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中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因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它应该是一种双向的、积极的、均衡的发展模式,是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寻求二者的平衡点,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对方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产生的理由

1、体制转型出现的心理失衡理由。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即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其间产生了强烈的社会震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而商品经济又具有二重性。它一方面推动社会经济活力的不断增强,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实现更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另一方面,它又不断地冲击已构建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从而引发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形成异化了的价值观,成为引发犯罪和社会风气下滑的思想渊源。
2、分配制度的理由。在我们大力倡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 我们的利益分配格局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尽管在市场的竞争中起到了奖勤罚惰的作用,提高了我们的劳动效率,但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和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的现象。社会分配的不公和个人收入差距的悬殊使得社会心理出现失衡,产生了各种利益集团的矛盾冲突,而利益的冲突必定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增加,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和败坏社会风气。
3、历史遗留理由。人口理由在我国由来已久,从某种作用上来讲就是历史遗留理由。我国的人口理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人口数量庞大和人口流动频繁。由于人口基数的庞大使我们每年有大量的新增劳动力,由他们所引发的就业、失业理由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存在巨大的矛盾。庞大的人口给我们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沉重的负担。他们的就业理由往往肩负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幸福。人口流动理由,人口的频繁流动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但同时大规模社会人口流动附带着社会治安理由。人口的增加,导致现在就业压力加大,失业人数增加。再加上就业市场发展比较缓慢,功能不完善更加剧了就业的难度。
4、政府职能转换理由。过去政府的考核指标只重视经济指标,而不重视社会指标。导致全国上下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社会发展。近些年我国政府职能有了很大的转变,但还不到位、还不适应。长期以来强调经济调节忽视社会管理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同时,现阶段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正发生着飞速的变化,而社会制约很难在短期内作出调整以适应变化的需要。

二、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1、改革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第一,改革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体制转型在平稳有序中进行,运用市场的机制调节收入差距。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空相结合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方式,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消除由于体制转型出现的社会震荡。第二,改革分配制度,从分配制度上缩小收入差距,合理的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加大对农村基本建设的投入, 使农民平等的享有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权利;缩小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间的差距,统一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有效的帮扶机制。第三,进一步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力度, 精简机构, 使再分配的尺度进一步向弱势的一方倾斜。以减少行政事业经费, 继取消农业税后再次为老百姓减负,增添更多的实惠。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弥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即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兴办养老、医疗、生育、伤残等保险。
2、解决历史遗留理由,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减少失业。由于历史造成的人口失控,劳动力供给量绝对增加,就业渠道不畅等理由,我们面对的失业与就业理由形势严峻。失业、就业理由在我国是一个重大宏观经济理由和杜会理由。它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继续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也是与社会是否稳定、人民生活水平能否得以有效改善密切相连。在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将失业、就业理由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中应把就业理由的解决置于优先考虑。
3、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中社会管理职能,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解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加强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因此,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加强化社会管理职能。一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要制定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三是要强化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同时大力发扬传统美德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4、矫正心理失衡,努力营造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当前我国正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的基本要求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的社会。而建立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的社会关键就在于对人的需求的满足。人们的幸福是一种感受,是其需要的满足。要使人们有幸福感,首先,就必须处理好人与经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大力发展经济,并同时兼顾社会的发展。其次,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营造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增强人民的幸福感。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就是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学习环境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等来实现。
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下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沈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第4期:第19页.
[2].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理由的决定[N].新华日报,2006年10月18日第1版
[3]曹霞.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理由及其缩小的措施[J].工业技术经济 ,2005年4月第24卷第2期:第28页.
作者简介:范全明(1982- ),男,重庆丰都人,思想政治教育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点赞:4761 浏览:1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