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流动人口住房保障浅析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流动人口的出现源于:本科www.808so.com
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流动人口特殊的工作性质致使他们对住房保障产生特殊需求。我国社会保障尤其是针对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还不健全,无法适应这种特殊需求。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现状入手,结合相关数据和实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流动人口;住房问题;住房保障

一、我国流动人口住房现状

1.流动人口住房途径选择。2006年全国暂住人口数总计9526.6万,其中来自省外6327.9万,占暂住人口的66.4%。暂住人口选择住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旅店住宿,居民家中,单位内部,工地现场,租赁房屋以及其他方式。选择以上六种方式居住的人口数量,以及占暂住人口和平均人口的比重如表1所示。表中可以看出以租赁方式居住人口占暂住人口比重近高达50%。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选择租赁方式居住,流动人口的特点致使他们选择住所也是临时性的,这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表1 暂住人口居住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流动年鉴.国家统计局,2007。
2.流动人口住房环境堪忧。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同城市居民同等的住房条件和机会,特别是农民工,他们的住房条件特别艰苦,住在特别简易的房子里,有的甚至直接睡在地上。调查中还发现在东北大学附近的一间60平方米的房间内居住了10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其居住条件可想而知。在北京甚至出现了蚁族,“蛋形”蜗居等等,这些租屋有个共同点就是安全系数不高、居住条件很差。城中村虽然龙蛇混杂,普遍存在“脏乱差黄赌毒”等现象,但是它却解决了将近三分之一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这其中也包括毕业大学生。

二、流动人口住房保障存在问题

1.住房保障范围狭窄。住房保障对象最初仅限于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劳动者,对于工作稳定性差,工资收入较低的人口并不可取。而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对象是拥有城市户口的人群,对外来人口也有一定的排斥性,而流动人口大多是外来人口,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排挤。中国现有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设置中,存在着明显的社会不公。这一制度在住房保障领域的延续,无疑将导致一些无力购房或享受保障待遇的非城镇户口的中低收入群体,因为不符合基本条件,而被排斥于保障体系之外。
2.保障性住房供求存在诸多矛盾。目前市场机制中供求之间之所以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一方面,工作稳定性差,收入水平低使得流动人口对住房的支付能力受限,低支付能力让更多的人无法享受廉租房带来的福利,从这一角度看,保障性住房在市场中存在供过于求局面。另一方面,现在城市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低收入家庭得不到廉租房机会,加上大量流动人口的需要,会加剧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鸿沟,使原本就很紧张的廉租房供给问题更加突出。
3.住房保障无法适应经济的过快增长。经济增长过快使得住房保障的保障层次显得尤为不足。2010年11月我国CPI增幅已经超过5%,远高于公积金缴存的利息率,也就是说劳动者所缴纳的公积金的钱在逐渐贬值,并且贬值率在逐渐加大,房价却居高不下,已经无法适应日益上涨的房价。如果在2010年初缴纳100块钱公积金,一年后公积金本息和为100+1.71=101.71元(三年期利率算)。而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101.71块钱的实际购买力仅为96.87元(按CPI增幅5%计算),小于最初的100元。可见公积金账户里的钱在逐渐缩水,缴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在不断下降。

三、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措施

1.加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取消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等界限,统一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有助于减少覆盖人群选取过程的不公平,降低制度运营过程的成本。对于人多房少,房价高涨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流动人口要加大保障力度,同时要扩大其覆盖范围,保障性住房在二线城市还没有投入使用,在未来几年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覆盖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打破传统的只对城镇户籍的居民提供保障的局面,适当将大学生,农民工以及生活在一线城市却无法承担高房价的流动人口纳入保障范围。
2.建立适应当前需求的住房供给制度。建立适合更多被保障人群自身特征的供给制度,同时考虑到预期的因素,政府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对于未来的预期,这种预期既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要适合我国发展的现实情况。也要考虑到需求者对于未来的合理预期。
图1供给需求曲线变化情况
如图所示,政府如果合理考虑到对于需求的预期,并且这种预期是理性的,在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AD2时,会扩大供给,使总供给曲线从AS1向右移动到AS2,此时和最初的P*基本持平,只是总产出增加了。可以看出理性的预期的住房供给并没有使上涨,只是增加了产出。但是如果政府没有合理预期供给市场,降低供给水平或者是扩大的供给量不足以满足需求,就会导致上涨,同时产出下降,GDP减少,引发住房市场同伙膨胀。因此政府应合理预期未来市场需求,正确做出选择,以控制上涨房价,减少通货膨胀。
3.将住房保障法推上日程。我国住房保障水平较低并且实施过程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其实施。合理调整与地方关系:(1)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专项规划、重大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通过财政预算和转移支付等对保障性住房提供资金支持等。(2)地方政府: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划,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住房规划和政策;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监管房地产市场等。
流动人口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特殊产物,备受社会的关注。流动人口住房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流动人口的社会权益不容忽视,涉及到社会、历史、文化,乃至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着手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保障流动人口的住房需求,使其“劳”有所居,老有所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 考 文献
徐晓琪,杜炳汉,罗元文.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07(6)
刘琳.“城中村”住房发挥了廉租房作用[J].中国投资,2009(3)
[3]“十一五”期间我国住房保障驶向“快车道”.http:///roll/201010/20/10000307_103744341.htm.2010
[4]袁志刚.流动人口与社会保障.中国人口网—>人口纵横—>中国人口—>人口与社会进一步完善我国住房制度的政策建议.http://.cn/www/NewsInfo.asp?NewsId=2500.2010
[5]中国人口年鉴——人口流动与迁移.2007

点赞:4247 浏览:1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