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阅读教学中文化诉求应然性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是一门蕴含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文化浸染学生,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高品位的文化素养。从文化和教学角度讲,小学阅读教学的文化诉求有应然性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化;应然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阅读课,作为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程同生活的基本时空,是学生吸取积累优秀文化营养的重要窗口,承载着让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从文化层面来解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充盈着智慧、具有灵性、富有诗意,具有浓郁文化底蕴,阅读教学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文学和文化的魅力。小学语文课堂应注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文化浸染学生,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高品位的文化素养。从文化和教学角度讲,小学阅读教学的文化诉求有应然性特点。
1 从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小学阅读教学的内涵层面,小学阅读教学应该强调文化诉求
在新课标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果只谈工具性,那么语文课就剩下孤立的字、词句、篇的语言训练,那么语言文字就失去了它的文化内涵,如过分强调人文性,因为那么语文课就失去了学科本身的特点,成为了一种说教。两者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本质上是统一的,笔者认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把握好度。语文的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应解读语文文本智慧,彰显语文文化魅力,重视文化建构的理由。不应仅仅强调语文学习的功利性,过分强调它的工具性价值,而更应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文化享受,注意从文本中汲取知识和文化,把语文学习作为文化建构的过程,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和价值取向。通过阅读教学,渲染文化氛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阅读教学的对象是可塑性很强的小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意识,有感知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的内在需求,小学阅读教学从内涵层面讲,就应该彰显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如将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和直观形象的画面引入课堂,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的共鸣点,达到“入境始于亲”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优美的音乐,形象的画面自然能够把学生迅速带入一种和谐、优雅的文化氛围中去。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的就是时机要适当。在学生读、说、议、写的过程中,产生“愤悱”之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这时求知欲最强烈,思维也格外灵敏,教师加以讲解,穿插文化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便犹如下及时雨,效果是很好的。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就应该包含着智慧之爱,就应善于进一小学阅读教学中文化诉求的应然性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步创造条件让学生到语文的大海中破浪扬帆,深潜求索,创造出种种充满生命魅力,文化魅力的景观。
2 从教师教授知识过程层面,教师语言、课堂内容须流淌着文化,应彰显文化底蕴
小学阅读教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感受到文化魅力,这种文化不仅来源于文本,还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小学阅读教学中,必须通过老师的语言来具体表述出来,语文课堂上教师点评、诵读、讲解和发问,都可以折射出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品位。没有文化底蕴的会使课堂索然无味,如同嚼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文化素养,不但要读自己专业领域的书,要读中外古今影响学生成长的先哲名人的成长故事,要读研究人心理的书,还应广泛涉猎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各方面的著作,自觉地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文体验”,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名篇佳作,蕴藏着浓郁的文化内涵,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不断地获得积极的文化知识体验,享受学习的乐趣,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从而使课堂沉浸在美好的文化欣赏之中。小学阅读教学要挖掘文化资源,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多数文章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在教材中有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壮丽的课文《庐山的云雾》、《黄山奇松》;有让学生感受到浓郁民族文化氛围的课文《莫高窟》、《孙中山破陋习》;有教育学生知晓“仁、义、礼、智、信”传统价值取向的课文《九色鹿》、《掌声》、《诚实与信任》;有有可以直接感知传统文化魅力的《梅花》、《竹石》等……笔者认为当课堂能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下,引入文化资源,渗透文学教育,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都给学生以文学的濡染和文化的浸润,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厚学生传统文化的积淀。
3 学生知识的汲取、素质的提升使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文化诉求成为一种应然
法国当代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埃德加·莫兰谈到未来教育时说:“这个教育的任务不是传授纯粹知识,而是传授使我们据以理解我们的地位和帮助我们进行生活的文化。”文化的一切方面,从语言、习惯、风俗、道德一直到科学知识、技术等都是后天学习得到的。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抛弃那些过时的不合需要的部分。以“文化诉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定趋势,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内心受到熏陶和感染,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在浓浓的人文气息中得到正确形成,其人文内蕴也得到不断丰富。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应以激励性的文化语言,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促成学生思想自由地交汇、碰撞、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改造,主要是在语文阅读的实践中,对语文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和深思的过程中完成的。笔者认为,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文化诉求,要以课文为凭借,以生活实际为依托,把道德情操的培养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了美的享受,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形成其正确价值取向的目的。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强烈的求知,特别是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更有一种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通过文本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这既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
小学阅读教学,面对的群体是可塑性强、接受力强、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小学生,在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具体的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文化诉求具有应然性特点,在教育改革实践大背景下,当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能把文化当成阅读教学中一种常态需要,当我们能够自觉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具体阅读教学中一定能做好学生智慧人生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王天锡.浅谈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科教文汇,2007(9)
[2]李德顺.价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3.
[3]田文慧.发挥小班化教学的功能优势[J].当代教育科学,2009(6):62-63.
[4]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6.
[责任编辑:刘帅]

点赞:4122 浏览: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