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关系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都在世界美术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桃花坞年画影响过浮世绘,双方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吸收、消化、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本文通过比教学的方法对两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分析,这对于传播民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桃花坞木版年画;浮世绘;关系
作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的苏州桃花坞,以鲜活的生活场景、鲜艳的色彩搭配、淳朴的装饰形式努力刻画了中国广大百姓的衣食住行、文化信仰、心理意识等,作为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民俗文化,苏州桃花坞可算得上江南一颗璀璨明珠。日本浮世绘在世界风靡了三个世纪,已是日本本地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它以直率、夸张的形式表现了社会底层市民的喜乐悲哀。由于历史原因,桃花坞与浮世绘有着深厚的渊源,彼此也互相影响着。

一、两者的共同点

1.产生根源
两者的产生都是基于对宗教的崇拜与信仰。虽是不同国度,但人们对于现实苦难的生活,思想上都带有一定的信仰文化,在中国体现在对于灵物的崇拜上,古人所谓的“四灵”(龙、凤、龟、麒麟)、“四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就是灵物崇拜的体现,这种图腾文化由于早期的封建思想形成了巫术、再到之后的“泛神信仰”。所以在民俗活动中才出行了大量的神仙、神话故事等。苏州桃花坞也是以表现此类题材为主。
日本信仰的神教属于“精灵崇拜”,这种信仰是将自然万物视为神灵,这使得日本注重世界各国文化,并对外来文化思想进行吸收变为自己所用。以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传入为例,日本的绘画风格及风俗活动深受唐风影响,同时佛教、儒教的传入,致使日本之后的享乐观、人生无常观思想的形成。
2.发展过程
两者的发展过程都受到了本国风俗文化的影响。桃花坞产生于小桥流水的苏州,江南清新雅致的自然风光影响了初期的桃花坞风格,之后由于战争原因,桃花坞市场转向农村,基于鲜活的农村文化,桃花坞开始具有俏皮、浓郁的装饰风格,同时鲜明干练的色彩搭配也是体现了吴地的地域特点。
浮世绘产生于日本的江户时代,自古日本就是一个阶级制度森严的国家,其中商人阶层处于政治底层,但却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他们不关心国家政治,只追求享乐的生活。而在政治上处于较高阶级的武士阶层由于社会的和平稳定,也逐渐的丧失了政治地位,也将生活主题转向了及时行乐。随着浮世思想的蔓延,绘画中开始出现以美人图为主要题材,以此来提供人们进行消遣。
除了深受国内文化背景的影响,两者还都受到了国外艺术风格的影响。在乾隆、源于:论文写作www.808so.com
雍正时期,西洋画传入中国,立体感十足的西洋画给中国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随之桃花坞为了顺应时代,也在制作上引入了及光影原理。如“三百六十行”中,建筑物的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体现突出了立体感,可谓是中西舍璧。同样日本浮世绘也受到了西洋画中的法的影响,这也与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桃花坞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此之后日本浮世绘出现了远近的距离感。
由此比较可见,苏州桃花坞与日本浮世绘都是在繁荣的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扎实的经济基础逐渐提高百姓的社会文化意识。两者依托于丰厚的文化背景,都是描绘了百姓的心声,所以都受到了各国民众的欢迎。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西洋画影响到了桃花坞,之后桃花坞传入日本,又影响到了浮世绘,可见中日两国的文化自古就有着深厚的渊源。

