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信息资源的获取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图书馆纸质阅读的模式,对于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为多元的要求。图书馆作为高校学生信息传递交换的核心部门,构建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基础,馆藏资源信息化、自动化、多媒体化及共享化的图书馆现代计算机网络体系,尤为必要。本文根据大学图书馆资源的网络化需求特点及对信息化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要求,指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理由。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网络;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P393.02
大学图书馆能够向读者提供多种现代化的信息查阅方式,能够有效支持读者外借、阅览、检索、编目、光盘检索、馆间互借等多种类型的阅读服务,此类服务模式都是建立在网络新技术发展之上的。但是伴随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馆网络系统的数据库技术,也开始逐步趋向于同Internet结合的多元发展模式,所以对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等方面,也便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1 大学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成熟,大学图书馆不能只为在校学生及教职工提供信息的查阅、借阅等简单服务,而是应突破传统的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使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在学校任何范围内对图书馆的信息和资源进行访问。由于所有的网络信息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储存,由此衍生了数字化读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按照服务的功能来区分组织结构,以便更具有交互性。网络集成系统的建设由局域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以及存储系统等三个方面组成,可以提供整序后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作为信息的枢纽和集散地。具备集成系统信息数据量大、信息分布面广、处理速度快、安全性稳定性高一级访问并发数高等特点,因此对于网络的带宽、系统的可靠性、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一级数据的存取安全等要求较高。
大学图书馆的馆舍面积至少应为3万平方米,布设至少2000个网络信息点、200个无线点位以及大约100个光线点位。作为图书馆正常运转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器必须使用高性能的计算机,承担数字资源服务应用的PC至少需要20台,作为业务终端、查询终端的微型计算机至少需要500台。网络核心层与汇聚层完成不同功能,核心层的功能主要为高速交换、汇接、传输、流量制约以及管理等,而汇聚层的主要功能是按部门和业务划分Wlan,支持硬件ACL访问制约等。同时要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解决部分区域网络接入的困难。
2 网络系统建设概述
2.1 网络系统建设的目标
通过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建立馆藏书刊和特色书刊目录数据库,使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检索、发掘以及运用,把校内文献信息资源协同处理以及分布式储存,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逐步实现标准化、数字化以及电子化。具体目标为:
(1)图书馆网络应采用综合性与研究性相结合,打造一个先进的、高速的、现代化的主干网络。
(2)建立馆藏标准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配备电子阅览室,馆内统一使用局域网。
(3)健全主干网络上的各种服务,完善网络服务体系,提高网络质量。
2.2 网络系统建设的原则
(1)先进性与实用性
对系统性能要求较高,确保具备先进的系统网络结构以及产品技术,无论性能以及容量都需要进行超前配置,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保护原有投资。
(2)开放性与标准性
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便于网络扩充,同时具备很好的兼容性,易于对整体系统进行调整。在硬件软件的选择上,应符合国际标准或者工业标准。
(3)经济性与安全性
以经济性为出发点,有效制约成本,不盲目追求最新技术,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并且,在具体建设中采取必要的网络安全措施,例如虚拟网段、防火墙、子网隔离以及硬件冗余等策略,使系统抗攻击能力提高。
3 网络系统建设
3.1 总体设计
网络设计采用先进的网络设备与技术,以ATM技术作为主干,使用三层以上交换机,建成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主机系统。集中数据管理模式,互联10Baset,100Baset和ATM等不同的网络协议,使网络扩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的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图书馆大楼进行综合布线,结构设计采用核心层、汇聚层以及接入层网络,每层至少预留一个配线间。网管工作站以图形方式划分众多系统参数与主交换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的性能。
中心机房选择相对居中的楼层,尽可能缩短信息点与交换机的网络线缆路径,中心机房的两台核心交换机是进行校网中心的主交换机的接入,一般是通过冗余的单模光纤进行接入;主机房以及与中心机房同层配线间的的两台服务器汇聚交换机,则是由核心交换机通过多模光纤的方式进行连接;各楼层配线间、电子阅览室的接入层交换机是通过多模光纤接入,最终形成万兆或千兆传输速率的星型局域网络。局域网拓扑结构图如下:
图1 局域网拓扑结构图
3.2 建设步骤
第一期工程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包括管理自动化、检索自动化、制约自动化等。管理自动化细分为装订管理、馆藏管理、数据库管理以及书刊预管理等,检索自动化分为联合目录检索、公共检索以及编目检索,制约自动化分为标准制约与流通制约。第二期工程对网络设备、视听设备以及INNOPAC模块进行完善与扩充,为整个校园网用户提供服务。
3.3 服务器的选择
小型计算机和PC服务器是现在图书馆常用的服务器。小型机多数有2至4个64位的精简指令集CPU,4至16GB的ECC专用内存,并配有热插拔冗余电源。在相同CPU频率和配置下,PC服务器的性能远不如小型机,因此大型数据库的企业级别多选用小型机。PC服务器多配置2至4个32位或者64位复杂指令集的CPU,采用Intel架构,4至32GB的ECC校验SDRAM内存,与小型机一样的热插拔冗余电源。由于CPU处理能力差,但配型灵活,性价比高,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数据库。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的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

点赞:6197 浏览:2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