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经济升级挑战与动力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在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估计到2018-2020年,中国的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涉及到的就业人群都会下降。之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快,工人收入提高了,农村孩子很早就放弃读书出去打工。而现在要注意的是,不要被自己的成功打败
按汇率计算,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是6400美元,接近中高收入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未来是否会拉美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要看,中国人均收入能否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间从美国水平的14%上升到50%。
从2001年到200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出口和房地产的贡献各占了3%。而在未来的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应该会在7%~8%之间。这是因为,出口的贡献或将下降至1%,房地产也可能会下降1到2个百分点。即时按照这个速度,中国也将在2023年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再往后看,即使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还会继续下降,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降到5%~7%,中国在二三十年内达到美国人均收入的一半还是有可能的。
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做出应对。
不要被自己的成功打败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在于人力资本的积累。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制造业份额先上升到顶点再下降。按照2005年购买力平价(PPP)计算,这个顶点是人均GDP 12000美元,而中国目前人均GDP按2005年PPP计算是7000多美元。估计到2018-2020年,中国的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涉及到的就业人群都会下降;那么,很大一批人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而他们是欠缺服务业技能的。在基层工人队伍中,80%的人受教育时间不满九年,初中毕业就加入了劳动力大军。我观察到的一个例子是:以前调试有线电视的工作是由大专毕业生来做的,而现在的工人是刚从农村来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都很有限,明显缺乏教育和培训。中国现在面对着城市化进程,这人要在城市定居,那么,将来可能会有严重的城市贫困理由。之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快,工人收入提高了,农村孩子很早就放弃读书出去打工。现在要注意的是,不要被自己的成功打败。
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什么?三驾马车拉动GDP增长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投资、消费、出口是按GDP的支出法计算的,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动力。我认为,未来长期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主要是投资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没有投资不可能有经济增长,这不仅包括政府投资,还包括企业投资。
哪个方向投资?这市场做决定。目前中国的超前投资肯定是有的,但在找不到合适投资渠道时,建设基础设施可能就是好的选择。现在企业或个人把资金过多地投在房地产中,一线城市的房价肯定有泡沫。但政府调控“十年九调”,房价越调越高,难道就是希望看到的?要想让民众的房地产投资回归理性,只能依赖他们从市场本身经验教训。
从经济结构来分析,支撑中国增长的唯一不确定因素就是人力资本的分布不平均。技术进步当然能推动经济发展,但我更愿意把技术进步看作结果。有投资,有人力资本,就会有人推动技术进步。十年之后工人,今天就要增加教育培训。
一些中国制造业企业已经面对招工难的理由,现有模式为继,转型升级。目前有两个方向。第一是到发展中国家寻找市场。低技术制造产业在中国已经很困难了,但在非洲有很大的市场。去非洲考察,当地小孩追着要塑料瓶,因为这在当地是很稀缺的。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做这些低端制造业,而且利润空间很大。第二是到发达国家投资,既可以绕过关税壁垒,又可以获取先进技术。把国外的企业买来继续经营,而不是获取技术解散工厂,是会受到当地欢迎的。就像吉利收购沃尔沃,原厂继续经营,但是吉利技术,非常有利于提升企业能力。当然,条件比较好的企业,要考虑向服务业发展。工业本身有服务业可做,例如广东出现的工业设计园,这是制造业里的服务业,附加值很高。
短期经济的风险主要是影子银行。其影响越来越大,但不在监管部门的雷达上。实体经济依赖影子银行提供资金,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理由。在今年6月份的钱荒中,影子银行是最薄弱的环节。金融改革,刻不容缓。最近有消息说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银行等金融机构,苏宁已经申请成立苏宁银行。监管部门会不会批准?这是个试金石。
经济升级,制度先行
从创新角度来说,制度的基础建设是的。是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创新产生的专利属于学校;后来学校授权教授开办公司赢利,使得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地方经济得以发展。现在北大也有专利,但产权不清晰,虽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却转化。第二是金融,创新没有金融支持是持续的。资金与创意之间金融这个桥梁。举例来说,有几个人在美国拥有开采石油的技术专利,不愿意为别人打工,也不愿意长期开采油井,就成立了一家小咨询公司,很快赢得了天使投资。他们购买油井,改造油井后退出,非常赚钱。如果没有法律保护和灵活的金融体制,他们是做不成的。
创新是系统工程,制度的长期保障。创新成功的概,依靠政府投资去创新成果会比较有限。企业的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如果为了考核而创新,肯定是没有效率的。国有企业的专利数上升非常快,但利润与之完全没有相关关系。国企应该更多地市场化,更追求市场导向,这样创新才会更有性。
李克强总理提出“简政放权,制度升级”,市场能做的都让市场去做。国企市场化的真正阻力,就在于政府不愿意放权。政府总以为拥有产权才能制约企业,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必要时,美国政府对相关私有企业的制约力或影响力,一点不比弱。政府转变职能,逐步退出市场,降低进入壁垒,尤其是服务业,包括金融业、咨询业的进入壁垒。在美国成立一个小咨询公司很容易,但在中国还是很难的,咨询师有资质,而咨询公司也资质,而且很难获得。咨询公司只好到国营咨询公司挂靠,白白交管理费。

点赞:22791 浏览:1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