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该理论在英语听力课中的具体运用和良好效果,为把建构主义运用到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模式。
大学英语 英语听力教学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明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已形成丰富的经验,或通过合情理的推理得出对问题的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学生把已有的信息、知识、情感、经验及文化带到文字中,把现有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从而建构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巨大作用。加强大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进行英语视听立体化教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效果。
发表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的《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808so.com
英语听力教学初探》(作者张军营)一文指出:“影响英语听力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即母语障碍、语法障碍、词汇障碍、综合理解障碍、心理障碍和文化障碍.克服这些障碍、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导入、注意循序渐进等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以上理论,笔者设计了一份关于“大学生英语听力现状及对策”的问卷调查,对本校的一年级级英语教育班60名学生和8名班主任以及8名听力课任课教师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让他们认真如实地做了这份调查问卷, 目的在于客观全面地调查学生英语听力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改进方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及取样办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一年级三个班60名学生和8名班主任以及8名听力课任课教师就学生的英语听力现状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2.调查工具及方法。本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根据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份包含3个封闭式问题的问卷表进行问卷调查,此外,还采取访谈、录音的形式进行调查。
3.调查的重点内容和方法。在调查中,无论是对学生、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笔者把学生平时在听英语材料时“你认为影响听力效果的因素”以及“你认为如何有效提高英语听力能力”作为调查的重点内容。
4.调查结果。发放学生问卷60份,收回问卷60份;发放班主任问卷8份,收回8份;发放听力课任课教师问卷8份,收回8份;教师访谈15人,录音笔记15份。并对调查中的部分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工作。结果如下表所示:
一、分析
从本次调查得出的结果看,目前大学生英语听力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极大的重视。由问题1的调查可以得知,听力课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感到对学生听力水平不满意的占总人数的63%,学生对自己听力水平感到非常不满意的占学生总数的80%;说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学生的听力水平不满意。
从问题2的问卷调查得知,教师和学生认为影响听力效果的因素占前三位依次为文化障碍、词汇障碍、听力技巧 。由此可见,学生知识面窄,对不同领域的题材知之甚少,英语词汇贫乏、听力技巧等成为影响听力效果最大的障碍。
问题3的调查结果表明,95%的学生、88%的班主任以及88%的任课教师认为平时加强各种有关文化背景知识材料的听力和阅读训练,扩展知识面是提高听力的有效途径。另外,85%的学生、63%的班主任以及75%的任课教师认为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听材料获取信息更为有效。另外,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了还有小部分教师及学生对多媒体视听立体化教学仍心存疑虑。
二、对策
对策一: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的自主学习,加强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使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熟悉日常交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化共存。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模式。近几年来,无论是英语教师还是英语学习者都已经逐渐认识到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他们更加注重对文化以及文化差异的学习。根据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从广义上讲,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等。从狭义上讲,主要包括世界观、思维模式、社会主旨和方向。将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储备作为听力教学的切入点,作为“生长点”建构新知识,比单独进行枯燥的听力训练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因为听力活动涉及到语音、语调、语法、句型乃至文化与社会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所以听者除了需要熟悉常用单词或词组的发音外,还必须掌握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听力理解是以人们对语言文化的了解为必要条件的。许多学生对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没有掌握英语中一些词语的联想意义、社会意义及语用规则,因而出现了在听清楚了每一个单词及句子的情况下,还是不解其意,或者造成误解的情况。要想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必须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以此作为基础,在听的过程中,建构新知识,这是突破听力障碍的关键之一。
鉴于以上认识,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环境,努力创建英语文化背景学习环境。如在教“A Sweet,Sweet Home”(Listen This Way Book 2)一课第四部分“The Refrigerator Art”时,我鼓励学生利用语言实验室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本部分是一段约有4个左右的单词长度的关于“The Refrigerator Art”的短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填上空缺的词,之前,我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The Refrigerator Art”时,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从没有听说过。在听完第一遍之后,20个空缺单词,全班同学加起来填对的不足6个。究其原因,98%的学生说因为事先头脑中没有关于“The Refrigerator Art”的任何知识,所以听完之后一头雾水,好像有些空缺单词能听清楚,但不敢确定是否正确。于是我鼓励学生利用语言实验室的网络系统,查阅关于“The Refrigerator Art”的有关知识。五分钟之后,有的学生找到了有关的图片、有的同学找到了更多关于“The Refrigerator Art”的文字。再经过五分钟的热烈讨论之后,我让学生又听了一遍原录音之后,效果大大提高,全班同学答题正确率提高到86%,尤其在理解如“In some homes the refrigerator works like a museum to show collections of refrigerator magnets.”这样的句子时,学生反映猜了好多遍,也没有把refrigerator和museum 联系起来。在了解了有关“The Refrigerator Art”的知识并看了图片之后,才毫不犹豫地填上了museum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808so.com

点赞:29177 浏览:13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