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疗效观察与护理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临床疗效与护理。策略:选取我院收治静脉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疗效确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湿敷治疗,且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静脉炎;中药;外敷;护理.
1004—7484(2013)10—0479—02
静脉炎是临床上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红、肿以及痛,沿静脉走向呈现条索状的硬结,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影响治疗进程[1]。以往临床常用的温水热敷、理疗以及50%硫酸镁湿敷等策略治疗,但其治疗效果均不是十分理想。为研究静脉炎的有效治疗策略,我院选取收治静脉炎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组采用用中药外敷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静脉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参照美国输液护理学会提出的相关诊断标准,Ⅰ度: 局部皮肤出现红肿和疼痛,静脉没有发生条索状转变,触及未发现硬结;Ⅱ度: 局部皮肤出现红肿和疼痛,出现静脉条索状转变,触及未发现硬结;Ⅲ度: 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或者水肿并伴有疼痛,出现静脉条索状转变,触及可发现硬结[2]。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6.7±2.9)岁,其中Ⅰ度19例,Ⅱ度25例,Ⅲ度16例。其中23例因输注化疗药物所致,19例因输注抗生素及中药制剂所致,9例因输注甘露醇所致,9例因输注脂肪乳所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发病理由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说明两组之间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策略
对照组患者给予50%的硫酸镁进行持续湿敷,每隔1h观察1次,每次治疗2h,每天4次,湿敷过程中及时更换纱布,保持纱布的湿润。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治疗,配方为40g丹参,40g忍冬花,40g黄蔑,40g牛膝,30g伸筋草,30g透骨草,20g红花,30g葛根,30g附片,加入适量水煎煮20-30min,然后取出药汁浸湿敷布,湿敷于局部皮肤,温度保持在38-40℃为宜,保持敷布湿润,每隔5-7min更换1次敷布,每次治疗0.5h,每日4次,治疗2天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
痊愈:沿着静脉走向的红、肿症状基本消退,触及无压痛感,血管变软,恢复弹性;显效: 沿着静脉走向的红、肿症状明显消退,触及有轻微的压痛感,血管明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显变软;有效: 沿着静脉走向的红、肿症状明显消退,但血管仍然出现条索状,血管硬度稍微降低;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8例,有效3例,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6例,总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为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静脉炎是由于静脉输注过高浓度以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者反复输液等理由造成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下肢静脉由于静脉瓣多且血流缓慢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肢静脉,因此临床静脉输液时尽可能选择上肢静脉。使用湿敷硫酸镁治疗静脉炎是利用硫酸镁的高渗作用,局部组织水肿消退,解除血管痉挛,但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效果不显著,若组织出现变性时使用时间较差长,见效较慢[4]。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静脉炎发病机制是由于静脉输液损伤局部脉络,血溢肌肤,则局部发红,气血不畅,痕血阻滞,不通则痛,凝聚于肌肤,输液受阻则肿胀,癖血内蕴化热,则局部发热[5]。本组采用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配方中丹参可活血祛癖,凉血消肿;忍冬花可清解血毒,宜散风热;黄芪可利尿托毒,补气固表;牛膝可活血祛痕,消痈肿;伸筋草可舒筋活络,祛风除湿;透骨草可解毒止痛,祛风除湿;红花可活血通经;葛根可除烦止渴,升阳解肌;附片可逐风寒湿邪,回阳救逆。诸药合用可推动血液循环,扩张局部血管,可以达到消癖、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同时还可营养肌肤、解毒,并推动皮肤恢复弹性和颜色。中药外敷治疗时温度应保持在38-40℃为宜,保持敷布湿润,每隔5-7min更换1次敷布,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采用中药外敷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由此可见采用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疗效确切,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湿敷硫酸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红肿痛症状,缓解患者疼痛,且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霞,孟娣娟. 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0):2612-2614.
[2] 潘月英. 中药外敷治疗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3): 168-169.
[3] 陈广琼,倪彩霞.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11,23(9):126-127.
[4] 李叶梅. 中药外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1522-1523.
[5] 沙莎,刘薇群,程卢山,等. 中药外敷治疗化学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8):2592-2593.

点赞:14122 浏览:5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