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内科急诊危重病人中应用价值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内科急诊危重病人中实施非语言沟通技巧的临床效果。
策略: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内科急诊科住院的120例危重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成员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成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析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实施效果。
结果:实验组成员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与实验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内科急诊危重病人的护理中实施非语言沟通技巧,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倡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技巧内科急诊危重病人满意度心理状态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79
1671-8801(2014)01-0325-01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达到互相了解信任,唯有这样社会活动才得以进行[1]。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的主要载体语言,非语言沟通主要载体为:眼神,动作、表情、衣着、空间距离等。护患之间的沟通是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医疗信息的主要渠道,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大,细节繁琐,很多时候不能和患者进行充分的语言沟通,有又加之危重患者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这就使沟通的有效率明显降低。本实验通过在实验组成员加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了沟通的有效率,相关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内科急诊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报告如下:
1资料和策略
1.1资料。选取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内科急诊科住院的120例危重患者,男患者67例,女患者53例。年龄在20—87岁,平均年龄为:(44.2±1.34)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患者35例,中学学历患者63例,大学及以上患者22例。其中心绞痛患者12例,心梗患者22例,急性心衰患者32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11例,扩心病患者9例,心肌炎患者7例,高血压危象患者12例,哮喘患者3例,脑梗死患者12例。以上全部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且语言沟通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均正常,无精神类相关疾病。现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成员:年龄在19——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1.68)岁;对照组成员在21—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0.58)岁,以上两组成员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类型和严重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策略。
1.2.1对照组成员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1.2.2实验组成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非语言沟通技巧。
(1)巧妙应用辅助语言:辅助语言通常指语音、语调、语气。柔和、缓慢,低音,节奏平稳、均衡的声调通常表达着友好的信息[2]。因此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沟通时,注意语调应温和平缓、速度适宜,切不可大声喊叫,说话急促,节奏混乱。
(2)注意行为举止:行为举止主要在病人的知觉上产生重要影响。护理人员的举止应该大方优雅,步履应该轻盈,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该娴熟稳定,这样才能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平易近人、容易接触,技术可靠,才会更加放心的接受治疗。
(3)面目表情和眼神:护理人员应尽量保持微笑,表情应该是轻松和蔼,尽量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焦虑、焦急、皱眉等表情,以免患者担心病情,增加疑虑心理。另外注意观察患者的面目表情,根据其判断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在和患者沟通时,应该注意眼神的接触,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神,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从而增进沟通效果[3]。
(4)衣着服饰的选择:护理人员的服饰应得体大方,一般选择合适的护士服装,同时应保证其型号合身,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优美。此外,应保证服装的整洁,给患者以健康充满活力的印象,又不失天使般的美丽。
(5)触摸和手势:危重患者由于病情较重,多数患者配有呼吸机面罩,又加之其他仪器的使用,很多时候不能听清护士的语言,此时可适当配以手势动作,增加患者的理解。另外,在和患者交流时可适当增加对患者的触摸,不但可以缓解其内心的焦虑,增加其归属感,也可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注意力度。
1.3观察指标。
(1)情绪状态:根据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价,评价依据为: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每个量表均包含20个测量条目,每个条目有不同分值,通过这二十个条目的得分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分数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评判程度详见表1:
(2)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将患者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
1.4统计学策略:实验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X2检验进行数据比较。用t检验计量数据。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成员的SAS和SDS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7.56±9.89)分、(40.22±10.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34±10.08)分、(46.55±8.74)分;实验成员的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实验组成员的情绪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2:
3讨论
危重病人老年人居多,慢性病所占比例较大,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而且许多病人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差,这就使病人在承受身体生疾病的者迷的同时还承受着心理情绪上的压力[4]。并且危重病人由于治疗需要,多数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这会引起病人的暂时性的失音,此时语言表达显得尤为苍白。借助非语言进行沟通,了解其各种需求,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帮助患者解决理由对于挽救病人生命尤为重要。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实验组成员加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将爱心、耐心、同情心应用到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去,细心的去体会病人的所想和所感[5],将对病人的关心应用到举手投足之间,在和病人接触时,细致到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都能让病人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细致和关怀,这样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信任,也就在无形中优化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在护理过程中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可明显优化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了其满意度,倡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雪娟,徐凤梅,王剑平,等.非语言沟通对小儿患者综合治疗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24—126
[2]3林容杏.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非语言法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60—61
[3]王正英,江秀娟.沟通理论模式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64—65
[4]廖少琴.非语言性护理沟通对心肌梗死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10—11
[5]徐莹,王世平,曹晓东.非语言沟通在ICU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7,13(25):2408

点赞:6409 浏览:18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