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音乐内在联系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学和音乐在表现形态上具有一致性,又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文学音乐更好地体现,音乐植入文学因素。两者相互影响与融合,使人们在文学与音乐的优美意境中不仅增长见识,陶冶性情,更提升了艺术欣赏品位。
关键词:文学 音乐 联系

一、文学与音乐的艺术特点

文学和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具有各自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文学是“看”的方式来体现文学的静态艺术,语言、主题思想、故事情节是文学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们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文学运用文字语言传播表达作品的内容与思想,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的内容与其所表达的都有自己的理解,从而提升自我审美情趣。音乐是“听”来传播的动态声音艺术,其中旋律、节奏与和声,构成了音乐的三要素。音乐特别的音效和音响等策略的结合实现不同的声音效果。听者倾听音乐,可以感受不同的旋律与节奏,因而产生不同的理解与感受,丰富自己的想象与认知,从而提升对音乐作品的喜爱程度。
文学是叙事的方式将人物、主题、情节等一系列因素组织在一起。运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曲折精彩的故事情节,从而展现所写内容的含义与思想感情。这种文字是明确而直观的,具有规范性,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表现形式。文学所描写的自然景色、人的社会关系及道德面貌、内心世界等方面,所涉及的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是真实客观存在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正是对客观世界最真实的感受,以此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作者的世界观、政治立场和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文学生动的艺术再现了生活本质的特性,因为一切文学作品的题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与个性特征,是具有共性的艺术。文学作品也从不同层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与发展目前状况,使人们能更真实而深刻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性情,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是非判断的能力。音乐善于抒情,善于深刻、生动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思想感情,音乐所展现与表现出的内容不完全实际的事物,它只是用声音的手段来展现与人类活动相近的感受,所表达的是一种模拟与提示性。人们想象感受出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与情感。这种真切与深厚的情感会激起听者的共鸣,进而打动听者的心灵,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
文学是用文字表达的持续性来展现作者从最初的构思、创作一直到读者的阅读与欣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也一定的时间,但相比音乐的时间性,更具持久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阅读的深入在读者脑海中产生直观的印象与感受,而由此产生的对文学的影响与会在读者脑海的印象越来越深刻,从而产生自我的一种感知与理解,这种自由的塑造性也是文学审美情趣的体现。音乐离不开时间,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在时间中进行展现的,音乐动听的旋律时间的流动而流动,时间的消逝而消逝,听者从时间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所表达的内容,时间的结束意味着音乐的终止。所以音乐的欣赏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过程,按照时间连贯地听完,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欣赏过程,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与印象。音乐会伴时间的消逝而结束,一曲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听者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这个画面是动态的,是可以感受随时变化的,听者的思想与意识会随之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一段优美的音乐所展现出的音调与旋律经常反复地倾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美的含义,这也是好音乐百听不厌的缘故。
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不仅有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也有各种舞曲,以及各种器乐作品。比如,流行音乐有着节奏鲜明、轻松活泼等特点,它的演奏策略,所表现的情感也尤为丰富。流行音乐的优点在于抒情、通俗,歌词易于记忆与传唱,这样的曲风与生活相贴近,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不论听者文化水平如何,都容易接受,是大众传唱最为广泛的一种乐种。一首好的音乐作曲的创作,由演唱家传递给广大听众,从而表达出作品所包含的思想与感情。优秀的演唱家可以将音乐的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提高了作品整体的欣赏度和价值。好的音乐作品传唱的时间也更能持久,最终经典流传的音乐。文学是现实生活的表达与提升,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不同的感觉与审美情趣,将人物与故事记录下来,文字的方式塑造出各式各样不同的和场景,最终变成可供读者阅读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将作者自身的价值取向与人生观、世界观等都融入其中,代表了作者自身的观点与看法。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文学所表现出的时代印记是其所特有的标志,是永久的、深刻的,不可替代的。
文学和音乐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音乐包含的内容丰富,有情绪、精神等要点,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情感,不会直接指向某个目标。文学作品则以传递理智而客观的信息为主,以词语为主要组成结构,所表达的内容具有统一与具体性,因此许多精神层面的内容不能很地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而音乐的意境却非常深刻浓重,音调的高低、轻重都可以将不同的感情表达得更热烈、更丰满,这也正是文学的局限之处。同时,音乐也不可能像文学那样,对所描述的内容做出清晰直白的表达,所以,音乐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二、文学和音乐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文学与音乐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属性,但二者在艺术创作策略、创作设计乃至创作题材等众多方面又具有艺术创作的对应性。
自古以来,文学与音乐就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非常流行的歌曲《涛声依旧》,这是由歌手毛宁演唱的,优美的歌词、抒情的旋律,给听者营造了一种优美的意境。由于歌词朗朗上口,这首歌曲也被广泛传唱。这首歌曲优美的意境与其经典的歌词密不可分,词曲作者陈小奇正是从唐代的一首诗《枫桥夜泊》中的创作灵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张继的著名诗,诗中描写了江南水乡夜色的幽静与优美,作者领略到了这种意境之美,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感。这样秀美的诗句能够流传几千年,可见作者的文学功底之深、作品之经典。将这样经典的诗词运用到现代的流行音乐当中,这样的结合所创作出的音乐人们口中不断传唱的歌曲。可见,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不仅使音乐有了别样的魅力,也给后人带来了欢乐。可见,文学是音乐的土壤,音乐也为文学插上了翅膀,两者并肩而行,为艺术增添了色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音乐与文学都有着非常默契的结合,由此产生的许多作品一直流传至今。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音乐家,他将文学与音乐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诗经》是儒家的文学代表作,其中收录了305首诗歌,而孔子曾经为《诗经》正乐时,能够和着伴奏唱完305首不同时代与不同风格的歌曲。他甚至认为人不学民间歌曲,是毫无前途可言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音乐是人的最高修养。可见,孔子将文学与音乐的运用做到如此程度,是值得称道的。
对于文学和音乐的关系,可以从美学的视角来加以了解。音乐是人们对于理想的渴求,当人们渴望冲动时,就会希望实现理想,一直沉浸在自我的理想世界中。如何将理想变成现实,人们想到了音乐,当沉浸在理想之中时便了一种美的享受,给人们带来了亲切之感,人们对美的感观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音乐的魅力也散发出来。比如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极具文学之美的词。这首词是中秋时思念亲人的作品,是苏轼表达对弟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在中秋月圆之时,很容易对月亮引起联想。月亮是极具浪漫色彩的物体,中秋圆月使人联想到团圆的美好,也有思念之意,月亮凝结了人们对许多美好事情与理想的憧憬。苏轼运用这种的描法,将对亲人的思念的意境刻画得入情入景,使人感同身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同时苏轼也将自我内心复杂矛盾的感情表露无遗。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又有一丝消极的心情在里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的最后作者仍表现出了一种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这首词也苏轼的代表作,流传至今。这首意境优美的宋词也深受现代人的喜欢,拿来改成了歌曲,经过不同歌手的翻唱,别有一番韵味。古代文学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给了人们全新的视听感受,透过这些音乐,人们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内容的含义与思想,对文学与音乐之美有了更多的认识与感受。
总之,文学和音乐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使听者可以想象了解音乐作品的美妙之处,同时观众可以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和音乐所营造的意境之美,深刻地领悟到作品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慧妹.文学的意识形态与话语实践,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反思[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9(3).
[2]周彦.李斯特《但丁读后感》的音乐思想及演奏处理论析[J].四川戏剧,2011(2).

点赞:4557 浏览:1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