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类管理角度探讨高职学生新管理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学生的作用越见突出,可是与其作用对应的却是高职学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劣势。本文从集体荣誉感,自我管理,教师引导方面探讨了分类管理新模式,以期从管理层帮助高职学生摆脱自身存在的一系列劣势。
关键词:高职学生劣势集体荣誉感自我管理引导分类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了充足的高素质劳动力。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1074所,其中职业技术学院872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7.5%。高职学生已成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可是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对应的却是高职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具有重大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1、不自信,自卑感强。高职院校学生都是在高考中分数偏低,被其他学校删选掉了的。加之社会上主流思想对于高职院校不正确评价,使学生入学后思想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们会觉得现实与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相去甚远,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是“二等公民”,上的是“三流学校”。表现在学习上,就是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一旦考试成绩不合格,就会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旷课、迟到、早退、逃学或中途退学等现象。
2、自我约束意识缺乏。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业成绩不良、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律性较差。他们大多经受不住各种娱乐活动的诱惑,对于课外活动过分地投入,整天为组织各种活动而忙得不亦乐乎,从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业。而且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不少学生因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3、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比较差。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多是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在家庭不是皇帝就是公主。长期以来养成的“衣来身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使其虽已是成年人却仍过分依赖父母、师长,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男生“骄横”、女生“娇气”现象比较严重,受不得半点委屈。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放弃。在艰苦朴素作风,劳动观念,抗挫折能力方面相对较弱。
4、对事物是非观的辨别能力较弱。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高职学生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当他们接触到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事物和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就容易模仿、跟随。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和疏导,他们就会以混日子、随大流的方式对待大学生活,出现旷课、夜不归宿、抽烟、、酗酒、过分热衷于恋爱之中等一系列违规行为,甚至处处和学校唱反调。

二、问题的解决探讨——分类管理模式

(一)集体荣誉感——分类管理的奠基石(依托)

(1)培养良好的班风,创建和谐的班级、校园氛围。
作者认为集体荣誉感的获取要靠大家共同创造,个人再有能力,离开集体也就无所作为。在集体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关键的一环。教师要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班级对学生进行“班兴我荣,班落我耻,以班为家,荣辱与共”的教育。系对学生进行“系兴我荣,系落我耻,以系为家,荣辱与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使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一员,要时刻维护集体的的尊严和荣耀,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班风、校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优良的班风、校风对学生的一切道德行为表现为一种支持、肯定和鼓励,对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表现会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促使其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教师强制,也不是学生的群起而攻之,而是舆论,是班风的陶冶和潜移默化影响。
(2)抓班主任、优秀生,形成良好班级、校园氛围的领导队伍。
良好的班风校风不是自然形成的,一方面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人物,对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应具备决策者的果断创新、宣传者的鼓舞人心、执行者的雷厉风行和反馈者的自我反省等几方面的综合素质。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严师、慈母和挚友。因此,在和班级学生的日常接触尤其是早期接触中,班主任要有自我展示的意识,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课堂内外,让学生对班主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接纳。另一方面,优秀学生由于自身素质较高,在行为规范上能较好的配合班级学校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优秀学生也能在其他学生中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3)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帮助后进生融入集体
集体中内含的消极状态就是集体内部的人员涣散与割据。对此,老师和全体学生干部要密切配合,通过适时召开相关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长期不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转化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808so.com
工作,树立后进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为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奠定基础。后进生转化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客观评价后进生;2)转变教育观念;3)加强教师责任意识。学校在后进生转化方面要求老师树立“转化一名后进生同培养一名优秀生同样光荣”的意识,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档案内记录学生特点、转化过程、转化效果等,对后进生进行转化跟踪,取得一定的效果立即给予鼓励,增强后进生自信心

(二)自我管理——分类管理的落脚点

个体学生存在的状态有三种,一是作为学校社团的一员,一是作为班级一员,一是个体。所以我们把学生自主管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社团自我管理。一般学校社团以学生会为组织形态,学生会内设几个职能不同的分属机构。如文艺部,生活部,学习部,等等。在这些部门里,学生积极工作,主动独立策划实施,如:文艺部的慰问聋哑儿童义务演出,生活部的教室清洁卫生量化评比细节及相应奖惩措施,学习部的出勤统计等等,通过学校社团的工作,学校的相应计划得到落实,另一方面在社团的自我管理中,让学生在活动管理中体验与感悟,在感悟中反省,在反省中行动。不仅使学生明确社会责任,养成爱国、爱校、爱人、爱己的意识,锻炼创新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完善学生对他们的自身形象的认识、认同和理解,调动他们自觉地用自己感悟的学生形象去规范自己的言行 。(2)班级自我管理。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班集体的管理实质上是在班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成员积极主动参与下,协调一致地为实现班集体及个人奋斗目标,从而有效地保证全面发展教育顺利进行的活动过程。目前,在各院校中班级管理一般都采取,班主任下设班主任助理,助理下设各班委,各班委团结一部分同学,这样竟是统一,又是梯级的班级组织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发展空间,也就更有归属感。
(3)个体自我管理。个体自我管理简言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我管理是学生达到社会化的必要手段,只有学会了自我管理,才能适应社会。所以学会个体自我管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自我管理分为生活自我管理,学习自我管理。就学生而言,生活自我管理又分为寝室卫生自我管理,时间自我管理。学习自我管理也即目标自我管理。在学生个体自我管理中,优秀学生一般自觉性较好,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后进生的自我管理需要老师或者同学的监督。在其监督中逐步使后进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

(三)教师的引导——分类管理的保障

(1)转变教师观念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老师一直是主体,学生都是主体的对立面。现在,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以“为学生服务”为已任,努力提升师德。在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老师要不分优劣,对学生一视为仁。另一方面,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2)辅导员与科任老师齐心协力
科任教师和辅导员必须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使命。可是在高职院校目前的管理模式中,往往忽视了科任老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作用,这是极其不合理的。科任老师由于知识的传递,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说服教育往往也的事半功倍的良好作用,比起辅导员单纯的,没有基石的说服教育,影响力更大。对班级学生的状况,辅导员与科任老师要定期会诊,共同商讨,做到学生信息流通。其次,学生具体事件,分类引导,多角度,多方面帮助学生。
参考文献:
顾海燕: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职业时空,2011年第4期
益文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新模式,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第25期
[3]夏学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新模式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作者简介:孙丹阳(19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808so.com
81-),女,四川广元人,法学硕士,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生自主管理。

点赞:29314 浏览:13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