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审美论电影《鸽翼》人物形象与审美特点结论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电影《鸽翼》以身患绝症的美国女孩和英国女孩之间的友情和情感纠葛为主线,反映了爱情和金钱、友情和背叛以及生与死的主题。欧洲人的世俗、势利和自私与美国人的慷慨、善良和仁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故事情节紧凑,人物演绎到位,主题诠释深刻,是一部成功之作。本文主要通过探讨人物形象和审美特征来领略电影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鸽翼》;人物形象;审美特征;唯美
由英国著名导演伊恩·索夫特雷执导的电影《鸽翼》(改编自同名小说)完美地借助电影独特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将这部经典巨著搬上银幕,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影片获得了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的三项提名。《鸽翼》主要取景于威尼斯水城的电影画面美奂绝伦,然而却暗藏杀机;以身患绝症的美国女孩和英国女孩之间的友情和情感纠葛为主线,反映了爱情和金钱、友情和背叛以及生与死的主题。欧洲人的世俗、势利和自私和美国人的慷慨、善良和仁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故事情节紧凑,人物演绎到位,主题诠释深刻,是一部成功之作。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一)凯特:势利、自私的英国女孩

电影中塑造的最精彩的角色可以说是代表着欧洲势利、世俗的凯特。被认为“具有生活才能”的凯特在影片中是个颇具立体性的人物,因此,观众对她的情感也是比较复杂的。凯特年轻、漂亮,充满活力,遇事有主见,她对纯洁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曾一度赢得观众对她的赞赏。虽然从故事的一开始,凯特就意识到了物质财富巨大的诱惑力,但她却拒绝嫁给马克爵士。母亲病故后,由于她父亲落魄潦倒,姨妈茉荻收容了她。茉荻为了跻身于上流社会,成为“伦敦人”,她做出了很多牺牲,包括自由。如今,她已是代表着上流社会的有名人物。她有一股强烈的征服欲和控制欲,她希望凯特能够按照她的安排嫁给贵族马克,这样,凯特便可以坐享荣华富贵。
与身患绝症的美国姑娘米莉相比,凯特是幸运的,因为她健康、美丽,充满活力。然而,从个人的自由而言,凯特又是不幸的。她没有钱,她必须仰仗她的姨妈过日子,她的“生活才能”无从发挥,她的个人魅力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施展。凯特和美国记者莫顿一见倾心,她把莫顿视作她惟一可依靠的人,尤其是他身上流露出来的那种模糊但却自然的品质让她产生要抓住的冲动,也许是这些东西能使她摆脱环境的束缚。爱情给她压抑的生活带来了希望,然而,聪明的凯特从母亲和姐姐悲惨的婚姻经历中得到了警示:嫁给穷人的婚姻犹如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穷困的莫顿让她看不到未来。
凯特并非生来就是势利、自私的兰卡斯特圈子中的一员,那么她是如何转变成一个会算计他人的女孩的呢?姨妈对她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姨妈就是凯特进入伦敦社交圈的导师。熟谙上流社会规则的罗德夫人整日游刃于达官贵人之间,她已成为兰卡斯特这个名利场中一位有名的社交家。凯特正是从姨妈那渐渐学会了“表演”,学会适时地展示自己的魅力。
在影片中,凯特就像一名演员,一名技艺高超的演员,靠自己的表演来谋生。刚到姨妈家时,透过镜子,凯特所看到的自己正如外人看到的一样:她是那么疲惫、失落和受困。然而,凯特在镜子前对自己凝神片刻后发现那是一个漂亮、勇敢并充满活力的女人,她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她。因此,她下决心要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她需要一个发挥个人才能的自由空间。凯特一心想摆脱受姨妈操控的人生,然而她却举步维艰。当了解到自己的父亲竟然完全受到姨妈的控制和摆布后,凯特对现实更感无奈。姨妈的一句“我不能让你和你的妈妈一样”使凯特明白:贫困和低微的人没有爱情。米莉的出现让凯特看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捷径。不同于的马克,与米莉建立友谊后,凯特不露痕迹地实施了她的计划。她对米莉有过善意的提醒,但却是自私的表现,为了更好地控制米莉。

