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香港出辣招严管金融产品销售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7月1日之后,的银行、保险公司投连险销售团队,都得适应一下新的客户文件了,其中客户注意的地方以及签名处会更多。最让银行和保险公司头痛的是:向客户披露销售佣金。
在7月1日之前,许多银行已经决定暂时停售投连险产品,而各大保险公司则要求人参加新指引的培训,避开因违规而遭受重罚。
香港监管机构为何对金融产品销售越来越严?
严管缘于金融海啸
作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几乎大型投行及私人银行都有香港分公司或办事处,港人有便利的渠道投资各种金融产品。然而,创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产品被设计得越来越复杂,不但客户无法明晓产品的运作方式以及风险,甚至连销售产品的投资顾问也无法完全弄懂产品,致使产品销售后令市民损失惨重,在银行门口要求赔偿。业界人士认为,产品种类的丰富,对于销售产品的投资顾问的职业道德操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销售这类产品的投资顾问以及银行客户经理,其主要收入来于销售的佣金提成。在金融海啸前的宽松监管体制下,这样的佣金制度自然会产生不利于投资者的道德风险。为了赚取高佣金,从业人员罔顾客户的风险承担能力而推荐高风险产品,这些产品均在金融海啸期间出现了巨大的亏损,令富豪身价大幅缩水。
金融海啸之后,香港监管当局把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作为一个的课题,要求金融机构在销售产品时不但须清楚提示投资风险,同时还得交代背后的销售利益;销售文件须由产品发行人发出,并载有所需资料,以确保投资者就所涉及的投资做出有根据的判断。除此之外,每份销售文件均须载有产品资料概要,以便于揭示产品的主要特点及风险。同时,对于一些结构性衍生品,银行也只能对有曾经交易过衍生产品并且对其风险有一定认识的准投资者推销,并对投资者的流动资产也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东亚银行,只对流动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客户销售Accumulator。
“投连险”的优劣点
如果说结构性产品曾让富翁们的财富缩水,那么,另外一种香港非常常见的金融投资产品则可能会影响更广大的香港市民——投资相连保险,简称投连险。香港的投连险,主要是一个全球基金平台,因此任何一个港人都可以互惠基金而投资全球各个地区的股票、债券市场。此类产品本身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的确存在非常明显的优点,因此在香港,港人会以此积攒养老金。但是,全球市场波动以及该产品本身的设计特征,此类产品的风险也非常明显。
投资风险了该类产品遭遇投诉的主要理由之一。2007年,此类产品的新保单收入高达600亿港币,2009年香港股市大跌后,投连险保费收入骤降至155亿港币。虽然拥有全球投资平台,但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掌握众多的信息来判断市场走势,因此大多只能由销售产品的投资顾问来帮忙决策,最终因为市场巨变遭受严重的损失。笔者身边有不少朋友都经历了投连险方面的惨痛损失,他们的投资组合中,都有一些本不应购买的高风险基金。
另外一个理由,在于高佣金导致的销售误导。对于保险人、保险经纪人银行的客户经理而言,投连险是佣金最高的几种保险理财产品之一,其产品结构也是各种保险理财产品中最为复杂的。此类投连险的投资年限大约20~30年,在过了初期供款期后,投资人可以随时停止供款取回投资,但初期供款期内的投资在30年保险期满后方可取出。也正因为此类产品的投资年期较长,利润较高,保险公司愿意付出更加高昂的佣金来销售团队推销该类产品。受到佣金的诱惑,为数不少的保险人刻意隐瞒事实,夸大此类产品的流动性,以至于投资者以为此类产品与银行购买零售基金相同,直至投资一两年后想拿回本金时才恍然大悟。港人对此类投连险产品的投资,已经占到了全部保险产品的四分之一。
对内地也有启迪
今年6月,香港金管局终于出辣招来提高产品销售的透明度,强制要求银行在销售投连险前披露相关的佣金收入。金管局要求银行落实两点,包括要求客户列明购买投连险的理由,以及以书面形式在销售前披露收取的佣金收入。在销售过程中,客户听一段投资风险介绍的录音,整个销售过程可能长达两小时。
对于香港金管局出辣招,业界人士评价不一,但这对于内地理财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启迪。目前内地理财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火热的余额宝就是一例。当理财产品、承诺的收益率无法兑付,一些完全不懂投资的百姓也参与到各种理财产品投资当中之时,说明了投资教育和投资产品发展之间的脱节。若无视这个理由,恐怕发生重大金融风险之时,市民的财富将受到严重的冲击。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5241 浏览:1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