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部门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颁布了新的会计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保证各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新会计制度的实行对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阐述了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和理由,提出应该构建三维一体的分级财务管理模式。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高校 财务管理模式
2013年12月,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这样的举措是为了适应财政预算改革和高等学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于进一步优化高校财务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绩效。在新制度的指导下,如何切实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改革思路,成为高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理由。

一、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理由

(一)特殊制度下财务管理的所有者缺位

高等教育出资人主要是国家,国家是高校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高校自行经营和管理。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高校管理者独立行使法人权力,但并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高校会计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计算损益,财务管理的弹性相当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

(二)财务内部制约制度不健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校的财务管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相比还是相差甚远,高校内控机制依然不健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高校资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有的高校频繁地更换财务部门负责人、会计人员,造成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业务不够熟悉,加之,会计队伍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的高校人员分工及设置,没有按照有关原则进行,导致监督不到位,如:有的高校会计人员既担任会计职务又担任稽核职务,不符合会计人员岗位设置的不相容原则,违背了会计工作的牵制制度,财务监督几乎缺失,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的高校出纳人员既管钱又管账,有的出纳人员既管钱又采购办公用品,有的收付款业务由会计、出纳等多人,有的银行印鉴和银行支付款凭证等由出纳1人保管,有的采购的物品不进行验收就直接登记入账,人为地造成了一些不安全因素,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有的高校对外投资数额较大,但投资前不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也无必要的对外投资内部会计制约制度,致使对外投资盲目性很强,投资风险加大,甚至可能造成投资损失。有的高校对货币和经费等项目较为重视,而对一些固定资产类的项目重视不够,缺乏固定资产定期盘查、盘点、报废的规范性制度。有的高校对基建账务的处理不够内行,也缺乏严格的内制约度,不能很好地起到内部会计制约作用。
经费包干制是大多数高校对其所属院系采取的经费使用办法。经费支出一般由中层部门负责人“一支笔”审批,相关领导及财务部门审核把关,从表面看监督机制到位,但是在部门内部相应的监督和决策制度保障缺乏,然后则造成了对部门负责人的授权过多,部门负责人权力过大,经费开支往往是一人说了算。这样极易产生虚支冒领、奢侈浪费、徇私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同时,部门负责人有时为了本部门小集体的利益,往往采用“抵支收入”的办法处理财务收支,不能较好地按照财务收支两条线的政策办事,容易滋生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行为。

(三)财务运转机制不健全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者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统一领导与财权分配的矛盾。目前,高校财务统一领导存在两种极端,一方面财经纪律不严、追求小集体利益削弱统一领导的效率;另一方面过分强调领导的权力,造成决策不、不科学的理由。在校长负责制下,高校财权分配是在校长和中层干部之间分块负责掌控的,这种运作制度,虽然强调了财权的运用,但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经济责任制,或者已经建立了分级责任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张皮,在履行审批支出权力的同时,没有落实组织收入、承担支出效果、推动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义务,最后把开源节流的责任落到财务人员身上,这就与高校实际经济活动相背离,不利于高校财务运转机制的建立。

(四)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

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校财务活动的空间不断拓展,财务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长期以来,高校在强调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同时,忽视了财务管理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有的高校将一些不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安排在高校财务管理领导岗位,而专业财务人员往往只是高校的记账员、出纳员,外行领导内行、外行管理内行。同时,高校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职业判断、沟通协调能力差,更谈不上运用新技术、策略去分析判断,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和进行财务管理创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高校之中,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校财务水平的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随着新会计制度的颁布而提高,这样才能在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慢慢快速适应,才能在资本化和不断知识化的高校财务工作中适应,能够为高校财务管理造就一批高学历、高专业知识的人才。

二、我国现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特点分析

我国高校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有最基本的两类:一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二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前者是在高校行政部门以及财务部门设置,对学校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对学校的财务事务进行统一领导。学校只有一级财务管理部门,下级单位没有任何财务权力。后者是指实施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作为领导者,有关财经规章制度由学校统一制定,学校设立二级单位进行本单位的财务管理。

点赞:5725 浏览:18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