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对俄贸易衰落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世纪初期由于国际形势的转变,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延边地区的贸易中心由中朝俄交界地带的珲春转向了中朝边境的龙井村。加之20世纪20年代俄国对中俄边境贸易政策的不稳定,中国延边地区农产品出口的禁止以及其他政策的转变,朝鲜雄基港的开放等因素对珲春贸易的冲击,各种合力的影响造成了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对俄贸易的衰落。
关键词:20年代;延边地区;对俄贸易;衰落

一、国际形势的转变与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对俄贸易的衰落

1860年,沙俄利用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强占珲春以东的大片中国领土后,于1862年2月又与清政府签订《陆路通商章程》,规定两国边境贸易在百里内不纳税,自此延边地区的珲春开始进行中俄边境地方贸易。[1]19世纪末沙俄在海参崴建设海港,又进一步推动珲春同沙俄间的贸易,由于海参崴的有利的水陆交通地位,珲春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10年代是延边地区的贸易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海参崴的政局不稳,给珲春对外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忙于应付战争,俄国卷入这一战争之后,辆物资紧张,就禁止部分物资出口。部分商人为逃避海关的检查,把原来经过珲春长岭子分卡进出口的货物改由经海关或者图们江通过朝鲜再输出入珲春。结果中俄贸易锐减。[2]1917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初期,政权还没有巩固,帝俄残余势力还盘踞在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同苏联方面联系受阻,因此仍然与原来的帝俄商人发生贸易往来。[3]
1918年,中国政府颁布货物运俄禁令,防止运往俄国(当时的俄国为苏联,为统一称呼,本文中统称俄国)的出口货物被德国利用。运往俄国的货物,必须有驻海参崴的协约国各国领事团出具保证性的证明,珲春海关才予以放行。[2]1921年3月,苏联远东共和国同中国黑龙江省签订了《开放边境和双方运输的协定》,同意立即恢复铁路交通,组织货运,开展边境贸易。1922年苏维埃政府基本巩固,结束了国内战争,完全制约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对政治经济生活都开始进行管理。苏维埃政府设立了远东贸易公司,统管对中国的边境贸易。1924 年 8月以后,苏联准许秋林公司和其他一些在远东设有分店、货栈的在华旧俄私人企业作为苏维埃对外贸易的组成部分并从事进出口活动,并签发许可证。根据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身需要,苏联规定了一些具体对外贸易限制的政策。[4]苏维埃政府发布公告,提出边贸由远东贸易公司一统,禁止民间贸易,封锁了边界。中华民国政府不赞同这种贸易方式,也封锁了边界。中华民国政府规定除少数特需商品外,其他商品禁止同苏方进行贸易。[3]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的对俄贸易仅限在珲春一地,且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的变化,延边地区的对俄贸易数量并不是很大。20世纪20年代珲春对俄的贸易路线方面,与清末民初时期大致相同,即珲春经烟秋至海参崴一线。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1920-1929年十年间,俄国对珲春输入的贸易总额为555 333海关两,仅占对朝鲜、俄国两国总贸易额的5.1%,如果加上再输出品的话,还不到5%,相当于珲春地方向朝鲜输入最少的一年贸易量;在输出方面,这十年间珲春输出俄国505 839海关两,占输出朝鲜、俄国贸易总额的7.2%,相当于输出朝鲜贸易额最高年份1928年的三分之一还不到。而这还仅仅是珲春一口对朝鲜的贸易额,如果再加上龙井村对朝鲜的贸易额来算的话,延边地区通过珲春对俄国的贸易量所占份额则只可以用微不足道一词代替。纵然是这样的少量的贸易额,同样也是几乎每年都处于入超地位。这也是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贸易中心和总关转移到龙井村的重要理由之一。