二、两者的不同点

1.艺术审美的差异性
苏州桃花坞由于主要表现的是中国民俗现象和民俗文化,所以涉及到的题材多以避邪纳福、喜庆吉祥为主,大多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体现了雍乾时期社会的稳定繁荣。日本浮世绘也是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但与桃花坞喜庆热闹的场景不同,浮世绘总是流露出丝丝凄凉与哀伤,画面上的人物看不到欢乐的表情,转而一种处事不惊的淡然,看不到花朵绽放景色,取而代之的是枯枝残叶的凄冷场景。
鉴于苏州桃花坞多以表现热闹场景,故画师在进行创作时,使得整个画面圆润饱满、对称均衡,如著名的《一团和气》等,而浮世绘在画师的手下为了体现凄冷情感,多以局部进行构图表现,不以对称为美。同时桃花坞多以年画进行表现,为了表现喜庆吉祥,画师自然倾向饱和度较高的色彩,如大红、黄、绿、紫几套色系,所以给人冲击力较大。而日本浮世绘多以清淡雅致为主,画面色彩不使用对比色、互补色,多以过渡色为主,明快、清新的色彩搭配婀娜多姿的美人图,给人细腻、唯美之感。
2.艺术符号表现形式的差异性
纵观桃花坞现存的作品,我们会发现画面无论表现的是什么场景、内容,其内在的艺术符号一直没有脱离对生命与生殖的探索与崇拜。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途径之一就是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可见人们对于生殖崇拜是贯穿民间美术的永恒主题,这一点在《百子图》《观音像》《麒麟送予》中都可见到。
而浮世绘在受到桃花坞的影响后,其艺术符号从荚人图也逐渐转向了对于生殖能力的崇拜,与中国的内敛隐喻不同,浮世绘是以一种积极、大胆、开放的形式进行表现。画面中常常见到的男女同欢的场景,同时对于进行夸张的刻画,这也致使浮世绘之后走向而逐渐衰败的原因之一。

三、两者不同点的原因

1.中日两国的民族特质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百姓多以种田为生,但自然灾害的频发与封建统治的压迫,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这也就加剧了百姓的逆反心理,越是生活艰苦,人们越是向往幸福生活,所以民间艺术家为了体现百姓心声,创作出了如“年年有余”、“百年好合”、“百事如意”等一系列喜庆吉祥的年画作品。为了烘托出幸福美好的气氛,在表现形式上,注重构图的对称饱满,色彩追求鲜艳明快。而日本民族骨子中带有悲彩,这种情感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如日本人喜欢凋谢的樱花而非绽放的樱花。这一情感体现在浮世绘上就是构图的不确定性,以及色彩饱和度较低,大量使用过渡色,这与桃花坞中的大量纯色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日本民族喜欢暴露,是一个激进的民族,这与其悲彩合并为日本的“二元化”民族特点。所以浮世绘中另一个主要的题材就是的战争场面,残忍、、直率、自我的表达形式与桃花坞中含蓄、内敛的艺术风格也形成强烈的对比。
2.中日两国的文化特色
中国文化讲究中庸之道,所以桃花坞多以表现和谐、吉祥的幸福生活为主要题材,同时中国自古深受阴阳八卦学说的影响,有阴必有阳,这种互补的说法运用到桃花坞的画面上就是追求画面的对称均衡。日本文化具有强太韵包容性与融通性,从公元
(下转第201页)
(上接第203页)七世纪开始,日本就开始有计划的汲取中国优秀文化,这从佛教的传人以及中国画的学习上可见一斑,日本的画师也将中国的水浒进行创新,制作了《一百零八将》,其中借鉴了中国的水浒人物,但更多地融入了日本风情。
3.中日两国的精神信仰
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可以归纳为“天人合一”,这在佛教、儒教、道教上都有体现:人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接近上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在桃花坞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众多的神仙画像,可见当时人们崇拜神仙,幻想着受到神仙的恩赐。而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这是一种坚韧不拔的顽固意志,武士们遵循“义”、“勇”、“礼”、“名誉”,这使得日本人对于事物敏感且对于主人忠诚。武士道精神体现的另一个侧面就是,对于,日本人视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代表了一种不断修炼、百炼成钢的坚韧精神,所以日本民族十分激进,浮世绘中自然就多了许多武士博弈的场景。
四、总结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都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优秀艺术文化,尤其在东方的艺术之林中,桃花坞与浮世绘作为中日两国的文化符号早就在两国的渊源中写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烙印。时至今日,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在,但随着民族文化的重视,研究苏州桃花坞日本浮世绘,对手衍生新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王树村.年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美]鲁斯·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
[3]周新月.苏州桃花坞年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4]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修订版.长沙:湖南美术出版,2007.
[5]陈炎锋.日本“浮世绘”简史[M].台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鲁子祺(1985-),女,江苏苏州人,艺术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点赞:14414 浏览:6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