(二)米莉:具有神性美的美国女孩

米莉是影片中身陷爱情纠葛的另一女主角。由于身患绝症,米莉更多的是唤起观众对她的同情和哀怜。但最终撼动观众的却是她具有神性般的善良、宽容和仁慈的胸怀。
作为巨额财产的继承人,米莉拥有别人羡慕的一切:自由,金钱,聪明的头脑,年轻漂亮的外表,个人独有的魅力。米莉向往自由,渴望体验生活,她对欧洲的生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虽然身染重疾,她仍然要求她的监护人苏珊·斯特林厄姆夫人带她到伦敦去。伦敦的一切让她感到无比的兴奋、激动和好奇,但她很快便发现自己跟伦敦社会格格不入。在伦敦兰卡斯特的晚宴上,别人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她,仿佛她是一个怪物似的。同时,米莉被一个奇妙的英国女孩深深地吸引住了,她就是晚宴女主人的外甥女凯特。从米莉无比艳羡的眼神看得出,凯特就是魅力女神的化身。这对女孩互为欣赏,互为吸引,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
就像亨利·詹姆斯所塑造的其他美国女孩一样,《鸽翼》中的米莉极其天真、单纯,对人毫不设防。对于一群势利、世俗并精于算计的欧洲人而言,米莉简直就是他们的囊中猎物。从伦敦的晚宴到威尼斯,影片用了多种视角和画面,展现了米莉的天真和纯情。米莉的天真尤其体现在她对英国女孩凯特的信任上。她从不怀疑凯特与她交往的动机,两人的友谊在日益加深。米莉认为凯特就是她一直渴望成为的理想自我。“米莉对凯特的欣赏是不带妒忌的,因为她没有虚荣心;但凯特却不同,由于强烈的物欲,她对米莉是怀有嫉妒的。”两人处境的不同更加加剧凯特不平衡的心理。米莉甚至邀请凯特同游威尼斯,然而,恰恰是威尼斯之行是她悲剧的开始。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影片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这是该片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情人和友人的合谋背叛和欺骗,米莉没有怨恨也没有仇恨,她选择了宽恕。