二、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对俄贸易的衰落的理由分析

通过珲春对朝鲜和俄国贸易额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整个20年代延边地区通过珲春对俄国的贸易几乎处于快要断绝的境地。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通过珲春与俄国的贸易没落,纠其主要理由有: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由于国内局势不稳,1922年以来俄国禁止向外输物,虽然1924年5月31日,中俄两国签订了《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恢复外交关系;1924年9月20日签订了《中华民国东三省自治政府与苏维埃社会联邦政府之协定》,但是,由于俄国经常派兵在中俄边境巡查,并且对进入俄国境者盘查得非常严格,一旦发现秘密输入货物者不但将其货物没收,而且还对其人身进行严厉的惩罚。这对双方的贸易往来影响较大。
(二)20世纪20年代珲春地区的贸易的盛衰受当地木材贸易的盛衰左右。由于珲春境内河流甚多,木材商就利用雨水多的季节漂伐运木材,旱季则贸易减少。同时地方当局为了打击购买开采权的外国不法商人,对官有林的开采管理更加严格。
(三)珲春县内居民的主要食物是粟、玉蜀黍、高粱及其他谷类,1923年珲春境内作物减产,又加上奸商囤积居奇,致使谷物上升,1924年7月中方官员贴出防谷令,禁止粟、谷物及高粱三类货物出口,由于珲春地方一带的贸易主要是靠农产品的出口来维持的,农产品经济的萧条直接影响着珲春的对外贸易。直到1927年播种期雨水适量以后,珲春地方的农产品贸易才逐渐复苏。
(四)吉林官吊贬值,珲春财界的不景气,致使市场购买力减弱,同时由于珲春地方人口的增加,对物资需求有渐增的趋势,但是由于俄国方面输出的减少,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经由雄基向珲春市场的输入贸易被激活。
(五)雄基港的开放,激活了珲春地区的中朝贸易,导致了本来已经没落的珲春——海参崴中俄贸易更加没落。
珲春贸易的输出品比间岛贸易输出的商品同样也是以农产品如大豆及豆制品,粟、木材为主,但是结构更为简单,其中还输出少量的红松和檀木。珲春贸易中的输入品除了干虾、陶瓷器、染料及涂料、衣服之外,其他的几乎与龙井村地方的输入品一致。
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的珲春对俄罗斯的贸易被禁止,但是私贸却一直都在进行。俄人经常携带日用五金、皮鞋等产品乘小船于或者清晨潜入对岸,同中国侧的商人进行贸易,再乘船返回;中国侧的商人也经常到俄方,用日用品同俄人进行交易,当时,老百姓称之为“跑私江”(相当于现代的)。有时两岸商人会协同配合,共同对付官府。这种私贸虽然很少有记载,但是整个20年代珲春与俄方商人的私贸一直经贸不衰。珲春在靠近中俄边境地区,于1923年先后开办了三个市场。崇礼乡(今杨泡乡)烟筒砬子市场,逢四、九开市,主要是牛马交易;春化乡马底塘(今马滴达乡)市场,逢二、七开市,交易品种以牛马等物为主;春化乡潘家户(今潘家窑)市场,逢

一、六开市,上市商品要比烟筒砬子、马滴达市场多数倍。[6]

总之,20世纪20年代由于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环境的转变,延边地区曾经以中俄贸易闻名的贸易中心——珲春,因珲春——海参崴系的中俄贸易的衰落,而让位于以铁路运输而兴起的龙井村。尽管这一时期延边地区通过珲春的中俄贸易并没有因为珲春——雄基系对朝鲜贸易的激活而完全断绝,但是,其贸易额之低,在当时的中朝、中俄贸易对比中相形见绌,只能让位于以日本的为主导的日益繁荣的中朝贸易。
参考文献:
[1]延边州史志编纂委员会.延边州志·下[M].中华书 局,1996.
[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昔日延边 经济——延边文史资料(第七集)[M].延边人民出版 社,1995.
[3]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对外经贸志 [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4]付博.1840-1949年东北对外贸易理由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对俄贸易的衰落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D].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北支那贸易年报》大正13年、大正14年、昭和4 年、昭和5年编制.
[6]珲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珲春市志[M].长春:吉林 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胡 悦]

点赞:4574 浏览:1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