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研究公民政治参与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对于维护公众利益,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有着作用。同时,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政府决策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内容和目标之一。

一、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涉及公民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是多种多样的,如选举制度、旁听制度、民意调查、信息公开、信访制度、民间团体参与制度等。
1.选举制度
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方式。从我国现有的选举制度来看,选民的素质、政治意识,选民对候选人的了解程度,选举过程的透明度、公开度等影响到选举效果的因素。因此要提高选举的质量就要求健全基层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以此调动公民的政治热情,增强其主体意识,从而使选举真正反映和体现民意。
2.听证制度
听证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决策的过程,也是尊重公民知情权的体现。现在我国的听证制度存在理由,因此要扩宽参与听证的范围,参加人员不仅要有各方的专家,还应邀请一些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代表以及人民群众的代表。在听证结束后,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召开会议,询问这些人员的意见和倡议,对好的提案,应该有人员负责整理、上报。在听证会完了之后,有关部门负责人应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对人民的意见做出回应和答复。
3.信息公开制度
“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信息公开是公民有效参与的前提。然而,由于公民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受阻,造成公民不能准确地把握政策和方向,在参与公共决策时不能提出合理有效的倡议,最终导致公民政治参与失败或失效。为了解决这一理由,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确保公民的知情权。 确保政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程序上的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内容、执行方案及程序公之于众,并且接受公民监督,吸纳反馈意见。
4.规范公民网络参与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网络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拓展了公民参与的空间。网络,公民可以及时掌握政府多方面的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借助网络可以表达公民的政策诉求,推动公民与政府的直接对话,实现与政府的互动和沟通。同时,为了防止网络参与的无序化,政府也应对公民网络参与进行引导和规范。

二、加强公民参与的法制化建设

曾指出:“为了保障人民,加强法制,使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转变而转变。”在目前我国公民社会尚未形成的背景下,公民参与法制化,可以推动公民参与走向广泛化和纵深化。目前,我国有关公民参与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操作性也不够强。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公民参与具体管理行为的规定比较模糊的,也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已经制约公民参与的严重障碍。

三、转变政府理念,建立电子政府

现代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转变理念,从公共事务的决策者和引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公民“习惯于”接受管理,对参与政府政策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些就使得政府决策比较盲目,政策执行中的成本和阻力增大。所以,就应加强对政府官员的教育,培育其现代意识,使其明确公民参与的主体地位;政府也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让公民正确行使参与权。设立政府网站,“官民”之间搭建起了电子桥梁。同时,电子公民、电子民意调查等结果就可以迅速反馈到有关部门。因此,建立电子政府,可以提高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效能,同时也体现了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

四、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由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和的政治体制的影响,致使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进程缓慢,从政府官员到普通公民,都在不同程度上养成了不公民参与的习惯。所以,就要树立新的观念,积极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良好氛围。推进和完善公民参与,培育全新的参与型政治文化,要注重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意识和参政意识,提高公民参与的热情及对政府的信任感,最终使公民参与走向纵深化。

五、提升公民素质

有效的公民参与还要求公民具备相应的素质。一般来讲,文化素质较高阶层的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意识更强,行为也更理性。“高水平的群众参与是政治体制而组织起来的,是结构性的。”调查数据显示:“当人们的知识文化素养普遍提高的时候,就会提高对政治方面内容的敏感度,意识到与自我利益相关的义务责任,增强自我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政治事务和地方事务”。美国比较政治学创始人阿尔蒙德和美国政治学教授G ·鲍威尔也指出,“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具有更多的政治意识”。美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和维伯曾在考虑美国、英国、西德、意大利、墨西哥等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态度时指出:“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中,正是那些受过教育的人,最有可能坚持参与的规范,而可能较少主张个人在其地方共同体有积极参与的责任的,则是那些只受过小学教育或更低的人。”加强公民教育,可以提升公民素质,提高公民的参政能力。要在吸收国外公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努力引导公民树立平等观念、自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法律素养,使公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实质性的提升。

六、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所以出现不同的声音是不可避开的。从全球来看,凡是法治化程度比较高和政治比较廉洁的国家,都十分新闻舆论监督的独特作用。在我国,诸多新锐广播、电视、报刊栏目的出现,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窗口,它们不仅使公民的政治要求得以表达,而且还以舆论的力量对政府形成无形的压力,从而使政府行为增强了公开性、透明度和实效性。当然,“虽说我国的新闻媒介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受到的行政干预还较多,还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但正在深化这方面的改革,使其作为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作用得以加强,并以其独特的方式给政治参与带来成效。”
作者简介:
[1]列宁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第16页。
[2],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96页。
[3]邹乐,政治文明与扩大我国公民政治参与[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 2 ),第34页。
[4][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变动社会的政治程序[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3版,第96页。
[5]李东兴,论知识差距与政治参与关系[J],理论与改革,2003(2)。
[6](美) 加布里埃尔· A · 阿尔蒙德, 小G ·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 7年出版,第290页。
[7][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伯著,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制[M],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 201页。
[8]刘玉,扩大公民政治参与途径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7),第12页。

点赞:8488 浏览:3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