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资源,语文老师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策略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用这样的原则指导的阅读教学,才是所说的现代阅读观。
时展,知识呈几何级数激增,鲜活的资源和呈现形式层出不穷,的老师也应该转变阅读观: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各种语文资源,另一方面要使阅读方式和呈现形式多样化。这样才能使的阅读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使阅读真正发挥作用。
比如在讲解郦道元的《三峡》这一课时,课前就提醒学生利用各种策略搜寻有关三峡的材料,这其实就是“有目的的阅读”。课堂上,有的同学拿出了自己和父母在三峡旅游时的照片,有的展示了自己在图书室检索到的三峡的图片和文字说明,有的朗诵了自己阅读过的关于三峡的文章,还有的拿出自己在网上搜索的关于三峡的视频……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活,而且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所谓的现代阅读观,归根到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不断改善,不断完善。不得不说的是,现代阅读观的推行并不意味着过去的那种“一杯香茶一本好书”的方式一去不返,古老的和现代的可以同时存在,并行不悖。因为热火朝天、异彩纷呈的阅读活动,也一个人阅读时安静的冥想和会心的笑容。

一、紧扣教材进行阅读

前面讲语文资源丰富多彩,几乎是以汪洋大海的形式呈现在面前。只是可以用来阅读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那么,取哪一瓢呢?
有的教师误认为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大课外的选文,课内的文章可教可不教,这就错了。其一,中考的题目是“理在书中,题在书外”,课内外遥相呼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课内文章的教学,让学生学好。其二,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专家教授们按照一定的体例精选编排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地补充一些时文、美文,但不应对语文教科书“伤筋动骨”,不能避开教科书不教,专搞“阅读题海”的训练。
笔者的观点是:紧扣教材,教材已经给设计和提供了阅读的资料和方向。以教材为核心,由教材生发开去,的阅读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把教材中的课文读实、读透
或许有人认为这根本不值一题,可事实上又怎么样呢?教材是浓缩的精华,了语文界专家的聪明智慧,荟萃了人类文化、文学的优秀成果,有多少老师能要求学生把课文认真地、从头到尾地、从形式到内容、从感情到技法地去精读呢?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其他的阅读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非常值得怀疑!
2.根据教材的要求来选择读物
比如,八年级下册专题《鸟》的“写鸟”板块的第四题:你在课内外读过以鸟为抒情对象的诗歌、散文,以及介绍鸟的存活状况、人们爱鸟护鸟情况的文章吗?班上召开一次以“鸟是人类的朋友”为话题的讨论会,请你写一篇文章在会上宣读。这一题就明确了阅读的方向和内容,给的阅读提供了抓手。
3.根据教材的编排体例来圈定读物
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是道德修养。导语里讲:无私,敬业,诚信,友善,谦和,宽容……是中国人民提倡和追求的道德境界……读读这些文章,你的心灵如同沐浴着德化的雨露,会自觉地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这一单元收集了的《纪念白求恩》、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刘禹锡的《陋室铭》,连同导语,其实在提醒和指导再去阅读相关的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文章。

二、关注学生的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决定了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的老师在组织学生阅读之前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关注学生怎样的阅读,他们感兴趣的是哪些?他们最的是哪些?他们最欠缺的又是哪些?的老师要善于倾听和体察,从阅读材料的选择,到阅读的基本要求,再到阅读成果的呈现形式,都应该是学生能接受的、愿意去做的,甚至是迫不及待要去进行的。
当然,学生的视野毕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教师也应该将自己的阅读理念告诉学生,并下气力进行引导。教师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阅读每一篇文章或某一本著作前,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将老师的阅读要求内化为学生自我的阅读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并富有成效的阅读。

三、授之以渔,提高效率

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仅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因此,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策略十分,同时这也是应对考试要做的工作。
比如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时候,要求学生拿起笔来,认真记录。至少应该做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字词句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二是作文构思、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注定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让学生特别关注字词的识记、理解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同时,在阅读中,还要指导学生学习借鉴所读作品的思想感情、写作技巧等,记录,可记录原文,可写下心得,也可以进行仿写。读书是一定要动笔墨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在阅读中记录下学生认为自己最的东西,可以时时翻看,不断提高,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到今天为止这句话仍给莫大的教益。
再比如,阅读要善于归纳。语文学科与数理化的最大不同,就是更偏重思维,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无法进行像数理化一样的题型归纳和小结。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完全准确的。语文一样可以归纳,而且归纳。比如,在阅读说明文的时候,就可以按照以下几块进行分析、归纳:(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2)说明对象;(3)说明对象的特征;(4)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5)说明策略的使用及其作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6)说明方式的变换(平实说明,生动说明);(7)说明文的(时间、空间、逻辑、程序),(8)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读每篇说明文的时候,都能按照这个思路去解剖文章,分析和归纳文章,那么以后再读说明文时就真的会是“目无全牛”了,在考试中再遇到这样的阅读理解就真如“庖丁解牛”一般了。
显然,语文的阅读教学精心策划,悉心指导。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掌握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并且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和技巧,才能真正使的阅读教学走上正确的轨道,真正发挥出阅读教学应有的效果。

点赞:5182 浏览:18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