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合作互助式学习教师导学层次浅析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生合作互助式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深刻关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注重知识获得的体验过程,并且把学生的个人学习行为扩展为群体行为,强调将学习从师生间的行为转变为学生间的行为,提倡伙伴间的交流、互助、合作、互动,把学习知识的行为提升为获得知识的能力,方法的实践,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一、学生合作互助式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合作互助式学习可以是自发的,主要表现为当学习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但学生这种自发的行为很难使合作互助式学习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1.单向性
这种行为多数具有单向性,总是弱势的一方寻求强势一方的帮助,造成学习的依赖性。
2.随机性、偶然性
这种行为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无法形成连贯的学习行为,合作形式比较松散、合作互助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3.层次不深
这种合作互助无法达到更深的层次,因学生的个人学习行为、思考方式所限,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多数只能就事论事,很难做到以点带面,从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的角度认识问题。
所以,要实现合作互助式学习的高效性,必然要加强教师的导学过程,变单向为多向,使合作互助式学习贯彻于整个学习活动中,逐步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通过教师有目的、分层次的引导,把合作互助式学习引向深入,由知识的交流,逐步深入为思想的碰撞,使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二、教师导学的层次

教师导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合作互助的高效性,而合作互助式学习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才能成为有效的学习手段。教师的引导要具有连贯性,逐步按层次推进,才能达到使合作互助式学习高效的目标。通过对合作互助式学习在个人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我认为可以分成这样几个层次导学:
1.引导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能力的培养
合作互助式学习是以交流为基础,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个性心理品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的导学体现在创设学生交流的平台和情境。在化学学科中,有许多抽象的化学规律需要辨析、解释,把抽象的事物通过类比、举例,转变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所以,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诱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开放的课堂交流氛围。当然,教师在过程中要控制过程和内容,适当地抛出问题或给出结论,让交流在活跃,积极的氛围中适时而止。
2.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讨论
学生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迈出合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从中吸收自己认同的观点,对于自己不认同的部分,了解别人想法的同时,找到自己有不同想法的原因所在,并通过讨论辨析,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虽然是学生自主学习,但教师必要的引导同样重要。设计相应的思维线索,给出必要的讨论范围,关键时刻适当的提点,或教师自己想法的抛砖引玉。教师要让学生的思维开放,但是必需要在一定的尺度内,漫无目的的,不着边际的想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毫无意义,反而使学生走更多的弯路。历经科学探索的思维过程是必要的,但最终要培养的是科学的思维方法。
3.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会质疑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时,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方式、情境,合理性等做出必要的评价,再逐步引导学生之间的互评,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应该交流什么,什么思想共享对集体的进步有积极的意义。这样会提升合作的基点,可能弱势的一方不能解决问题,但善于发现问题,而优势的一方善于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这样的合作互助学习才能持之以恒。
4.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启思,学会理性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课堂中需要提出的问题深思熟虑,即要有启发性,又具有开放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思、有所得。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模仿自己思维的方式,尤其对理科而言,教师的思维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具有一定的经验性,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是合理的、有效的。越到高年级,就越会发现学生的思想成熟了,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有深度,由问具体的题,变成对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和理解,甚至可以和教师一争高下。学生达到这样的水准,就会使学生之间的合作逐渐演变成学生之间的一种引导,由有问必答,知识交流,思想交锋,变成真正的有明确目标的学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808so.com
习共同体。
教师对学生合作式学习的引导应是渐近性的,各阶段的任务不同,但目标应是一致的。教师只有真正把学生的合作式学习细节落实,在课堂活动中创设丰富的情境中去实践、去尝试,及时评价反思这些行为的实效性,不断修正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最终才能达成学生合作式学习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的实现。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相应的思维线索,给出必要的讨论范围,关键时刻适当的提点,或教师自己想法的抛砖引玉。教师要让学生的思维开放,但是必需要在一定的尺度内,漫无目的的,不着边际的想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毫无意义,反而使学生走更多的弯路。历经科学探索的思维过程是必要的,但最终要培养的是科学的思维方法。3.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会质疑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6658 浏览:2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