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国际商务独立学院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式与实践如何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独立学院和其他类型高校相比,有自身的特点。我们研究认为独立学院应培养高级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我们通过对课程的设置来体现这一培养目标,并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来保障。
【关键词】国际商务专业;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相对很多成熟专业而言,国际商务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各高校依据本校的办学条件等确立了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比较成功有:(1)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代表的模式,重点培养国际商务的法律人才;(2)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代表的模式,重点培养国际商务的外语人才。除此以外,还有很多院校依托本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但是,这些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着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重合度非常高的问题,使得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素质单

一、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没有什么差异。

独立学院是由公办母体学校联合社会力量创办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办学层次为本科,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在建校之初往往由于办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受到母体学校很大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常常直接“复制”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母体学校和独立学院学生的差异性,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建立于2006年,国际商务专业于次年(2007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设置,当年开始招生,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共同属于经济系。专业开设之初,同样存在着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重合度高的问题。经历过学士学位评估之后,已逐渐体现出两个专业之间的差异性。
1.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开设国际商务专业的院校,既有中专、大专类院校,也有本科层次的院校。其中,本科层次的院校既有重点本科院校,也有普通本科院校,还有独立学院。由于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层次高低不一,因而不同类型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也应有所差异。理论性人才的培养任务应主要由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院校来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由其他类型学校来完成。同样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专科学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层次又应该相对高一些。因此,作为一所独立学院,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国际商务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专业名称中均有“国际”二字,同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均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掌握一定的从事国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但是,二者培养的是不同层面的国际化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强调学生具备从事具体的外贸业务的能力,而国际商务专业强调的是学生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具备从事国际商务管理活动的能力,具体的外贸业务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点。这一点从两个专业颁发的学位证书得以体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颁发的是经济学学士学位,国际商务专业办法的是管理学学士学位。这体现出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是管理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经济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具备管理能力。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封在北京大学讲坛上讲了这样一段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3]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曾把它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它所有的目标都重要。”[4]在现代社会,更加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专业也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综上所述,结合华商学院“立足于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广东中小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基本理念,我们把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立足于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广东中小企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和外语交流能力。”
2.课程设置
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求有不同的课程设置与之相匹配。基于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重点设置了三类课程:跨国管理类课程、跨国沟通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
(1)跨国管理类课程。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开设之初,并没有重视这类课程的开设。这也是许多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国际商务专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这些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往往开设了较多的经济类课程,管理类课程仅开设最基本的管理学原理等课程,跨国管理类的课程几乎没有开设。认识到这一问题后,我们逐步开设了全球营销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投资与项目管理(选修课),国际会展管理(选修课)等课程,重点突出了国际商务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区别。
(2)跨国沟通类课程。国际商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国际化的商务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跨国管理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跨国沟通能力。没有良好的跨国沟通能力,则无法进行跨国管理。即便拥有优良的跨国管理能力,也无法发挥出其作用。1)跨国沟通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具备基本的英语能力。从本专业开设之初,我们一直重视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每学期均有开设英语类课程,从大一大二的大学英语,到大三大四的专业类的英语,如,商务英语函电写作与翻译,BEC商务英语(中级)。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且重视学生的英语口语。近些年来,外企招聘时也越来越重视应聘人员的语言能力,在选择人才时甚至更加重视英语能力,而非专业知识。很多大型外企均选择进行英语面试,既有单独的英语面试,也有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的面试。2)跨国沟通能力的培养除了对英语能力有要求外,还需要学生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往往会涉及不同的国家,只有充分了解和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准确地了解对方的想法。为此,我们开设了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国际商务礼仪等课程。
(3)实践类课程。作为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实践类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实际的工作过程、方法及步骤,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西方国家在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极为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修订教学计划时,我们在不断增设实践类课程。如,国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国际结算等课程。另外,我们还安排了社会实践、实习等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实施保障
为了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重点进行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3.1 师资队伍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师资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好坏。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不断引进高职称的教师。同时,我们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动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经常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公开示范课,进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等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2 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相对名校弱一些,短时期难以进行大量自编教材的建设。但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808so.com
是,我们在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编写的前提之下,严格进行教材的筛选。目前不管哪门课程均有大量的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在挑选教材时,我们通常会组织教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共同商量确定。
3.3 实训基地
除了校内的实践类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地去接触、了解本专业,对以后学生的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实训基地时,我们尽可能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国际商务性质公司。
4.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数人”,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学生、家长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要求。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有着明确的目标引领学生去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但是,独立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杨丽华.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201.
朱健,刘巨钦.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J].教学研究,2008,9(31):393.
[3]陆登封.哈佛校长坦言挑战[N].中国教育报,1998-5-4.
[4]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6.

点赞:27995 浏览:122954