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设计、实施及反思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转型之路艰难曲折,需要梦想和行动。针对框题教学容量较大、教材利用和开发不当、学习活动无法充分展开等问题,笔者探索了一条思想政治教学新路——主题教学。即教师根据奥卡姆剃刀定律——“简单有效原理”,通过实施简约、集中的主题教学,引导学生经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获得更好的发展。
本文以《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教学为案例,从设计、实施和反思三个方面对主题教学进行探讨。

一、设计:整合匹配,提炼主题

(一)课标、考纲、教材的整合

主题教学以知识目标的整合为基础。首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制、教育教学、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三者虽有内在联系,但它们的地位、作用和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必须进行有效整合。其次,“学校教育各个层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最终都主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实现。”[1]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表明,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活动是整合的途径。最后,所谓教学的“理论逻辑”,主要是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基于以上理由,在进行主题教学设计时,应回归本源,深入而系统地研读课标、考纲和教材,着重对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梳理,形成清晰而不混乱、完整而不零散的知识提纲。在本主题教学案例(见表1)中,考虑到学生辩证思维的不足,将“市场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这两目知识整合到一起,既利于学生一分为二地认识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又利于进一步掌握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为主题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保障。

(二)情境、问题、知识的匹配

主题教学直接形成于对情境、问题、知识的整合。思想政治课程强调“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这为教师放眼“社会生活”,利用和开发教材创造了条件。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例如,新设置的情境繁杂臃肿,质量低下;问题的针对性、概括性、逻辑性、开放性、生成性不足;平均用力,不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探究;情境、问题和知识的匹配性不强。因此,我们应根据“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2]的理念,按照系统优化的方法,设置既有“知识原味”又有“生活滋味”的主题。本主题教学案例中,按照精简有效的原则,把教材81页的“探究活动”改编和提炼为如下的教学主题。它以三个问题为纽带,上“勾”情境,下“连”知识,激活了学习过程,打通了“情境—问题—知识”的内在关系。创造性的主题设计,立足教材并超越教材,实现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

一、学用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二、实施:突破难关,促进发展

教学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复杂体,只有简约、集中,才能充分展示体现课程性质的教学主题,突破难关,促进发展。为此,实施简洁、贯通、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流程(预习—互动—反馈),能通过多维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为突破以下“两难”关系,提供了宽裕的时间和空间。

(一)预设与生成的适时调控

预设使教学有序展开,生成使教学充满意外。这要求我们,一方面在教学预设中关注生成的可能,另一方面在生成中回归预设的目标。偏重预设,轻视生成,是我们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集约化的主题预设,使教学形散而神聚,使教师有时间捕捉学生的质疑点、闪光点、失误点、争论点、意外点,扩展生成空间,激发学生智慧。在本主题教学案例中,在教学“市场调节”这一知识时,有学生突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市场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这两目内容整合到一起?笔者立即抓住这个“思维火花”,先表扬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激活”了教材讲解,接着在“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市场调节的局限”的教学中进行了系统的讲解,解决了学生的疑问,把“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简化与强化的有机统一

简化为强化创造条件,强化对简化进行升华。简约而不简单:学习目标要简明,教学流程要简便,信息载体要简约。强化不呆板:主题设计要增强,互动生成要加强,学法教法要图强。本主题教学案例中,从两方面发挥强化的聚焦作用:一是强化学习目标,“围绕‘苹果变奏曲’主题,了解资源配置,理解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培养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树立维护市场秩序和诚信的观念”。简明的学习目标,是主题教学走向有序、有效的“指南针”,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强化预习、讨论、问答、展示、探究等互动性和生成性的学习活动方式,促进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

(三)讲授与探究的灵活运用

讲授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知识,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创新思维。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探究性思维,但耗时长、效率低,适用范围有限。在刚开始实施主题教学时,笔者未能辩证地处理讲授和探究的关系,对每个问题和知识都安排了探究,以致出现了时间不够用、知识不透彻等问题。后来,笔者调整了策略,抓住主要矛盾,只对某一个或两个重要问题和重点知识进行探究,其他的问题和知识则由学生的自学或教师的精讲来完成。这样,主题教学为讲授与探究的“和谐共舞”提供了一条宽广的道路,让学生既能享用教师简略高效的讲授功力,又能体验追问思辨的探究快乐。

(四)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种教,是对学的一种支配和控制。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体现。[3]集约的主题,简洁的流程,使课堂教学如一条美丽的小河,让学生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这样处理,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途径和目标,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本主题教学案例中,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笔者就用多媒体把学习要求呈现出来:“预习”要圈点勾画,冷静思考;“互动”要争问抢答,声音洪亮,认真倾听,质疑补充;“反馈”要建构知识,解题命题,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改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能。另一方面,让主题教学更好地起到引发、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主题教学使教与学相互促进,有利于弱化教师的满堂灌输和大包大揽,强化了精讲和点拨、组织和调控等教学活动,有利于把“预习权、展示权、练习权、评价权”等学习权利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有序、有效的学习。

三、反思:走出困境,形成风格

主题教学效果已显,表明在困难面前,只有勇于深究,才能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一)困境与出路

在“改课”的征途中,笔者“改”过观念,但操作乏力;“改”过环节,但杂乱无序。多年探索,且行且悟,终于找到了突破课堂转型困境的有效途径——主题教学。它具有教学资源整合化、框题内容主题化、学习过程活动化、教学流程简便化、教学时间有效化等鲜明的特点,有利于追求“灵动、智慧、高效、幸福”的课堂境界。在我市政治优质课比赛中,由笔者指导参赛的教师编制的主题教学方案,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评价,其中,简约而深刻、朴实而丰富、清晰而灵动的教学特色功不可没。

(二)完善与风格

教学是科学,需要求真;教学是艺术,需要臻美;教学是技术,需要践行。主题教学如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有优点也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同时,选择一种教学方式意味着为老师和学生选择一种发展方式。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4]在实践的路途上,笔者将更加努力地雕琢与融合、体悟与升华、探索和创新,不断地通透主题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呐喊道:“我有一个梦想。”那是追求博爱、平等、自由和正义的声音。在课堂转型的道路上,笔者也拥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以主题教学为突破口,追求更高的课堂境界,让学生的智慧之树更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808so.com
加繁茂、生命之花更加娇艳、幸福之果更加香甜。
参考文献:
[1] 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7.
[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
[3] 余文森. 有效教学十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7.
[4]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 教育研究,1997(9):5.

点赞:30888 浏览:14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