(三)莫顿:个性懦弱的男主角

影片中的男主角莫顿是个穷记者,长相俊美儒雅,对女性颇有吸引力,但他个性懦弱,优柔寡断,缺乏生活的方向感。他欣赏凯特不仅因为凯特漂亮而且凯特身上的那种活力和深深吸引了他。他没有目标,工作缺乏热情,正如他对米莉所说的,“我不相信我写的东西,我对工作只是假装热情……”面对凯特,莫顿总是缺乏自信。而“对自己的命运,他总是选择无奈、被动地追随。在凯特策划的谋取米莉财产的阴谋中,莫顿始终是个被动的参与者。”[3]米莉最后对他和凯特的宽容唤醒他沉睡的良知,米莉的以德报怨更是彻底改变了他的价值观:美好的爱情不容世俗尘念的玷污。他决定自己可以跟凯特结婚但不能要米莉的钱。从米莉的身上,莫顿获得一种力量和信心,他要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发生在这两女一男之间的爱情纠葛,让人叹息,教人深思,故事折射了欧美文明的冲突,展现了腐朽和神性的对抗——欧洲人的势利、世俗与美国人的善良、纯真的较量。 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808so.com
审美特征欣赏
影片《鸽翼》之所以能获得巨大的成功,除了改编于亨利·詹姆斯经典名篇的剧情外,还有另外两大因素:演员和画面。演员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伦娜· 伯哈姆·卡特。被誉为“英伦玫瑰”的著名演员海伦娜在影片中饰演凯特,她天才般的演技再次得到了印证。颇具古典气质的海伦娜出神入化地演绎了英国女孩凯特这一角色。在片中,透过对眼神、表情的娴熟驾驭及丰富的肢体语言,她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人物不断变化的情绪和细腻、复杂的情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母亲死后来投靠姨妈的无助,身处繁华浮世的落寞,与穷记者相恋的无奈,对富有女友的羡慕和妒忌……尤其是对凯特劝诱她的情人莫顿去欺骗她的朋友米莉结婚从而继承其遗产这一过程所表现出来既想获得财产又怕失去情人的纷乱复杂、矛盾挣扎内心的把握,海伦娜精彩的演绎简直无懈可击。凭其在片中的精湛、深厚的演技,海伦娜获得了1998年第70届奥斯卡奖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该影片是一部高度视觉化的唯美影片。影片中的布光取得了特殊的效果。片首,“漆黑的背景下,数盏明亮的白色灯光在银幕上闪烁,交错变幻,这一光影效果,超越了直接符号的范畴,预示了主人公飘忽不定的命运和变化莫测的故事发展。”[4]画面的色调浓重、深沉,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情绪,也为整部影片奠定了一种沉郁的基调。米莉在树下看孩子踢球的一段戏中近景到远景的切换和明朗的光线使画面呈现出开放的空间,近景是孩子们奔跑的腿,远景是一袭浅色长裙的米莉站在草地上。两组形象的鲜明对比凸显了不久于人世的女孩对生命的无限眷恋。凯特在马克的城堡受到声的惊吓,来到窗口往外巡视时,四周昏暗,她的衣服也是暗色调,而她的脸却被外面的散射光照亮,显得柔和、朦胧,有一种圣洁的美,但却是短暂的。在威尼斯的露天酒吧,当凯特把谋取米莉财产的阴谋告知莫顿时,对切镜头莫顿这一面的背景是黑色的,他的脸显得苍白,暗示他内心的震惊与犹豫。
摄影讲究画面构图的意境营造,既写实又抒情,每个画面都呈现出一种古典主义的细腻与精致。影片中依次映入观众眼帘的有阴雨绵绵的伦敦古都,金碧辉煌的豪宅,低矮破败的小巷,烟雾缭绕的大烟管,暮色中摇曳慢行在河面上的“贡多拉”。“一切都被编导处理得既完美又唯美:曲曲折折的河道,巴洛克的建筑,色彩分明的布景,从视觉上给人一种忧伤和孤寂之感。”[5]片中多次出现威尼斯水上出游的镜头,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水都情怀。
莫顿刚到威尼斯不久,三人相约同游水都,期间多个画面精致仿如油画。傍晚时分,在金的斜阳底下,三人在广场台阶上或坐或站的休闲镜头里,一袭白裙的米莉像是披着金光站着,背面是蓝色的水面,一种构图的静谐美呼之欲出。狭长的河道上,两条“贡多拉”飘摇慢行,凯特有意安排米莉与莫顿同乘一条“贡多拉”,幽暗的河面上不时闪现着米莉娴静的笑脸,让人感受到米莉内心的澄净。水城的化装舞会上,灯色迷离,身穿白色长裙的米莉犹如美丽的女神,她仿佛被一种生命的点燃。片尾,莫顿孤寂的身影重现威尼斯,这时,耳际传来他和米莉、凯特以及女仆夜游水城的欢笑声。旋即切入他们夜光下水上泛舟的镜头。镜头的反复是莫顿对逝去伊人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诗意追忆。
综上所述,电影《鸽翼》借助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和表现技巧,生动地再现了小说的精髓,以诗意的情怀和唯美的意境,谱写了一曲爱情悲歌。20世纪初欧美的浮世图在影片中得到真实地呈现,人性的复杂微妙得到深入细致的刻画。这场视觉盛宴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的冲击,也给观众带来极大的精神冲击:面对金钱的诱惑,友情遭遇背叛,爱情不堪一击;而面对腐朽堕落的灵魂,圣洁、美好的人性也许可以转化成拯救的力量。影片中唯美精致的画面、忧伤的基调,演员精彩的演绎让观众久久难以忘怀。
[参考文献]
Jeannette King.Tragedy in the Victorian No摘自:论文查重站www.808so.com
vel[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133.
Clair Hughes.Henry James and the Art of Dress[M].Palgre,2001:72.
[3] 陈湛妍.亨利·詹姆斯作品的情感力量——对《鸽翼》米莉多重性格的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6).
[4] 刘薇.视觉的盛宴,繁华又落寞——电影《鸽翼》(1997)评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05).
[5] 刘薇.文字的传承与影像的转化——以1997年电影版《鸽翼》为例[J].电影文学,2011(14).
[作者简介] 陈湛妍(1972— ),女,广东遂溪人,英美文学硕士,湛江师范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点赞:34947 浏览:158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