子女过日子。养老保险的投入无疑是他们以后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

三、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为了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障农民公平地享有养老保障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为此,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创新观念,提高认识水平

从根本上说,实现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发展,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必定要求,也是有效保障农村老人合法的社会保障权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利国利民的一个重要举措,从长远发展看,更是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我国实行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不断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完善政策,正确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管理监督以及社会引导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进城乡养老保障的一体化进程。

(二)多方筹资,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

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过程中,资金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投入,提高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水平和能力,能够大大改善现有城乡养老保险之间的差距,这对构建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有重大作用,也能大大缩短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一方面,要进一步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各级政府财政对农村养老社会保障的支出。以往财政对城镇的养老保险支出远远多于农村,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镇人口的需求,但也导致了农村养老保险发展滞后、水平不高,难以有效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生活需求。因此,在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过程中,在保证城镇养老保险资金满足退休人员生活的情况下,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不断加大政府财政对农村养老社会保障的支出,这是缩减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障差距,遏制贫富不均现象、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之策。另一方面,要鼓励农民增加对养老保障的投入。国家半强制要求农民加入基本养老保险;既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更要通过健全法律、完善政策等措施,建立健全激励制约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多层次投保,以提高他们的养老保障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各地政府应根据国务院关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等政策的要求,不断创新探索,深化城乡养老保障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努力解决好以农民工为主要群体的、累积性和延续性养老保险的关系衔接理由。首先,要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这里的根本是应把户籍与福利保障待遇相分离,消除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中存在的身份歧视,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户籍制度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一体化发展束缚。其次,要推进多项制度的并轨。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多项制度参保方式不一,差距较大。推进多项制度的并轨不仅是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所必须的,同时也为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提供了保障。虽然目前我们基本实现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合并,向着城乡一体化迈出了一大步,但其中还有许多理由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第三,要做好养老保险一体化的试点工作。推行体制变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做好试点工作是解决理由、完善措施的有效办法。就目前来看,我国城镇的养老保险体系与乡村养老保险体系有很大的差异,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既有事实,如何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理由。通过建立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试点,从试点地区探索经验,发现不足,不断调整,使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从而为其他地区制度改革提供经验。第四,要加快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障管理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的管理水平。各地政府应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在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政策,通过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等措施,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管理制度,提高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水平,为保障城乡养老保险金实现无差别的转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焦凯平.养老保险(第二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11.
[2] 高君.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深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7).
[3] 武建新.我国实行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J].消费导刊,2009,(18).
[4] 徐祖荣.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初探[J].实事求是,2006(04).
[5] 马斌,汤小茹.关于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理论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8(03).
[6] 曹信邦.城乡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一体化障碍性因素分析[J].理论探讨. 2006,(05).
[7] 陈茜.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体系[N].福建日报,2012-10-30.
[8]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点赞:34498 浏览:158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