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法在工程造价审计中运用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分析了全过程跟踪审计法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指出了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所受到的制约,并探讨了突破这些瓶颈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全过程跟踪审计;工程造价审计;瓶颈;方法

一、 制约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瓶颈问题分析

(一)在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如何把握好角色定位和“度”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工作目标定位是监督、咨询和建议。由于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 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为总体工作目标,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建设工程项目提前介入,作为第三者(区别于建设管理方、项目施工方的审计监督方)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工作中绝不涉及建设项目负责人、 施工和监理的角色职能。 即必须明确的是,审计机构不从事建设项目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仅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有效、规范地运行;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 并以书面形式反映和沟通,而不是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具体工作。跟踪审计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 具体的要求和衡量标准就是做到角色到位而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这种“度”的把握在工作实践中,的确构成了对审计工作者的严峻考验,如果缺位,将面临审计监督无法独立开展工作,从而导致防火墙功能丧失、无法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甚至成为违规行为挡箭牌的风险;如果越位,将导致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工作目标定位,会在无形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领域; 如果错位,有可能排斥和替代监理的职位,涉足工程质量的直接评判监督领域。不管是错位还是越位,审计均将会有意和无意中参与到建设项目事项的具体决策和管理工作中去,从监督、咨询和建议的工作目标定位中迷失方向。因此,准确处理、把握好审计监督与管理决策、施工监理的合理关系和尺度, 是现实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 审计环境的优化是制约跟踪审计的重要环节。 首先,跟踪审计一般属于内部审计,往往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并不具备政府审计的绝对权威性和强制性。 跟踪审计是多部门参与、多单位协作的一项工作,加之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处于不断实践和探索阶段,机制、法规、制度尚未完全理顺和健全,如果建设项目各部门不理解、不配合,跟踪审计的效果和实施过程将大打折扣,因此,优化审计环境尤为重要。 决策层在对审计部门通过跟踪审计, 为单位创造和带来有形和无形价值的意识上亟待提高,在政策鼓励、人员保障、经费支持, 部门的理解和配合上的工作提升拓展空间仍然很大。
(三)审计工作业绩标准衡量指标面临调整,且尚未形成统一和广泛认可的业绩衡量标准。现实工作中,审计人员的工作容易陷入到可有可无的自我感受和氛围中,跟踪审计的地位得不到实际的认可和保证。因为传统竣工结算审计通常把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808so.com
工程造价的审查、 损失浪费和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出作为衡量审计业绩的标准,如使用外部审计机构介入, 审减额的多少往往与社会结构的收费挂钩,这种体现在肤浅、滞后层面上的绩衡量标准也较为直观和明确。然而,在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事前控制,防范风险”的本质特征要求下,审计成果更多的则表现为机制和制度的完善、程序的健全、管理漏洞的堵塞等方面,必然导致既成事实的可量化审计成果(如审减额)较少,如果用传统审计业绩标准衡量,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性质和金额可能都不如传统审计明显, 审计的虚无化将在表面程度上客观呈现, 权威和威慑性将受到一定的制约,审计工作业绩的衡量标准,在更高文化和业务层面上急需调整。
(四)成本—效益原则的贯彻体现需要强化,审计人员素质能力与工作需求吻合需要提升。现实工作中,跟踪审计业务范围和内容的扩大与审计成本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与竣工决算审计相比,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无论是对象还是范围、内容、环境和要求均有很大的拓展。这必将导致审计过程付出更多的人力、精力,审计成本随之上升,即跟踪审计的广泛性、全面性、 过程性决定了其审计成本相对于传统审计要高出许多。 然而,审计成本是有一定限制额度的,既受限于审计收费的标准,也受限于审计人力资源自身条件、能力、结构和投入的数量,在较高的审计成本下,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确定关键环节, 有取有舍的开展工作,落实审计程序将成为常态,这就有可能造成一些关键环节的漏审,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这种审计风险的增加,还体现在审计力量的有限制约方面,如前面提到的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性和知识广泛性的限制。 跟踪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精湛的审计专业技术和能力水平, 而且还要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对建设项目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熟悉,对施工程序和技术手段不了解, 就无法发挥跟踪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二、 促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质量提升的对策

(一)准确把握好角色定位,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职能是“监督与服务”,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运行机制下, 审计人员需要频繁介入审计现场开展审计工作, 才能提出审计意见供被审单位进行纠偏和改进,这很容易导致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工作目标,有意或无意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来。准确把握好角色定位,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首先明确审计人员不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职能的监督工作,以促进建设管理、施工、监理工作规范、有效运行为己任。 其次就具体的工作要求而言,就是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介入不陷入,建议不包办”,现实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开展应遵循的程序是: 费用审核应直接向乙方即施工方了解情况,并深入施工现场,而面对施工程序上的问题, 审计人员不得直接面向乙方, 要由工程主管部门将所有资料准备齐全后报审计部门,审计部门给出审定意见后,提交工程主管部门,由工程主管部门协商落实解决。 如果审计方直接对乙方或施工方提出建议,必将产生越俎代庖的效应,导致职能越位,无意间履行了管理者职能,无意间承担和涉及到了现场管理的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往往先要求审计人员表态后才予以现场签署,这就导致了审计工作的错位和越位,致使审计工作在客观上不自觉地履行了监理的工作职责。
这些问题是导致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权力制衡机制丧失的直接反映。 准确把握好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的角色定位。 第一,重点在于关注对建设工程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的合理控制以及程序规范、 职责条例的遵守鉴定工作上来,不涉足和干涉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的具体工作,更不代行管理职能。 第二,同时注重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即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 有效防止审计人员以权谋私, 确保审计人员与建设施工单位间的独立性,如果出现了涉及到审计人员的利益交易,审计工作必将形同虚设。 因此, 在确保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 审计文化建设和精神层面的价值体现挖掘是极其重要的, 只有确保审计人员自身的独立性和精神制高点, 才能在根本上确立保障建设项目各个工作环节阳光操作的前提, 发挥审计防患于未然的先导作用。 第三,提高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控制投资规模、降低成本,当好政府投入资金的经济卫士、项目建设单位的谋士。 第四,提高审核效率和质量,确保建设方、 施工方为主体的建设工程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体现, 从而在整体上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第五,取代被动式、查弊纠错的传统观念,将咨询服务业务的开展和意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始终。
(二)加强跟踪审计的自身管理,统一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优化审计环境。 就内部审计环境而言,审计工作组成人员应当同心同德。 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共同遵守和认同, 是确立和组成审计工作组成人员的先决条件,这也是创造和形成和谐工作环境的保障。同时,切实发挥、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推动阳光工程,除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以外,督促建设单位开展预算公开、进度公开、业务内容公开、程序公开,优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自身管理,防微杜渐,有效发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免疫系统”预防功能。就外部环境而言,一是积极取得上级部门的有力支持,二是在上级部门的组织下, 积极开展有关部门包括监理部门、建设部门、施工单位的工作协调,在认识上、目标上取得一致意见,从而得到监理部门、建设部门和施工单位的认同理解和工作配合。
参考文献:
1.赵华、汤婧.2011.基于经济控制论视角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内涵界定及功能研究.商业会计,1。

点赞:18198 浏览:7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