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心理制约源初步调查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心理制约源(focus of control)”来自心理学家罗特(Rotter, 1966)的社会学习理论。国内外迄今关于“心理制约源”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弱势群体的研究。基于当前的研究目前状况,我们决定以赣南医学院学生为被试者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制约源,了解他们的制约能力,以丰富制约源的有关研究,也可以推动心理制约源理论在正常群体中的应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制约源;调查
所谓心理制约,是指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愉快、主动地应付困难处境,而同时另一些人则表现出消极态度的一种假想的内心状态。而“心理制约源(focus of control)”来自心理学家罗特(Rotter, 1966)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该理论中,心理制约源被认为是有关个人性格及/或行动与事件结局间关系的泛化性期待。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结果,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想要弄清楚它的“制约源”,这是人们理解周围世界的一般倾向。只有弄清楚一种行为或活动结果的来源或制约源,这种结果才会对个人产生作用。制约一种行为或活动结果的源泉有两类:一类是“外部制约源”,另一类是“内部制约源”。
许多研究表明,制约感不仅影响个人对自己行为的知觉,还影响个人对他人行为结果的解释。制约感强的人,常常将别人的行为结果也看成是由他个人的理由造成的,而不把它理解为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反之,制约感弱的人也倾向于把他人的行为结果归因于外部因素。
国内外迄今关于“心理制约源”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弱势群体的研究。基于当前的研究目前状况,我们决定以赣南医学院学生为被试者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制约源,了解他们的制约能力,以丰富制约源的有关研究,也可以推动心理制约源理论在正常群体中的应用。
1 研究对象
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策略,从赣南医学院大

二、大

三、大四在读大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选用由采用Paulhus D. H. 于1985年编制的制约圈(Spheres of Control,SOC)量表[1]。该量表主要面对大学生,容易自我评判,加之I-E心理制约源量表在结构上存在理由,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比较适用进行理论研究,因此本研究选用SOC作为评定心理制约源的工具。SOC是一组三维的测量表,涉及了个人实力、人际间制约与社会政治制约三个范围。它包含三组,每组有10个条目,即个人实力量表、人际间制约量表与社会政治制约量表。采用7分评,从非常同意至非常不同意,每个分量表中有一半条目反向陈述,并混在问卷中,均采用正向评分法,分数越高,制约力越强。三个量表的a信度值分别为0.78,0.77,0.81,具有较高的信度。由于该问卷直接从国外翻译得来,在实测之前,对社会政治制约量表中不适合我国政治环境的条目,进行了微调。
3 研究策略
正式研究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其中二年级31名,三年级32名,四年级37名;男生42名,女生58名。问卷属现况调查,采取集中当场独立填写问卷形式收集资料。使用统一印制的调查表,由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立即收回。最后采用SPSS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结果和分析
以制约圈量表的三个维度为指标,了解大学生人口学变量,在心理制约源上存在的目前状况。
1)大学男生、女生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分布见表1:
对上表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在“个人实力”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4.295,p<.01,说明女生在“个人实力”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不同性别在“人际控制”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的“人际控制”不存在差异。在“社会政治控制”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105,p<.05,说明男生在“社会政治控制”方面高于女生。
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分布见表2:
对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个人实力”和“人际制约”两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三个群体在这两个因子上不存在差别。三个群体在“社会政治制约”上,存在显著差异,f(2)=2.91,p<.05,说明在“社会政治控制”上,不同年级之间存在差别。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大二学生与大四学生的“社会政治控制”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达到了.05的水平,大二学生的“大学生心理制约源初步调查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社会政治控制”得分显著高于大四的学生。说明不同阶段学生的“社会政治控制”力存在差别,因为不同阶段大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不同,大二学生的任务相对简单,完成每天的学业就可以,但是大四学生随着面临任务的变化,以及思想上的成熟,会改变一些想法。从数据上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变化,“社会政治控制”下降的趋势,这与学生的思想成熟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3)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心理制约源方面的得分分布见表3:
对上表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生源地学生在“个人实力”和“社会政治制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三个群体在这两个因子上的制约力没有明显差别。生源地在“人际制约”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f(2)=2.81,p<.05,说明在“人际控制”上,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来自城市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人际控制”上存在显著差异,达到了.05的显著水平。
5 讨论
5.1 被试在“个人实力”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其它两个方面,而“人际制约”方面的得分又显著高于“社会政治制约”,可见在他们的生活中,心理制约源的重点在于“个人实力”,其次是“人际制约”,最后是“社会政治制约”。
5.2 女生的“个人实力”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但是男生的“社会政治制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种差异正好体现出男女生不同的兴趣点,相较于男生而言,女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具有更强的自我制约能力。但是相对而言,女生对政治方面的理由,不够关注,而男生较为关注政治理由,所以表现出较强的“社会政治制约”。这也有可能与传统的中国文化有关,中国自古便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所以女性的参政意识不是很强。国外对心理制约源的研究,多集中在弱势群体上,比如说:残疾人、癌症患者,以及与高群体的关系等等,所以无法在这方面进行比较。
5.3 来自城市的学生在“人际制约”得分上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城市学生可以接触很多的人和物,相较而言,农村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人和物,相对比较单一,从而使得他们在交际方面会出现一些理由。有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有关研究也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比较容易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理由和困扰。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34-336.
[责任编辑:王静]

点赞:15613 浏览:6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