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语言是通往全球化必经之路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各国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科技发展上,都日趋互相依赖。然而,生活在一个国际村庄里的各国人民讲的却是不同的语言。如何让大家都能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语言是关键。
几个世纪以来,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策略大都首先以英文或者其他主要西方语言出现。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中国人民一直努力学习外文,还有许多人致力于把大量的资料、图书和网页内容从外文翻译成中文。如果没有翻译,我们很难在经济和文化上达到今天的水平。
随着中国翻译市场的快速成长,已经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翻译本科专业,159所高校设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2014年将有大约40所高校增设翻译硕士专业。
在中国,外语和翻译学习将会继续发展,因为人们意识到,多一门语言就多一个思路、多一个就业机会、多一个成功渠道。
然而,语言学习还有比经济发展更加深刻的内涵。在每一个字母和文字后面,都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文化传统。要真正理解一个民族为什么那样想、那样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学习其语言。
要达到心灵的沟通,开展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上个世纪90年代,为中国制定的外交方针里引用了一句古话“韬光养晦”,翻译成英文就是要“低调行事”。不希望中国扮演国际社会主义领导者的角色,而且中国也不具备担当该角色的条件。中国“不扛旗、不当头”,要走和平外交路线,不搞“阴谋外交”。但是,有外国学者片面地理解这句话,将其错误地翻译为“隐藏才能,等待时机”,给中国外交造成了负面影响。
当中国梦的理念提出后,有人问:中国梦是中国要当超级大国,还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要想懂得中国梦的含义,需要关注其三个组成部分,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全世界人民都可以分享的果实。中国梦带给其他国家的是机遇,而不是噩梦。如果外国译者能拥有较好的中文功底,能对中国的近代史有所了解,就可以避开人们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误读,也不会产生对中国梦的不安。
一个发展起来的中国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理解其他国家的人民如何看待中国,如何看待世界。同时,中国人民也需要更加有效地对外展示和说明中国。我们真切希望了解中国的外国朋友帮助我们介绍中国。我们特别需要懂中文的外国朋友参与这项事业。
当前,中国翻译市场上60%的业务是中译外,这一趋势仍在上升。这与30年前中国翻译市场主要是把外文的技术、管理经验和文化艺术翻译成中文有了很大的不同。可以说,中国的翻译事业正在从输入型翻译为主向输出型翻译为主转变。
国际翻译界普遍认为,如果一个人选择把自己的母语翻译成外语,那就是选错了职业,因为最能有效发挥自己语言能力的办法是把外语翻译成母语。然而,由于多种理由,长期以来,而且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中译外还将以中国人翻译为主。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有更多的外国人从事中译外。可以肯定地说,学习中文和会使用中文的外国朋友在中外交流方面将有更多的机会发挥作用。
有两个现实的例子说明在翻译方面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个例子,中国正在进行各级政府的简政放权改革,其中一个措施就是合并一些政府机构,减少重叠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简称之为“推进大部门制。”有外国学者将其翻译成“建立更加庞大的政府部委”。第二个例子,中国的人民政府叫国务院,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是外交部。但长期以来,在中文里美国的外交主管部门(the Department of State)翻译成国务院,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混乱。这种误译在两个翻译方向上都存在。
一种理想的局面是,能建立某种机制,让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坐在一起探讨如何把各自国家的基本国情、方针和政策传达给他国受众。这将减少误会和怀疑,增进理解和互信。只有当人们能够真正理解对方的意图时,才能建设一个对利益攸关方都有益的稳定和平的世界。对于从事语言教育国际合作的人们来说,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全球化。
编辑 潘雅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4488 浏览:1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