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新媒体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阐述了新媒体的概念和主要特征,以及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双重影响,并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倡议和策略,如更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 心理健康教育 创新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作者简介]殷成洁(1973- ),女,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樊巧云(1983- ),女,安徽桐城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连云港 222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苏北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新媒体背景下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BXLKTYJ13011)。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086-02
新媒体作为一种与传统媒体存在极大差别的新的重要传播手段,正在转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新媒体一词最先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1967年提出。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次使用新媒体一词,使得新媒体一词逐步流行并扩展至全世界。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和web2.0、3G等技术的推进,在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础上,新媒体迅速发展,在我国短时间内就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
本文研究的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通信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传播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资讯、内容和服务的新兴媒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融汇了多种传播技术,使传播可以在更多元的方式下实现”。由此可以看出,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存在以下主要特征:首先,数字化是多媒体最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传输手段、接收终端以及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其次,交互性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最后,即时性和迅捷性也是新媒体的明显特征,它为信息量的海量增长和及时共享提供了可能性,实现了麦克卢汉“地球村”的预言。新媒体的这些特征契合了追求个性的大学生的需求,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双重影响

麦克卢汉在其经典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论述到:“媒介不只是传递信息,还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样子,媒介是人的延伸。”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将人们的现实交往延展到一个虚拟的精神交往空间,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虚拟与现实共存的生活方式,这一事实对于处于成长和发展中的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既有积极的影响,也不可避开地产生消极影响,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认知方面

多元化的信息一方面拓展了大学生的认知范畴,另一方面鱼龙混杂的信息使大学生更易产生认知偏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发布信息,共享、交流信息,所以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与社会的关联性,推动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但是大学生心理还处于不成熟阶段,面对新媒体庞杂的信息潮,其自身缺乏理性的独立判断能力,再加上好奇心较强,面对新媒体的匿名性和虚拟性,无法准确地认知与判断,易受到各类垃圾信息和网络谣言等大量负面信息的诱导,其价值观会受到消极影响,容易做出一些违背信息道德的行为。另外,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造成多元复杂的文化生态,使整个社会价值体系极度分化。信息内容、信息发布和接收的碎片化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信息认知的有效性。

(二)情感方面

多样化的平台一方面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过于沉溺网络的交往易于使大学生产生情感缺损。大学生由于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上的不平衡,情感发展还不稳定,波动性大,情感体验需求丰富而复杂、强烈而深刻,博客、微博、微信、等多样化的平台成为大学生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从而获得支持、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一些大学生长期以隐匿的角色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频率不断下降,交往能力不断弱化,便会出现孤僻、人际关系淡漠等心理异化现象,大大增加了焦虑、抑郁等心理理由的发生率。

(三)意志方面

开放化的空间一方面推动了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另一方面复杂多变的媒体环境易于使大学生处理理由时走向武断、极端。新媒体营造的开放化空间有利于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生活,如自从2010年微博盛行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对社会热点与难点理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身的诉求,自主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得到锻炼,独立人格得以彰显。很多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的大学生在大是大非等原则理由上能坚定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勇于承担责任。但是,在政府难以发挥作用的电子荒野上,亿万个网民亿万种声音,多数同意的原则被伤害后难以找到有效协调社会整体利益的手段,可能导致日益严重的无政府状态。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媒体环境下,受制于主客观等复杂理由,一些大学生在对待诸多社会理由时容易盲从,甚至成为谣言的制造者与传播者,走向武断和极端。

(四)行为方面

虚拟化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的自主成长,另一方面可能助长一些道德失范行为乃至网络犯罪行为。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丰富、自由与开放,对于求知欲强且对外界信息敏感的大学生更具吸引力,虚拟化的空间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交往的行为模式,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但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过度依赖和沉溺,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弱化学生的深思能力和交往能力,并且由于缺乏传统社会的束缚,一些比较缺乏自律精神的大学生容易淡化自身的社会责任,从而做出一些诸如网络谩骂、侵犯知识产权、攻击等道德失范行为乃至网络犯罪行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点赞:5094 浏览: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