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压力与教学效果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高校,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大学生的特点、晋升职称的压力、社会角色期待的压力及其他现实理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压力尤为突出。过大的心理压力不仅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还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要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就努力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学科地位,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从而有效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心理压力 教学效果
: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70
1 高校思政课教师心理压力的构成及成因
1.1 思政课特殊地位带来的压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学科,担负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研究的重任”[1],“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非常的作用,这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2]。同时,该学科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它的发展还会给理论研究、教育和宣传工作及理论工作队伍建设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平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但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之间一直矛盾,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际上没有自己的学科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上没有自己的学科支撑的状况”。[3]种种理由导致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感觉所授课程的根基并不牢固,理论与实践衔接起来较为困难。正是由于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的学科价值认识不充分,甚至轻视自己所在的学科,极易导致教师对自我价值和学科价值加以否定,教学效能感较低,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压力。
2 高校对思政课不够,致使思政课教师处于边缘地位
近年来,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给予了足够,多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强和改善教育教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文件相继出台,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高校对精神并未认真落实。多数高校都把放在本校学科的建设上,对思政课的发展漠不关心,置思政课教师于边缘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组织管理上,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标要求,各高校应建立健全的思政课教学科研部门,与专业院系同等配备教学设备和基本图书资料、国内外主要社科期刊、声像资料、教学课件以及办公用房、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等,满足教学,并提供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运转的各项经费和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的专项经费,但高校在配置上与要求有很大差距。第二,教学管理上,小班授课、实践教学的经费与实践基地等环节不能落实。相当多的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学校并不能配备充足的教学设备或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使得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方案无法实施,高校甚至连基本的扩音设备、多媒体设备都不能保证充足供应。第三,科研方面,思想政治理论科研课题的申请上存在更大的难度,科研经费没有足够的保障。各高校把科研放在本校优势学科上无可厚非,但是把思政课过度边缘化对于思政课教师队伍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十分不利。第四,由于受高校组织管理、科研立项、教学评价等制度方面的影响,优势学科教师在晋升职称方面要容易得多,思政课教师处于明显弱势,加上在继续深造方面他们的机会也明显要少,思政课教师面对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上级的督查是搞突击应付,制造虚假材料蒙混过关,在上级督查过后思政课教师并未感受到实质性转变。
1.2 大学生群体的教育特点带来的压力
大学生这一群体,思政课教育教学面对以下难题:
1.2.1 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思政课教学的矛盾
大学时期是真正认识自我的时期,大学教育比普通教育更加自由和,除了课堂学习时间外,几乎的时间都由学生自己支配,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自主性显著增强,对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学习计划可进行自由选择。多年来,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专业课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象,他们看不到思政课的学习价值,没有把思政课学习看作其素质提高的一,把大学习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其他学科上,甚至连基本的课堂学习都不能保证,逃课现象十分突出,对作业抄袭应付,对考试搞突击,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1.2.2 大学生学习的开放性与思政课教学的矛盾
以教师、书本、课堂为教学各环节的中心是传统大学教学的基本特点,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日益突破单纯的教师、教材、专业、课堂、学校的界限,在更广阔的领域里进行学习活动。同时,大学时期是真正认识自我的时期,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并且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分析理由,但是,由于社会阅历不深,社会实践能力欠缺,对现实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分析社会理由时会与实际脱节,带有理想化色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2.3 大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思政课教学的矛盾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这种专门人才的特征是不仅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且有超越一般性人才的创造性。这种能力的获得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造性学习,而创造性学习要求具备创造性的教育环境,包括树立创造性教育思想,培养创造型教师,开设创造性课程,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由于思政课科研经费不足、实践环节得不到落实、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不强,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技能的培养明显要比其他课程困难。
1.2.4 大学师生关系与思政课教学的矛盾
大学教育环境相对自由和,教师由“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日益转变为“协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师生之间日益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长期以来,由于学生普遍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思政课,把思政课仅仅当做政治宣传,个别学生甚至还会产生反感情绪,这种忽视甚至反感思政课的直接表现就是课堂上学习态度冷漠,跟教师产生互动甚至逃课。教师权威的下降大学生与老师相处时面对的突出理由,还会有损老师的威信,最终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展开。

点赞:7739 浏览: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